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创新机遇下河南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策略研究

2014-03-28詹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体制河南省

詹珅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鲁山 450044)

协同创新机遇下河南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策略研究

詹珅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鲁山 450044)

本文通过对协同创新机遇下的河南省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的政策环境特点、河南省高校创新的实践基础进行分析,对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的实施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思路与策略.

协同创新;河南高校;科研体制转换

为实现国家“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和“国家创新性工程”的发展战略,我国各省各大高校都已经进入了以协同创新为主要代表的科研体制转换的新形势,其中河南省更是走在了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的前列,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本文对在协同创新机遇下的河南高校科研体制转换工作进行策略研究.

1 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概述

“协同创新”是指区域内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而实现深度合作.针对河南省、高校数量较多、科研技术水平较高的特点,河南省的协同创新计划主要以加强各高校间的协同合作为主,在合作方式上注重“人才、资本、信息、技术”四个方面的分享整合,从而实现科研体制的转换.

2 河南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创新的政策环境特点

2.1 河南省高校人文、地域优势,为协同创新计划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一直是我国的人口大省,并且历史渊源较深,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与其他省份的高校相比,河南省高校的人数、规模相对较大,由于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渊源,促使河南省高校的文化底蕴深厚,并且学生素质较高、师资力量雄厚,而构建协同创新的策略需要更高素质的各高校能够进行协同创新,发挥集思广益,优势力量结合的特点.河南省高校具有数量较多、学校综合素质较强的自身特点,正为协同创新的策略奠定了深厚的前提条件.

2.2 河南省高校目前拥有的政策便利

为积极扶植河南高校建设,近年来国家为河南省高校提供了诸多政策便利,其中最为重要的政策便利是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2011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为河南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深厚的前提政策便利,两年来,河南省逐步进行中外合作办学的项目推进工作,分别在河南省的主要高校例如: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省内重要高校开设了以计算机专业、工商管理专业为主的一系列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目前河南省中外合作的主要国家有加拿大、俄罗斯、德国、英国、新西兰等,两年来收到了良好成效,不同学校的人文、知识和师资力量的融合,也为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协同创新打下了基础.

2.3 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对河南省科研体制改革的要求与期待

河南省协同创新计划对河南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期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2.3.1 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要有创新性.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创新性是改革的核心所在,一切改革必须要满足具备创新性这个核心,否则任何改革行动都是无用功,只有满足了改革的创新性,改革才能具备核心的动力,才能符合协同创新计划的基本要求,才能切实的符合“国家创新性工程”的发展战略.

2.3.2 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要有针对性.任何改革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也就是说改革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因此在进行高校科研体制改革时要确定好明确的实施方向,有针对性是进行高效科研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在进行改革前,要对需要整改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存在的问题充分掌握,才能使得改革的措施不偏离于原有的改革方向.

2.3.3 高校体制改革要有可行性.任何改革的进行都要以实用为前提,任何不切实际的措施都是无效的,都是乌托邦,因此在任何一项改革措施实施前,都要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调研,顺利让改革落地,才能收到切实的成效,否则得话轻则白费功夫,重则引起严重后果.

2.4 河南省在协同创新机遇下的科研体制转换中对科研人员的相关要求

2.4.1 河南省高校在协同创新中的发展方式是以“创新”为主,其他改革策略并存.未来的社会是能看到“未来”的社会,在未来的社会中任何主体要想维持持续不断的生命力,必须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这个社会永恒的核心发展方向,是最能够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在高校未来的发展中,必须抓住创新这个关键,各项改革都要以创新为中心,这样才不会偏离社会主流的发展轨道,才不会走向被淘汰的道路;在发展创新的同时,也应注意各种改革方式并存的策略,若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掘工作仍然至关重要,不能顾此失彼,不能走极端,这些都是不正确的.

2.4.2 对科研人员的要求.作为新形势下河南省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的科研人员,首先应树立危机感,在任何改革中,人才都是改革的核心所在,科研人员危机感的树立能够加强科研人员的充电意识和责任意识,这是科研人员素质提高的前提;另外科研人员一定要树立充电意识,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充电必淘汰是永远的社会生存准则,科研人员作为时代发展的前列,使用的、学习的、掌握的是这个时代发展最前沿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将会更高,这都是科研人员面临的基本问题与职业前景.

3 河南省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的实践基础

多年以来,为提高科研实力,河南省高校一直在进行着科研体制转换的摸索与实践.河南省高校比较重要的科研成果是河南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重点实验室是一个高校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高校科研实验室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对于重点实验室建设,河南省高校一直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得到了显著的成效.

3.1 分析河南省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优势

从2003年至今的十年来,河南省高校的重点实验室水平越来越强,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可以说,河南省高校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有着显著的成果,一直在为高校科研实力的提高奉献着力量,起到了重点实验室应该取到的效果.重点实验室的数量与质量,也为河南省的大学打响了知名度,提高了升学率,并且也引入了大量高质量的科研项目,为河南省大学的建设贡献了一定得经费收入,这些都是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积极之处.

3.2 分析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不足

河南省高校的重点实验室计划在开展实施以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与资源,虽然也取得了一定得成功,但对比投入与产出,仍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科研的深度挖掘不足,从取得的科研成果看来,虽然较之前有一定进步,但仍然难以处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二是科研的广度不够,对于一般的科研研究来说,在做好深入挖掘的同时,也应研究一些小课题,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一些重大课题上,做好小课题的研究,就能做好为民计民生的服务,这也是创新的价值所在;三是科研人员的队伍仍需要扩充,目前科研队伍的数量仍存在不足,科研人员的不足必然不能促使在科研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合理分布,科研人员若不足,任何科研活动都不能够积极有效的进行开展,这是科研活动发展的局限所在.

3.3 河南省高校科研体制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自国家的十二五计划提出以来,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五年,其中科技水平的进步正是这五年的发展核心,在目前的新形势下,国家将会对有着核心竞争力的高校进行重点扶持.河南省高校作为一直以来的科技创新强省,不能满足于固有取得的成绩,在这种新形势下,更应该付出努力,为国家的科技兴国战略贡献力量.

4 协同创新机遇下河南省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策略

4.1 构建河南省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

4.1.1 针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行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中的科技需求,依托高等学校与产业发展结合紧密的优势学科,联合行业、优势企业、科研院所和政府开展组织创新,建立多主体合作、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的协同创新体,形成政、产、学、研融合发展机制,为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行业共性关键技术进步提供持续的支撑和引领,依次作为我省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

4.1.2 针对学科前沿和战略研究的需求,充分发挥我省高等学校学科优势和特色,组织高等学校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的优秀创新团队与优质资源,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持续产出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分析我省“三化”协调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显著提升我省基础科学研究在全国的地位,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创新,为各级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4.1.3 针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需求,充分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和人才优势,推动与行业产业以及国内外高等学校、研究机构等开展协同研究,继承创新各地独特的中原历史文化优势,构建具有中原特色、中原风格、中原风貌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加强中原文化对外表达和传播能力的建设,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为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原文化国际影响、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做出积极贡献.

4.2 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4.2.1 构建持续创新的组织管理体系.成立由多方参与的管理机构,负责重大事务协商与决策,制订发展规划,明确各方责权和人员、资源、成果、知识产权等归属,充分发挥人才、学科和资源的协同创新优势,在协同创新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重大问题,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

4.2.2 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利用我省高等学校现有的创新资源,以优势学科为重点建立协同创新体,集中优质资源重点支持,发挥优势和特色学科的汇聚作用,构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培育若干国家级、设立若干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形成协同创新长效机制.

4.2.3 形成以创新质量和绩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改变单纯以论文、获奖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注重原始创新和解决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科技需求的实效,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和退出机制,鼓励竞争,动态发展.

4.3 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4.3.1 启动实施.在项目筹备领导小组审议批准后,牵头高校须与领导小组办公室签订承诺书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任务合同书,并结合各资源方的特色与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落实相关条件,整合多方资源,强化责任意识,明确责任分工,全力推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

4.3.2 中心运行.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应实行协同管理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由协同创新体以及其他方面代表组成的中心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重大事项的决策.同时,建立中心主任负责制,全面负责中心的管理与运行.营造学术为先的环境氛围,设立由中心人员组成的相关委员会,负责中心具体事务和管理.成立中心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负责中心学术把关、发展方向、人员遴选等.

4.3.3 资金管理.为保障协同创新中心经费的有效使用与资金安全,协同创新经费应拨付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等学校集中支付和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其他参与单位研究工作的开支到牵头高等学校报销.为有效评价参与单位人员对项目的贡献,将根据各参与单位承担的项目任务和经费数额签订项目任务合约,各单位应根据合约内容正确评价其参与人员的贡献.牵头高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财政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将经费纳入本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4.3.4 绩效评估.实行中期检查和期末验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确立我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在计划实施的第三年初,要对前两年的中心运转情况进行中期检查,重点检查中心进展和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在计划实施的第四年末,要对中心的整体情况进行考核验收,重点考核目标完成、中心运转、经费使用和质量效益情况.

5 结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协同创新机遇下河南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将此项工作做好,高校的持续发展才能保证最核心的源动力,国家“创新性工程”的战略才会顺利实施,“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才会收到成效,我国在未来的“中国梦”也终将不再遥远.

〔1〕范俊英.构建高校科研管理和谐机制之我见[J].科技管理研究,2008(01).

〔2〕谢飞.浅谈科研项目管理[J].中国科技信息,2007 (17).

〔3〕马歆卉.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J].现代商贸工业,2007(05).

〔4〕曲蔷薇.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5〕王键.美国科研体制对中国的启示[J].科学文化评论,2006(06).

〔6〕金圭洙,李民衡.韩国政府研究机构的课题管理制度[J].国外社会科学,2007(03).

〔7〕王延中.科研项目课题制的几个问题[J].学术界,2007(04).

G644

A

1673-260X(2014)03-0258-03

本课题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协同创新中心”视角下的河南高校科研体制转换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JKGHD-0359之成果公告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体制河南省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广东公安科研人员风采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