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 模式高考历史复习策略
2014-03-28王茂盛
王茂盛
一、点滴积累,零存整取——使“学生”肚里有“货”
积小河,成江海。这是对文科历史的学习生动写照。而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考前“临阵磨枪”,结果皆是“悲剧收场”。杜绝这一现象,就要在课上课下强调“积累”,从点到整个知识的把握。做法:精读课本,发现并强记重要的知识要点,后加以整理。
拿《鸦片战争》这节内容为例,其知识要点如下: 1.鸦片走私的直接目的和危害;2.林则徐禁烟措施和评价; 3.各阶层在战争中表现4.鸦片战争的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皆是如此。
再把整个知识放到单元《反侵略 求民主》的大知识框架中,可发现枝与干清晰可见。
进一步把整个知识放在近代史框架中,将中外史结合,整个知识丰满。做到“积小河,以江海”。
使学生对知识点零存起来,不断积累。学生从点——线——面——到整个知识的把握。久而久之,肚中自然有“货”了。
二、紧扣教材,狠抓基础——杜绝“学生”的好“骛”
第一步,备课时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搞好课堂教学。同时,精讲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提高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结论有历史的依据,所谓论自史出,论自教材出。这一切归于基础知识深化。
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对此我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引出。
第二步,指导学生时,让学生明白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能力是基础上的能力,不然则是空中楼阁。切忌脱离教材的“好高骛远”。
三、形成体系,掌握规律——使“学生”脑中有“路”
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
历史学习中的“横线”和“纵线”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横线”。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会对历史发展阶段作正确地分析。
例如,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三个平行的横线:
①资本主义的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③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横线”是同时代并行发展的社会各项,然而每个体系形成又有独自的“纵线”的发展: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每个“横线”中“纵线”。
学生学习中会不断找到知识间的内在的规律,进入深层次研究,其掌握知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这样学生史学思路更加明确。如:中国古代史讲解关于国家分裂与统一的问题。
其基本史实:四次统一和四次分裂。其规律结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它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绵延至今。今天,我国政府和人民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四、适时指导,授人以渔——使“学生”在战场上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平时学习中,一有机会询问他哪些不足,发现不足加以指导,有各种题型惯用解法;解题通常思路;复习中的方法建议。如:《中国古代史》各朝代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是非常难把握的,零星的记忆很容易忘记的,这种情况下则要求学生连成一个经济史来学。自己动手加以归纳: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其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前期,萌芽有所发展,表现为:地区扩大到江南和广东;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这不仅是学法的指导,更是“渔”的授予。通过上述的方法推而广之。政治史、思想史触类旁通。在讲评试卷时,由于能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结合审题失误讲审题方法,结合答题弊病强调答题要求等等,效果自然会更好一些。如能补充典型试题进行学以致用的即兴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最终使学生在战场上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一、点滴积累,零存整取——使“学生”肚里有“货”
积小河,成江海。这是对文科历史的学习生动写照。而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考前“临阵磨枪”,结果皆是“悲剧收场”。杜绝这一现象,就要在课上课下强调“积累”,从点到整个知识的把握。做法:精读课本,发现并强记重要的知识要点,后加以整理。
拿《鸦片战争》这节内容为例,其知识要点如下: 1.鸦片走私的直接目的和危害;2.林则徐禁烟措施和评价; 3.各阶层在战争中表现4.鸦片战争的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皆是如此。
再把整个知识放到单元《反侵略 求民主》的大知识框架中,可发现枝与干清晰可见。
进一步把整个知识放在近代史框架中,将中外史结合,整个知识丰满。做到“积小河,以江海”。
使学生对知识点零存起来,不断积累。学生从点——线——面——到整个知识的把握。久而久之,肚中自然有“货”了。
二、紧扣教材,狠抓基础——杜绝“学生”的好“骛”
第一步,备课时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搞好课堂教学。同时,精讲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提高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结论有历史的依据,所谓论自史出,论自教材出。这一切归于基础知识深化。
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对此我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引出。
第二步,指导学生时,让学生明白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能力是基础上的能力,不然则是空中楼阁。切忌脱离教材的“好高骛远”。
三、形成体系,掌握规律——使“学生”脑中有“路”
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
历史学习中的“横线”和“纵线”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横线”。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会对历史发展阶段作正确地分析。
例如,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三个平行的横线:
①资本主义的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③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横线”是同时代并行发展的社会各项,然而每个体系形成又有独自的“纵线”的发展: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每个“横线”中“纵线”。
学生学习中会不断找到知识间的内在的规律,进入深层次研究,其掌握知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这样学生史学思路更加明确。如:中国古代史讲解关于国家分裂与统一的问题。
其基本史实:四次统一和四次分裂。其规律结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它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绵延至今。今天,我国政府和人民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四、适时指导,授人以渔——使“学生”在战场上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平时学习中,一有机会询问他哪些不足,发现不足加以指导,有各种题型惯用解法;解题通常思路;复习中的方法建议。如:《中国古代史》各朝代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是非常难把握的,零星的记忆很容易忘记的,这种情况下则要求学生连成一个经济史来学。自己动手加以归纳: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其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前期,萌芽有所发展,表现为:地区扩大到江南和广东;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这不仅是学法的指导,更是“渔”的授予。通过上述的方法推而广之。政治史、思想史触类旁通。在讲评试卷时,由于能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结合审题失误讲审题方法,结合答题弊病强调答题要求等等,效果自然会更好一些。如能补充典型试题进行学以致用的即兴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最终使学生在战场上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一、点滴积累,零存整取——使“学生”肚里有“货”
积小河,成江海。这是对文科历史的学习生动写照。而学生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考前“临阵磨枪”,结果皆是“悲剧收场”。杜绝这一现象,就要在课上课下强调“积累”,从点到整个知识的把握。做法:精读课本,发现并强记重要的知识要点,后加以整理。
拿《鸦片战争》这节内容为例,其知识要点如下: 1.鸦片走私的直接目的和危害;2.林则徐禁烟措施和评价; 3.各阶层在战争中表现4.鸦片战争的性质。《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皆是如此。
再把整个知识放到单元《反侵略 求民主》的大知识框架中,可发现枝与干清晰可见。
进一步把整个知识放在近代史框架中,将中外史结合,整个知识丰满。做到“积小河,以江海”。
使学生对知识点零存起来,不断积累。学生从点——线——面——到整个知识的把握。久而久之,肚中自然有“货”了。
二、紧扣教材,狠抓基础——杜绝“学生”的好“骛”
第一步,备课时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搞好课堂教学。同时,精讲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的史学理论和分析问题的方法。把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的方法教给学生,教会学生准确、规范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技能,提高比较、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使每一个结论有历史的依据,所谓论自史出,论自教材出。这一切归于基础知识深化。
例如,讲中国近代史时,“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比较抽象,对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对此我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引出。
第二步,指导学生时,让学生明白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能力是基础上的能力,不然则是空中楼阁。切忌脱离教材的“好高骛远”。
三、形成体系,掌握规律——使“学生”脑中有“路”
现行教材中没有对历史概念进行集中完整的概括,因此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应该在狠抓基本史实的同时,突出历史概念的分析和概括。
历史学习中的“横线”和“纵线”不同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历史网络体系中的“横线”。阶段特征揭示历史不同时期各个方面发展的共性,在对历史的认识中,起着统括全局、加强横向内在联系、加强知识结构化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会对历史发展阶段作正确地分析。
例如,把世界近代史划分为三个平行的横线:
①资本主义的政治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在世界范围的确立②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③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的所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横线”是同时代并行发展的社会各项,然而每个体系形成又有独自的“纵线”的发展:如: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每个“横线”中“纵线”。
学生学习中会不断找到知识间的内在的规律,进入深层次研究,其掌握知识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加。这样学生史学思路更加明确。如:中国古代史讲解关于国家分裂与统一的问题。
其基本史实:四次统一和四次分裂。其规律结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它使中华民族历史前后相接,绵延至今。今天,我国政府和人民收回香港和澳门主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四、适时指导,授人以渔——使“学生”在战场上做到心中有“数”
在学生平时学习中,一有机会询问他哪些不足,发现不足加以指导,有各种题型惯用解法;解题通常思路;复习中的方法建议。如:《中国古代史》各朝代经济发展状况的表现是非常难把握的,零星的记忆很容易忘记的,这种情况下则要求学生连成一个经济史来学。自己动手加以归纳:
关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其萌芽的标志是手工工场的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就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清朝前期,萌芽有所发展,表现为:地区扩大到江南和广东;手工业部门比明朝增多;手工工场规模扩大。……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这不仅是学法的指导,更是“渔”的授予。通过上述的方法推而广之。政治史、思想史触类旁通。在讲评试卷时,由于能结合具体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结合审题失误讲审题方法,结合答题弊病强调答题要求等等,效果自然会更好一些。如能补充典型试题进行学以致用的即兴训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最终使学生在战场上胸有成竹、心中有数。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