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出版时代学报编辑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2014-03-28赵建萍

传媒 2014年12期
关键词:学报稿件编辑部

文/赵建萍

学报是反映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特殊载体,是开展学术交流和学术创造的重要平台。学报的命脉是质量,而学报质量的关键在编辑,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报编辑队伍是办好学报的首要条件。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学报编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学报编辑必须更新思想观念,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努力从哲学思维、学习意识、职业素养、网络应用能力和沟通与交流能力五个方面提升编辑素质与能力,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数字出版时代的要求。

哲学思维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良好的哲学思维能整合和重构学报编辑的主体知识结构,增强学报编辑的判断力,帮助学报编辑从宏观上把握学术文稿的社会价值,使其选择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学报编辑的工作涉及和体现着诸多哲学思维的方式,比如,编辑工作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结合。编辑工作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性思维劳动,其过程实际上是对作者的创新性劳动给予肯定与完善的过程,而这种完善本身也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因此在构思选题、物色作者、组织稿件和编辑稿件等编辑过程中,无不体现了编辑的创新意识,但是这种创新又必须以继承作者核心思想为基础。编辑工作又是一门“哲学家”的实践艺术,编辑选题必须坚持客观决定主观的唯物主义原则,而定稿又是编辑对作者和稿件感性认识的主观筛选。审稿过程体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客观辩证法,编辑加工是思维从抽象到具体的升华,是版式的动态构思与校对的静然恬淡的有机结合。学报编辑的哲学思维还体现在必须要有大局意识,时刻做好为高校整体建设和国家文化建设服务的准备,这样学报才能办出时代特色,才能有时代亮点。

学习意识

学报编辑要与时俱进,就必须具备良好的学习意识。学报编辑学习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网络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一个没有学习意识的学报编辑,很容易知识老化。一个有良好学习意识的学报编辑,势必会关注时代变化的脉搏,会对自己的思想自我更新,会对自己的能力自我提升。一个有良好学习意识的学报编辑,一定会关注时事,关注和学习网络时代的新工具、新方法,会努力提升工作效率,改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学习意识的培养对学报编辑的素质和能力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了学习意识,学报编辑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才能既继承优秀的传统,又创造辉煌的未来,学报才会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知识的快速、便捷传播提供了可能,通过网络,作者可以在第一时间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公布于众,大大加速了知识更新的速度。学报编辑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各种途径,认真学习编辑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网络多媒体知识,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掌握现代化的编辑手段和方法,才能在审稿时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做出公正、合理的评判,筛选出优质的稿件,才能在审改时提高审改质量,提升期刊的质量,才能杜绝学术垃圾的产生,保障作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同时,学报编辑要对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发展动态、热点问题和难点问题了然于胸,有所专攻,熟知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动态,才能在审稿时“慧眼识珠”,避免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完备或知识的匮乏而忽视、埋没、甚至贬低别人的成果。因而编辑在工作之余,应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撰写出相关的学术论文,提高自己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素养

高校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对学报的质量至关重要,职业素养包含较高的政治觉悟、良好的道德标准、专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

编辑工作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以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成果,引导人们的行为目的,甚至是思想观念,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编辑是优秀文化成果的发掘者、组织者和传播者,以向读者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为己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在工作之余编辑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论,学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党的各项政策,熟悉党在当前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学以致用,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编辑要认真学习出版的法律、法规和相关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政治思想性与学术敏锐性是学报质量的生命,必须放在首要位置。学报编辑的职业素养重要的一面就是其对学报职业规则的遵守,学报编辑要坚持学术方向,有追求真理的勇气和操守,坚持以学报质量和学术价值为导向,善于发现优秀的作品和优秀的人才,既能做“千里马”,又能做“伯乐”。

学报编辑文字功底的扎实性和文学水平的艺术性至关重要。任何思想、发现和创造,有了文字就有了传承的载体和生命,艺术的鉴赏力修为是一个学报编辑的“皇袍”,有了艺术的眼光和功底,学报就有了美感,就会吸引更多的读者,会让思想传承的更准确更久远。

网络应用能力

数字出版时代的特点就是电子化工具和系统的普及和运用,网络化对学报编辑的出版和运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学报作为展示教学、科研成果的平台,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要求,学报编辑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学习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尤其是网络知识,提高运用网络的能力,实现从传统的纸质编辑向网络编辑和无纸化办公的转变。稿源是学报的生命源,在审稿之初,编辑可利用掌握的网络知识,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对稿件做出初步的评判,在稿件的审理上,对编辑部难以给出评判的稿件,可利用专业数据库找到相关专业的专家审稿。审稿专家可在网上直接对稿件进行审理,并把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编辑部,编辑部结合审稿专家的意见,对稿件做出相应的处理。通过网络,作者可在第一时间看到稿件审稿进程和审稿意见,如对编辑部的审稿意见有异议,可及时与审稿专家和编辑部沟通。网络的普及与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审稿的速度,缩短了审稿周期,增强了稿件的时效性。

当下,微信、微博等及时传播工具的普及,为学报编辑约稿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学报编辑可以利用微信等工具实现与作者更为便捷和互动的交流,网站、微网站的普及和运用,对学报编辑的形式提出了新的模式和命题,纸媒和新媒要有机结合,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就要求学报编辑,尽快掌握现代编辑工具,顺应学报电子化国际趋势。

沟通与交流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迎来了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生活中如果碰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是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寻求答案,再做最后的分析、思考并得出结论,但这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与人沟通来往了。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的人,无一例外的都要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中表达情感、传递思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就某个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

不论在何时,对于一个学术期刊编辑来说,不仅要与论文打交道,还要与社会中的个体发生紧密的联系。学术期刊编辑与社会中个体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术期刊编辑要加强与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的沟通和交流。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是相关学科领域的权威人士,他们对相关学科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动态等都有深刻的认识和精深的研究,能对学报的选题策划、栏目设置和组稿提出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对学报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次,学术期刊编辑要加强与审稿专家的沟通与交流。学术稿件在经过编辑部初审后,由于专业性和学术性的高要求,有一些稿件要送给该研究领域的专家审稿。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创新性、应用价值、论文水平、结构框架、标点符号、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出审稿意见,编辑部参照审稿专家的意见,对论文会作出终审、退改或退稿的处理,审稿专家的意见对稿件的是否录用起着很大的作用。再次,要加强与编辑部同事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编辑部的领导对办刊方向、办刊定位和编辑部未来的发展方向有着明确的认识,对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编辑部的其他同事在学报的编辑出版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丰富的编辑理论知识,通过与他们的交流与沟通,对提高自身的学习和工作能力的有很大的帮助。最后,期刊编辑要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编辑要认真、热情地对待作者打来的每一个电话、及时回复发来的每一份邮件,对作者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耐心、热情的解答;要将审稿意见和编校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当作者对审稿意见和编校意见或作者的修改稿有问题时,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协商处理好相关的问题,集思广益,不断提高学报的质量。

新的形势赋予了学报编辑新的使命,数字出版时代的学报编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需要围绕哲学思维、学习意识、职业素养和网络应用能力等方面去加强和提升。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报编辑的时代要求,更好地做好学报编辑工作。

猜你喜欢

学报稿件编辑部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致敬学报40年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深空探测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