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疆大学生基督徒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以云南Y学院为例

2014-03-28李银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基督徒基督教上帝

李银兵

(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

边疆大学生基督徒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以云南Y学院为例

李银兵

(玉溪师范学院政法学院,云南玉溪 653100;西南大学,重庆 400700)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民族地区高校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多重原因影响而皈依基督教,但其宗教理想信仰背后却引发了大学生基督徒身份困惑问题的出现,因而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大学生基督徒科学理想信念教育。

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基督徒;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1]17-19。理想和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青年时期,是播种理想和确立信念的黄金时期,是规划未来、设计人生的关键阶段。确立怎样的理想和信念,直接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度过什么样的人生,从根本上决定青年大学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高等教育不可推卸的重任。有调查显示,我国宗教信徒中,70%~80%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入教的,其中青年信徒又占到30%左右[2]18-19。据2010年云南省基督教两会报告指出,云南省基督徒人数将近80万,有3 000多个教堂[3],在这近80万的基督徒中,大学生基督徒占有一定比例。而大学生基督徒,由于在身份、知识结构和社会角色上的特殊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本文以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云南Y学院以马内利青年团契为例,首先描述和分析该团契内大学生基督徒宗教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进而探讨宗教理想信念引发其身份困惑问题,最后提出加强边疆大学生基督徒科学理想信念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就教于大家。

一、大学生基督徒宗教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

Y学院以马内利青年团契是由校内外教牵头、相关教师和同学组成的信仰基督教的群体。到2012年底,该团契有显在大学生基督徒22名,潜在人数不定。成员分布于学院九个院系,以少数民族学生居多,活动地点主要是在学院传习馆二楼的某房间内和Y市内中卫小区某住宅区。团契内大学生基督徒和一般基督徒一样,除了信仰和实践基督教基本教义之外,成为基督徒也要经历一些程序。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加入教会、读经、祷告、聚会、团契。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实践、运用、遵守、执行、认罪、悔改、传道、见证、交托、依靠。关系上主要表现为:敬拜、赞美、感谢、服侍、荣耀神、为神而活。在态度上是:尊主为圣、把神放在首位、爱神、敬畏、信任、顺服、谦卑。同时,他们主要的宗教生活形式为青年团聚、主日崇拜、洗礼及圣餐。此外,这些大学生基督徒在各种聚会和宗教仪式上和一般基督教团体在礼仪和形式上大同小异。比如,青年团聚的主要程序是:在某个弟兄或姊妹的带领下,1.祷告。因为之前我从未做过祷告,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我闭着眼睛默默的听着。2.唱诗歌。《爱的礼物》,先有一个弟兄或姊妹教唱,然后,男女声部在交替唱,旋律是那么的美。3.祷告。我依然安静严肃的低着头,听着。4.自我介绍。他们说大家互相做简短的自我介绍,有助于了解各个人的信仰过程和生活情况。5.交流讨论。根据某一个话题查考圣经,一起朗读相关经文,针对经文结合自己经历大家能各抒己见,或者分享自己的见证,增加大家的信心,由带领的弟兄或姊妹进行总结。6.唱诗歌。7.祷告。某个弟兄姊妹主持带领祷告,由主祷文结束。

在对教堂青年聚会、大学生基督徒团契、耶稣的诞生日——圣诞节青年团契晚会、加入基督教会洗礼仪式等进行参与式观察和对团契大学生基督徒全体成员进行深度的个案访谈基础上,我们发现了该团契大学生基督徒宗教理想信念形成的原因。

表层原因。在对团契内大学生基督徒的访谈过程中,访谈数据显示,大学生接触基督教的途径主要有家庭信仰、人际交往和书籍阅读。

第一,家庭信仰。小M说:“我从小生活在基督教的大家庭中,深受基督教的影响。”小N也说:“家人的传讲、父母的信仰所致。”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如果我们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中或者父母本身就是基督徒,那么这对于孩子的价值观和信仰的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第二,人际交往。小Z说:“偶然认识一个基督徒,听其传教觉得很有兴趣,便一同前往听圣经讲解。”小L则说:“我们宿舍的一个同学是基督徒,整天听她讲基督教的趣事,当她邀请我一起去教会时,我就很高兴地去了。”小X也是由于朋友的邀请而加入的:“从小就有朋友是基督徒,但是由于年纪小的缘故,没能想明白他们为什么要受到宗教的束缚,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越来越不明白到底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当基督教的朋友邀请我一起去聆听神的指引时,我毫不犹豫地就去了。”朋友、同学或者偶尔认识的一个基督教徒带他们参加某一次的团契聚会或者做一次礼拜,他们就接触到了基督教。大学生基督徒作为大学生的同龄人,他们的观点往往更能与大学生达成共识,从而在大学生心理起到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更高。同时,大学生基督徒的观点还具有日常的渗透性,因而就更具说服力,这就在大学生基督徒和一般大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通往基督教圣殿的重要桥梁。人际交往的存在,是基督徒与非基督徒,上帝的世界和世俗世界之间交流的必然存在。

第三,书籍阅读。小Y说:“偶然在同学那里看到了《圣经》便阅读起来,当时觉得就是一些说理小故事,没多大的感想,后来到了大学由于所选专业的要求,必须学习《圣经》,在真正学习了之后,便被其深深的吸引,无法自拔。”基督教主要的传道书籍就是《圣经》,做礼拜或者团契聚会也以讲解《圣经》为主。他们通过《圣经》和唱赞美诗歌来学习上帝教谕他们的真理,相信着冥冥之中上帝自有他的安排。他们祷告,他们信奉,他们坚信上帝能听到他们的诉说,拯救他们的灵魂,洗脱他们的罪。上帝是全能的父,世人都是罪人,不是你的祷告不灵验,只是时机未到而已。所以书籍是人们了解基督教的另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方便快捷,这种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接触途径更能使受过良好教育,知识较丰富的大学生信服,从而更容易接受上帝的存在。

中层原因。大学生基督徒虽然能从以上三个途径了解到基督教的存在,但是如果没有一个适合的契机使他们感觉到需要神的指引,他们也许还是当初那个不仰仗神、不信奉神的普通大学生,而不是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基督徒。

第一,偶发性困境。小Z诉说了她加入基督教的原因:“刚上大学那会儿,我觉得很迷茫,不知道活着有什么意义,不知道念大学有什么意思,对大学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都很是失望、不信任。开始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知道我还有什么可以倚靠,更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念了不喜欢的专业,来了莫名其妙的学校,不擅长的键盘和舞蹈都让人崩溃。信基督教,让人觉得平安,人与人之间有真爱,尽管我们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基督徒间友好友善;耶稣是神,有能力,可以赶鬼、治病、可以透过人做各样的事,他听人的祷告,给人爱,给人平安。”而小N也赞成小Z的观点:“我认为加入基督教能在人生迷茫无助的时候,寻找精神寄托,让我的心灵有所依托。”“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父上帝”。

第二,身份认同感。“我是谁?谁又是我?”每个人都有怀疑自己是谁的时候,那么出现这种情况的人群往往是知识程度很高但精神缺乏的人群,而大学时期正是大学生们的一个人生过渡阶段,自然也更容易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就如同小Y所讲述的他加入基督教的原因:“Since what m ay be know about god is plain to them, be ca use god has made it plain to them, For s ince the creation of the world god’s invisisle q ualities—his eternal powe r and di vime natovre—have been clearcy seen, being winder stood from what has been made, so that men are with out excuse!……romans 1:19~20(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19~20)。首先,这个问题(加入基督教的原因)对于我来说是有一定问题的,我们不是自己选择加入教会的,而是蒙上帝的拣选和恩典而加入的。”这种身份认同感上的选择就是对自己社会价值的追求。尹某首先他是在承认上帝已经存在的情况下选择加入基督教,成为基督徒,他认为他本来就是上帝的孩子,只是在没有认识基督教之前他不知道他是上帝的孩子,基督教引导他来到了上帝的面前。

第三,精神归属感。小H说:“因为我需要,我想每个人都需要,只是有的人不敢承认具体的原因,你以后会明白,每个人感受不一样,但有同样的盼望和追求(平安与喜乐与永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们需要的人生,每个人都会对自身和周围的世界有认知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需要。小H认为他需要,所以他选择加入,他认为每个人所想的,所需要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所以上帝所能给他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他们在努力地寻找着自身的存在价值和依赖的信仰。

第四,被保护性需求心理。小L说她加入的原因是:“①如果这是一件好事,为什么不现在做呢?②神用他的爱感动我,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爱,推荐《爱的真谛》。③我愿意接受耶稣在十字架上给世人的救恩,做他的儿女,有谁会甘心为你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呢?这世界唯有耶稣一人而已。④神亲自引导我,虽然我像个婴孩不懂事,但他不离弃我。”陆某觉得耶稣对于她来说,就像父亲,给予了她温暖,让她不再缺失,基督教这个大家庭使那些弱势群体感受到了温暖。

第五,基督教的吸引力。小M认为:“我通过家人不断认识、了解我们的信仰,继而信了基督。真的相信有位救世主,能拯救我们的灵魂,使我多认识真理而兴奋,为解决疑难而激动。”基督教作为人类文化体系的一部分,它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仅在于为他们身处困难时提供一种领悟生命意义的超然方式,而且还在于它们也具体地指明了人们要舍弃那个狭隘的自我、实践仁爱、仁慈与宽恕,活出生命本身的善[4]237。无论什么时候,人都崇拜偶像,只是崇拜的形式不同,耶稣就是基督徒心中的偶像,所以他们愿意信靠上帝,通过耶稣所给的真理拯救自己不纯洁的灵魂。相信上帝是全能的,无所不知的,得到上帝救赎的人就能更接近真理。

深层原因。首先,大学教育缺失。小Z说:“我念小学的时候,我家附近就有个教堂,到周末就有很多人来,在唱歌,但听不懂。圣诞节有很多活动,免费发糖果,有表演,很有意思,但时间比较长,后来搬家就再也没有接触过了,没什么印象了。来到大学后去了教会也还是不能理解他们信的神,但是觉得可以信这个,也可以信那个,各信各的只要互不干扰就可以了,但后来发现各个教还是有区别的。加入基督教之后,知道基督教只信独一的真神耶稣,是三位一体的神,能信奉,其他都得不到永生,基督教里有爱、平安、喜悦,各个肢体彼此分担痛楚,每个人都与教会紧密相连。”从小Z的言论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基督徒刚开始对于基督教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加入教会可能只是在“赶时髦”。但在基督教所能感受到的爱,平安,喜悦,却是真实存在的,这无关乎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基督教是怎么样的一个宗教。这些都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了当今大学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大学生信教现象与大学教育功能的弱化有着重要的关系[5]。

其次,信仰的选择。大学教育的缺失使大学没有对大学生起到很好的思想引导作用,再加上当今社会信仰自由,这就给在大学中没有找到自己存在价值的大学生提供了思想选择的一个平台,因此导致了一部分大学生走上了皈信基督教之路。小Y说:“我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并且深受进化论的影响,我认为这个世界是本来就有的,不需要创造,但是在我的心中总是认为这个宇宙必然有一位主宰,因为我们生存的环境是如此的完美,白天有太阳照给我们温暖,有雨水滋润大地,有变化多端的天气,构成了完美的、有智慧的统一体,晚上有月亮星辰给我们光明,我们生存在这种环境里边,不得不有所思考。”

二、大学生基督徒宗教理想信念下的身份认同困惑

安东尼·吉登斯从社会学视角认为,身份认同是一种社会定位过程,通过社会关系来进行社会定位。当这一身份成了某种“类别”,伴有一系列特定的规范约束……某种社会身份,它同时蕴含一系列特定的特权与责任,被赋予该身份的行动者会充分利用或执行这些东西,他们构成了与此位置相关的角色规定[6]161-162。作为大学生基督徒,针对可能出现的“大学生、基督徒、既是大学生又是基督徒”这三种身份,他们是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大学生是科学的代表,基督徒是神学的代表,当科学与神学发生碰撞时,大学生基督徒的身份认同将会发生变化?让我们回到大学生基督徒自我定位上去理解和认识。

小E:我是基督徒这是前提条件,但以后我可能会做老师、学生、农民。但我仍然是基督徒,这是我作为神的儿女的名分。小H:我是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子。因为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完全是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恩典,我不过是这个世界上寄居的旅客。在《圣经》里有这样一句经典:“在世上否认我的人,在天上我也要否认他”。小I:我是一个基督徒,我信仰我全能的父,它赐予我智慧,让我能来到这个世上学习和生活,我对我的身份感到骄傲。小J:我是基督徒。因为在这里我可以安心,没有压力,让我的心得以放松和休息。小K:我是基督徒。因为人需要信仰,没有信仰的认识很可怕的。小E:作为一个基督徒,对我的影响就是我有信仰、有盼望,我不再迷茫,我知道现在该做什么,知道生命的意义何在。小H:信仰基督教,让我知道怎样走下去,因为神会指引我。小I:我心里有寄托,有安全感,不再迷茫。小J:信仰基督教后,我知道我是谁,知道要怎样做,有盼望。小K:我们信仰基督不是精神追求,而是它的子民,我们活着不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神而活。价值观改变了。小A:我是一个基督徒,因为基督徒是人,大学生也是人。对于自己的身份,我个人认为我是一个人,只是不同于不信主的人。小B:我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敬畏上帝是智慧的开端,远离罪恶便是聪明。小C:首先是基督徒,上帝的儿女,其次才是别的身份。因为在这世上没有其他东西可与神的慈爱与恩典相媲美,而我们能上大学,做其他事情,这在于神眷顾我们。小D:我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这是没有矛盾的,因为科学来自神学,许多科学家也信奉宗教,科学与神学是密不可分的。小F:我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信仰是没理由的。小G:我同小F一样,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因为信仰不需要理由,信就是信。小M:我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因为我有自己的信仰。小N:我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因为在这世上没有其他东西可与神的慈爱与恩典相媲美。神创造我们是神眷顾我们的表现,我们要虔诚的信奉它。小O:我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人需要有信仰,信仰上帝会指引你我前进的方向,让我不会迷失。小P:我是基督徒又是大学生。理由是信仰能促进一个人正确认识世界,改变个人的人身价值观、世界观,使人积极向上。用心做人,用心感悟至圣之理。从信仰中找到生命的伟大曙光。小A:我是基督徒,现在我主要的任务就是听从旨意。在学校,我是凭着我的信仰,生活、学习、交际,每一天我的信仰都会给我无穷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我想如果我没信仰,也就没有现在的我,也许现在的我还会到处流浪。小B:我的双重身份未对我产生任何影响。小C:此种身份让我思考自己这样和神建立很好的关系,从神的律法、典章中约束自己,自己有什么想法会向神祷告,因为神会指引我前进。小D:我是一个基督徒,也是一名大学生,而你们所说的这个身份对我是宝贵的,是未信教的大学生所没有的福分,上帝让我的生活有规划、有目标,也让我有一颗寻求知识的心。小M:鞭策我去认识真理,信仰基督教使我所作所为与他人不一样。小H:信仰基督教,让我知道怎样走下去,因为神会指引我。小P:对我的影响是我有信仰,我有盼望,我不再迷茫,我知道现在该怎么做,做什么;我也知道哪里有平安,生命的意义何在。

而当他们这种对自我身份的定位实践到具体的宗教活动时,他们的身份就变得模糊。笔者与他们在下面这些问题上有如下的对话:

你在教会中,基督徒是否会认为你是大学生?你在学校,人们是否会认为你是基督徒?

小A:我是基督徒,这是不会改变的,但我也做学生。我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到底就够了。小B:我既是大学生又是基督徒,别人怎么称呼我,我不在意,也无所谓。小C:在教会中大家叫我姊妹,他们从不叫我大学生,在学校大家叫我同学,不叫我基督徒。小D:不管是在教会或是在学校,别人都不会在特定环境中称呼其他的身份。

小C:我真正开始了解《圣经》就是在这两年,我是一个基督徒,做事就依靠信仰。而当下,我是一个学生,就该完成使命,在学校好好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我要依靠信仰上帝给我的力量、智慧,完成学业。小E:在教会基督徒会认为我是大学生,在学校人们会认为我是基督徒。小F:别人对自己的身份不确定。小H:在教会,基督徒认为我是大学生,在学校,人们认为我是基督徒。小I:我是一个基督徒,也是一名大学生,而你们所说的这个身份对我是宝贵的,是未信教的大学生所没有的福分,上帝让我的生活有规划、有目标,也让我有一颗寻求知识的心。小P:我是基督徒,现在我主要的任务就是听从旨意。在学校是,我凭着我的信仰,生活、学习、交际,每一天我的信仰都会给我无穷的勇气、信心和力量。我想如果我没信仰,也就没有现在的我,也许现在的我还会到处流浪。

谈谈你对神学和科学有什么看法?

小A:科学就是人们利用上帝创造在人里面的“理性”去研究、探讨上帝隐藏在被造界的真理,通过逻辑、推论、演绎等手段证明出科学来,神学是一切哲学、科学、文学、文化的基础。小B:科学与神学没有任何冲突,现在很多科学都证明神学的准确性。小D:作为文科生不关注科学,神学则是以基督教为宗教信仰。小C:神学包含科学,科学知识是神学里的一部分,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也是我最近才明白的道理,神学博大精深,全世界有很多人在研究和解读神学。小E:我认为科学是从神学中产生的。很多科学家在探索宇宙的后期时发现有一大批神学家已经等在那里。小F:我认为神学研究圣经,科学有多种涵义,是上帝所创造的。小O:神学与科学相通,科学是对至圣认识的初步了解。小K:神学启示科学真理,科学源于神学。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指引的当代大学生,你们是如何区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问题呢?

小A: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是低层次的信仰,而宗教信仰是高层次的信仰,因为它是由全能的上帝创造,什么信仰都不能与全能的父相比。小B:上帝主宰世界,因而科学信仰属于宗教信仰,宗教信仰更科学合理。小C:神学包含科学。宗教信仰在基督里,信它就会得救升天,不信它就必然下地狱。小H:科学信仰无法解救世人的罪恶,而宗教信仰可以解救我们丑陋的灵魂。小J:小科学信仰不能像全能的上帝一样去主宰世界,因为它没有无所不能的力量。小L:科学信仰没有宗教信仰世界的美好,在那里我可以知道我是活着的。小M:宗教信仰能使我正确认识世界,从基督中找到生命的曙光。而科学信仰枯燥、乏味,我找不到归宿感。

在你信奉基督教过程中,你是真正理解后才信仰还是信仰后才理解?

小D:刚进大学校园,我处于一种迷茫的状态,经人介绍、听福音就加入教会了,到现在我还不能真正理解它,也许是我的功力还不够吧。小I:我入教是因为家族的关系,其实我并不理解更谈不上真正的信仰。小N:阅读《圣经》让我的心灵得以放松,但我还是无法做到圣经里的规定,因为我是基督徒的同时也是大学生。小O:理解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信仰和敬畏耶和华的智慧及创造力。小P:只有先信仰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领会上帝的意志,使我更加的有信心面对世界,面对困难,对世界充满美好的憧憬。

从上面他们的回答中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当他们在教会时,基督徒认为他们是大学生;而他们在学校时,同学又把他们当作基督徒;也有少部分人认为无论在何种场合下,他们都能扮演好符合群体的身份。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双重身份对于他们而言显然构成了冲突。第一,对于这二十多人的群体而言,对其身份认识二元化的结构本身就说明了这个群体内部身份的模糊性。第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当代大学生,在区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和宗教信仰问题上,大学生基督徒群体中很少有人能有一个明晰地答案。第三,大学生对于“真正理解而信仰、先定信仰而理解”的过程认识不够,但这对于他们身份认同来说又是十分关键的……因此,笔者认为他们在身份认同上是模糊的,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们信仰基督教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此外,由于这些大学生基督徒对于自身身份的认同模糊,因而导致其在处理自身与外界关系中也存在一定困难,比如,一般大学生与大学生基督徒的关系、一般基督徒与大学生基督徒的关系、一般民众和大学生基督徒的关系、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之间的关系。大学生基督徒对这些关系的不明晰导致他们在精神生活中产生苦恼、烦闷的情绪,因此对他们加强科学理想信念教育势在必行。

三、加强大学生基督徒科学理想信念教育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基督徒没有远离“大学生”身份,但他们在对新身份选择和认可的同时又对原有身份产生不满或疏离,进而产生一种逃避心理。作为高校,我们不得不意识到当下大学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前,其作为传播科学精神、净化学生心灵的功能正在减弱,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信仰缺失。因此,我们应在尊重和理解大学生基督徒的前提下,结合边疆多民族实际,积极引导大学生基督徒寻找真正属于他们的科学的精神皈依。同时,用理性眼光去看待宗教,对大学生基督徒进行科学理想信念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一)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学校要改变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注重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尤其要利用上课和课余时间,结合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和思想实际来加强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对大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夯实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使边疆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积极推进大学校园心理咨询室的建立

地处边疆地区的高校,民族学生众多,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聚居在一起,由于风俗习惯上的差异,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因此,高校应该贯彻党中央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校园里提倡人文关怀,及时解决各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正确引导。特别是对于心理压力大、文化基础差的少数民族学生,为其找到一个能倾诉内心苦难的地方,让他们在那里找到心灵的归属感,使其不再迷茫,重拾信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美好的愿望。

(三)做好正面引导工作

边疆大学具有独特的民族和宗教文化特点,且民族和宗教往往结合在一起。针对这个实际,应该在高校开设宗教文化类的选修课,正面介绍民族、宗教知识,用理性的头脑分析这些现象,增强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宗教知识的认识,消除大学生对宗教的神秘感。同时,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加大宣传力度,合理评价宗教的社会作用,使大学生更加理性地对待宗教。

(四)加强科学知识宣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掌握科学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社会上反科学的人也日益增多,以科学作为伪装,打着科学的旗号到处坑蒙拐骗。如李洪志的“法轮功”,盗用科学的名词,造“伪科学”,宣扬唯心主义邪说,使缺乏科学精神和方法的人容易上当受骗。因此我们应利用各种有效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促使大学生尊重知识,遵循客观规律,理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科学地看待有神论。

(五)培养大学生身份感

当大学生对自身身份形成认同时,也形成了对群体生活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及形成对大学教育理念和价值的内化,而培养大学生的身份感应当是大学教育的责任。因此高校应首先在尊重个体需要的基础上来培养大学生的利他主义目标;其次高校应提供有力的人生指导和心理咨询;最后高校应采用合理适度方法来提升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只有这样,大学生群体才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才能把民族教育和公民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有机统一。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需营造和谐的同学关系,学校、老师要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师生和生生间要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诚的心去打动另一颗真诚的心,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大学生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并能找到心灵的寄托之地。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也应加强自身的挫折感、自信心,不要一遇挫折就只会寻求安慰,要相信科学,加强自身思想建设,这样就不会觉得校园无归属感、社会生活不美好。要坚信自己,去适应环境,不逃避,勇敢面对,才能战胜困难。要坚信自己的信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和鞭策自己,并采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理性看待宗教。

总之,要做到对边疆大学生基督徒进行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使教育入脑、入心,必须结合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特点、大学生特点以及地区社会发展特点。只有做到这三大特点的“三位一体”,边疆大学生基督徒才能树立其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更好地为民族团结、区域发展及边疆和谐作出更大的贡献。因为边疆民族院校除了肩负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应该肩负的“用先进文化服务和引导社会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外,还肩负着服务党和国家民族工作大局、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推进民族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特殊使命[7]。

注:感谢和我一起对大学生基督徒进行了三个月实地调查的杨正东、李秋雨、文斌三位同学。

参考文献:

[1]高林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2.

[2]李素菊,刘绮菲.青年与“宗教热”[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

[3]2010年云南省基督教两会报告[EB/OL].http://www.gospeltimes.cn/news/2010_07_1 7/14450.htm.

[4]梁丽萍.中国人的宗教心理——宗教认同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华桦.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原因及路径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10(11).

[6][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赵旭东,方文,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7]杨胜才.试论民族院校的特殊使命[J].民族教育研究,2012(1).

(责任编辑:朱 丹)

A Study on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f Christianism College Students in Minority-concentrated Regio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a college in Yunnan Province

LI Yinbing
(School of Politics and Law, Yuxi Normal University, Yuxi, Yunnan 653100;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00)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is the co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ome college students in minor ity-concentrated frontier regions have converted to Christianism, but their identity in terms of ideal and faith is confused. Thus the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hall be strengthened.

minority-concentrated region; college and un iversities; Christiansim college students; ideal and faith education

G641

A

1009-8135(2014)04-0146-07

2014-04-21

李银兵(1976-),男,四川资中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站博士后,玉溪师范学院副教授,文化人类学博士,主要研究民族学、历史人类学。

国家社科基金“少数民族地区城乡文化一体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2XKS018)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基督徒基督教上帝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明确路向,践行基督教中国化——以福建基督教为例
120秒的“上帝”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请你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请你自己打开一扇窗
圣诞的中国往事
是否气人
女性基督徒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种类型的“基督教哲学”
基督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