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
2014-03-28郑少丽
郑少丽
留守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种监护形式和性格特征:一是隔代监护,即学生由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监护,这些孩子通常较为孤僻、任性,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较差。祖辈们由于年龄大,精力不足或文化水平低,与孩子沟通上有代沟,无能力管孩子的学习。二是委托监护,即学生的父母把孩子托付给同辈﹙兄弟姐妹或朋友﹚监护,这些学生通常会“不听话”,不愿意从内心深处接受监护人的管理教育,学习无上进心。三是无人监护,即由学生自我监护,这些学生一般较为自由散漫、我行我素,学习上不自觉,学习成绩较差。那么如何做好这些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呢?
一、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留守学生通常受到的是隔代教育。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大的。很多长辈一味地宠着孩子,容易使他们养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吸烟、上网吧玩游戏、打架斗殴等。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任性、自私、放纵、我行我素,不尊重长辈,好逸恶劳等不良品行。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情况,掌握有关信息,发现问题,与学生多交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尽量多一些善意的笑容,少一些漠视的眼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心和宽容,激发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和努力学习的意识,让他们的心理偏差及时得到纠正。每位老师都应该是一名心理医生,医治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挣钱,能改变家庭的经济状况,也增加了子女受教育的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在学校努力学习,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父母放心。正确引导他们理解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让他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教师还要善于发掘留守孩子身上的优点,对他们吃苦耐劳、自立自强的精神加以表扬。对学习基础和自觉性较差的留守生,不要过分指责批评,要多给他们一点宽容和理解,耐心辅导这些学生。学生得到老师的认可后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加,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快速地提高学习成绩。
三、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常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的乐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各环节。“留守学生”的父母打工在外,把教育好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教师的身上,教师应该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档案,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向他们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及表现,告诉他们学校的有关规定及国家现在的教育政策,要求他们通过电话或写信方式经常与子女进行情感交流,倾听子女的心声,使子女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还应建议家长在假期把孩子带到打工地玩一玩,让他们见见世面,开开眼界,增长见识;亲眼看见父母打工的辛苦或许可以让他们知道学习好知识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留守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不理想,学习的自信心不足。如果老师重视不够,学生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问题学生”。作为一名好老师,不仅要上好课、教好书,也应该善于利用时间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要做好这个工作,最重要的是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教师要多增加情感的投入,用心爱学生,用情感去感化他们,从情感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缺失的爱。要像父母一样经常与他们谈心,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孩子,使孩子心情愉快,学习目的明确,自强不息,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场合表扬他们,让学生的内心感觉到教师的表扬是真心的、真诚的;另外,要多开展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发挥他们的特长,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感觉到自已也是有优点的。这样做既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体会学习的快乐。
当今农村学校“留守学生”很多,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学校就是他们的家。老师不但要教学生学习知识,还要教他们怎样做事、做人。只有家庭、学校、社会互相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学生的重任,才能把孩子教育成才,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
责任编辑 钱昭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