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
2014-03-28杨军良
王 霞,杨军良
(1.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
王 霞1,杨军良2
(1.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2.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约翰·杜威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对教育本质、教育目的等教育理论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其极具前瞻性的论述对我国,甚至是世界的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我国现在正处于教育体系改革和发展的攻坚阶段,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我国传统教育的模式和体制及观念却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积极学习和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能够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建立正确的理论指导.
杜威;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理论指导
1 杜威教育思想综述
1.1 杜威的教育本质论
杜威在他的教育著作中一再表明他对教育本质的看法:“教育就是不断地成长”.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19世纪后半期,经过“南北战争”的美国正处在大规模的扩张和改造时期,传统教育与社会的急速转型显得格格不入.在此背景下杜威把实用主义哲学运用到教育领域.并结合机能心理学以及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就教育的本质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即“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学校即社会”.
生活是一个过程,既有理想性的一面,又有现实性的一面.教育即生活,教育就是要创造条件,使受教育个体充分的进入生活之中,内化生活为教育所提供的多样内容,拓展人与生活世界相互作用,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去接近可能的现实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延续过程中,促进生活的更新.教育是促进美好生活的一种手段,其本身也应该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教育既是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更是为了当下的生活.因此,最好的教育就是要“从生活中学习”和“从经验中学习”.
生长不仅是个体性的,也是社会性的.从生长的理论出发,杜威认为,教育是持续不断的,教育即生活.杜威强调了社会因素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社会环境对教育有非常重大的影响.在杜威的教育思想体系中,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教育当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改造经验的过程.社会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促使我们要教育出拥有合适经验和能够适应并改造社会的人.
杜威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形式之一.学校应该是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一个雏形的微缩了的社会.在学校里,教育者应该努力把现实的社会生活浓缩成一个雏形的状态,使学校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杜威指出,学校应具有真实社会生活的基本含义,学校自身应该是一种社会生活.同时,要将校内学习实践与校外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两者之间自由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并共同发展.
1.2 杜威的教学论
“从做中学”这一教学方法论是杜威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理论的积累,但是却忽略了生活实践,把知识的学习从活动中孤立了出来.因此,杜威指出,教学过程应该是“做”的过程.通过“从做中学”,学生就可以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而且,以这样自然地且富有成效的活动,才能将有价值的知识更加牢固地获得并掌握.人类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人天生就有探究事物本质的欲望,这种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会激发学生学习和做事的兴趣,并促使他们竭尽所能的去从事感兴趣的活动.
“从做中学”也就是让受教育者从活动和经验中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的注入,而应该引导孩子在活动中得到经验和知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将学校里知识的积累与生活实践过程中获取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2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中国教育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即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杜威教育思想中将学校教育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并重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让受教育者的思维和知识连接一体,培养学生成为“自治”的人等等的这些先进思想在我国的付诸实践,既关系到中国教育未来的发展,也关系到年轻一代的成长和中国的未来.
2.1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指的是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教育形式.在现今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种过分强调社会化的改革主张,“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就是其中一个较为显著的例子.这样的教育社会化主张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实际上,将杜威的教育、成长、社会和学校之间的关系理论做为“教育社会化”的基础与依据是不严密和科学的.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其实是指教育是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来源于生活但是又不完全等同于生活.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的出发点值得我们肯定,从本意上说是为了加强教育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改变教学与实践脱离的一贯做法.但是没有全面认识杜威的“教育即成长、学校即社会”的理论而生搬硬套并且机械的执行,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
2.2 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高等教育对现今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就是实践教学,从杜威的教育思想中剥离出与当下社会背景相关联的内容,加以重点分析,并投射到高等教育领域,则可以指引我们辩证看待其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张所提供的有益指导.杜威“教育即生长”的观念从宏观角度启示了我们高等教育的基本属性应该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生活能力提高相结合的行为.杜威对传统高等教育“精英主义”价值取向的批判,启发了我们对高等教育中“通识教育”与“专识教育”的反思.杜威教育思想总体架构下的实用主义主旨赋予了我们时代背景下的新视角,指导我们从微观层面辩证看待高等教育改革中教育和职业衔接的问题.
3 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创新的教育思想,既是对传统教育的创新,也有对学生创造力的尊重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的创新.但任何一种理论都兼有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会经历“主流——批判——再认识”的轮回,杜威教育思想也是这样,在中国社会发生转型与变迁时被我们重读是为了吸取其中关乎当下时代背景的养分.我们应明察其局限性的一面并严加摒弃,这样才不至于在新时期被误解为“为替糟粕,扬幡招魂”,并避免将其奉为圭臬、全盘照搬.我们依然要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当下教育改革既有历史遗留的问题也有随着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从理论的高度进行一种改革思路的重新建构.我国所开展的教育改革,是要用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来取代应试教育,改变应试教育所造成的不好的现状,使受教育者全面的发展,成为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
3.1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时俱进
杜威指出,“没有一种教育对于其他任何事物都是进步的,除非它不断取得进步”.教育本身如同其他事物一样,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出现僵化而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状况,甚至是逆推的状况.这也就是要求教育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深化教育改革,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调整,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时俱进.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面对教育改革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不断的调整,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与时俱进,而不应该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3.2 重视教育对象是学生,同时坚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杜威“儿童中心论”的教育理念,是指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中心与对象,杜威对传统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天性的压抑进行了大力批判,这值得在教育改革中借鉴.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大都忽视了教育的对象和教育的目的,而是把执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颁步的政策和指令当成了工作的重心,把提高升学率作为了唯一的工作目的,并将升学率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从根本上将教育的真正目的——“对儿童兴趣的激发”忽视了,同时,受教育者思想、情感和心理的发展和变化也被忽视了.
当然,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但是,过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教师的作用,也有不足之处.教师绝对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认知的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互相合作共同促进的过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绝对不容忽视的.教师的指导不是对学生的束缚、控制以及压抑,而是对学生认识的指导和促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且认识世界并最终使用知识来改造世界.通过解读杜威原著,我们可以发现,杜威并未摒弃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角色进行了更有建设性的建构,给予了教师全新的内涵.在实践教学中,要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与教师的引导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重视教育对象是学生,同时坚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加强教师的能力提升.
3.3 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杜威对传统教育的思考,对我国改革实行已久的应试教育体制,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普遍推行,既要进行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又要加强实践教学,杜威提出的“从做中学”和“五步教学法”等一系列教学方法,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中仍然被广泛采用.这些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另一方面又能把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它关系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前途.但是,正如一切新鲜事物的出现和成长,都有一个试错和调整过程.我们一方面对素质教育改革表示极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对它的发展动向给以密切的关注.
杜威的教育思想无疑是进步的,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杜威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有缺陷,在短时期内制定一个非常具体的方法,并显示出素质教育成果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本着理性的批判的态度来解读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社会现实,摒弃他教育思想中浓重的理想色彩,深入的细化的进行分析并加以利用,仍然是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
〔1〕宋志润.从杜威教育思想看我国的教育改革[J].现代教育论丛,2009(03).
〔2〕黄春富.略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研究,2009(03).
〔3〕李志刚,刘永.以“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读把脉当下高校体育[J].体育教育,2012(07):9.
〔4〕邹晓东.论陶行知对杜威生活教育思想之超越——道德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性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09(6).
〔5〕曹晶晶.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现代商贸工业,2009(23).
〔6〕王新民.杜威教育思想述评[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
〔7〕王敏.杜威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南方论坛,2011(5).
〔8〕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1.
G40-6
A
1673-260X(2014)03-02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