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4-03-28莫惠金
莫惠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薄弱点与兴趣点,把有益的影视文化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快乐而有效地学习。
一、运用影视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乐趣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兴趣像柴,既可点燃,也可捣毁。” 只有当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才会去积极思维。
在教授相关名著的节选文章时,我发现学生因为事先没有阅读过原著,因此对课文心生畏惧,也难以理解有关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理,并提高学习名著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影视文化、结合教材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雷雨》《茶馆》,电视剧《雷雨》(节选)、《红楼梦》(节选)。欣赏影视作品前告诉学生,仅满足于欣赏剧情不行,要注意该剧搬上荧屏是否忠实于课文,哪些情节最使人感动,哪里表现得还不够。在比较阅读中,设置研究性学习的方向,提供思考题,引导学生探究。如:电视剧《雷雨》将蘩漪和周萍的爱情上升为主线,周朴园则排在第三位,你认为这是影视剧追求商业利益促使的吗?《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王熙凤出场见黛玉有一段:“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阅读小说,品悟作品的语言功用。
二、运用影视文化,突破语文教学难点
影视文化传播用直接、真实、生动的形象再现来反映生活、记录事态、传播信息,让观众从直观化的视听形象中得到真切的认识和感受。它的审美性、娱乐性带来了它丰富的鉴赏性,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我们通过联想把文字幻化成直观然后去鉴赏。这种鉴赏受人的想象思维及知识阅历的限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和某些节目来弥补这个缺欠。
比如上《失街亭》时,学生只能从课本中感知诸葛亮和马谡这两个人物。为了让人物更鲜活,借助放映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画面场景,把诸葛亮用兵失误及知错必改的个性,马谡的纸上谈兵、勇而无谋都活灵活现地刻在学生脑子里,收到良好的效果。上《雷雨》时,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比较复杂,学生难以把握。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把电影、电视剧《雷雨》与课本内容有关的镜头录下来,搬入课堂。学生通过对比观看,既了解了周朴园这个人物,又感受到了戏剧语言夺人的魅力和戏剧冲突的撼人心灵,收到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的效果。
三、运用影视文化,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课,尤其是议论文的写作,语言空洞、素材单调是通病。另外,观点与材料相割裂也是学生议论文的主要弊病,在议论中很难就论点旁征博引,更不能就事提炼、分析论点。当然,改正上述弊端并不是一日之功,但影视节目可以促进这种状况的改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以及各省市电台的“新闻透视”、“今日关注”等栏目,或就事论事,或就热点问题进行评述。这些栏目中的材料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离学生生活非常近,主持人的评论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议论起来自然饶有兴趣。如果我们把这些节目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议论水平的提高,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使语文学习的知识面大为开阔。
借鉴巧妙的结构技巧。许多学生的作文习惯平铺直叙,结构四平八稳,情节平淡无奇,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教师应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学生借鉴影视剧的结构技巧,打破现实时间的自然顺序,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间场面进行交叉衔接,将联想、回忆、梦幻同现实融为一体,使时空呈现出跳跃性并获得多层次的展示,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学习丰富的语言特色。影视语言,按照影视广播的特殊要求灵活运用,具有口语化、通俗化以及简练概括、准确贴切的特点,人物对话更是巧妙精彩。以往,学生写作使时常常将人物对话置于静态的环境中,人物语言往往枯燥待办呆板而又苍白无力。因此,指导学生学习影视中的对话技巧,有利于打破目前许多学生人物对话描写单调呆板的沉闷局面。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