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正能量
——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

2014-03-28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馆员志愿者图书馆

鄢 丽

(福建工程学院 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108)

现今高校内,由青年学生群众团体如:共青团、学生会、读者协会、班会等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像雨后春笋接连涌现,这些志愿者热心于公益事业,服务社会的热情高涨,在课余课外,尤其爱到本校图书馆参与服务活动。高校图书馆若能抓住这一契机为之提供便利,根据自身业务活动特点和可能随时出现的一些可预计或不可预计突发任务及突发境遇,科学有效稳妥地积极指导和引导,看似寻常的志愿者,便可成为一支生龙活虎的生力军,一定能够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正能量。正能量本是物理名词,它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的专著《正能量》,它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给人以奋进的信心和希望[1]。人类的正能量聚集越多,社会的进步就越快,社会面貌就可焕然一新。大学生志愿者是社会异常活跃的群体,是紧跟时代潮流的年轻一族,他们身上就聚集焕发着巨大的正能量,若引导得当,这种正能量就会聚成一股推动社会加速发展的驱动力和助动力。高校图书馆在反复多次地参与、指导和引导志愿者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到把握好下列几个环节,将有利于激发志愿者释放正能量。

1 不断寻找新的活动亮点,规划新的志愿活动内容

追新探异是人类社会心理活动的普遍现象,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这一现象无所不在,只要人类社会还存在,这一现象就不会消失且必将在人类社会继续无止境地不断扩展。人类社会创新事业的蓬勃发展,新知识、新科技的不停涌现和积累,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都是全人类在追新探异的社会活动中产生的必然硕果。

志愿者同样存在求新求异心理,追求新鲜感,做新事、干新活的积极性高涨,完成的数量多,质量也有保障,若遇到重复做的事、干的活,就会感到腻烦,无积极性,消极怠工,完成的数量就不够理想,质量参差不齐,这也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思想,有主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有探究精神的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有别于其他青年志愿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同时又是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在校几年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没少出入高校图书馆,有人甚至在高校图书馆做过几年勤工俭学。高校图书馆对他们并不陌生,且有相当部分志愿者在第一次到高校图书馆做志愿者时就有一点厌倦感和疲惫感。高校图书馆在指导志愿者服务时没有新的活动内容和亮点,难免让他们缺少新鲜感、新颖度和兴趣心。

为了尽量满足大学生志愿者的求新探异心理,图书馆馆员在每次志愿者到馆开始志愿服务之前就应寻找到新的活动亮点,规划新的服务内容。当代中国社会正处在与国际社会的接轨磨合期,国际社会的一些社情、民风、民俗和通行规范也随之渗入国内,丰富着国家的社情民俗。现今中国社会新出现的一些节日:母亲节、情人节、愚人节等都是中华民族融入国际社会的可喜现象。在这些节日来临或碰到这些节日期间,志愿者来馆进行志愿活动,图书馆馆员就适时结合这些节日寻找亮点,规划新的志愿服务内容。遇到母亲节,在安排组织志愿者进行上书整架的同时,让他们想一想,找一找他们的母亲给他们买的第一本书或他们最喜爱母亲给的书是什么?遇到情人节,让他们想一想或找一找在图书馆里有无他们认为堪称伉俪的两本书。如此,既满足了完成任务的要求又激发了志愿者的内在潜力,他们在往返复始的上架整架的重复劳动中,就能突破心理上的疲惫和情绪上的倦怠,产生专注感和奇异感,顺理成章地就会对服务内容产生兴趣,每次都能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

2 不停营造新的活动氛围,创造新的志愿活动环境

环境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立足根基和必备条件。就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而言都离不开自然与社会环境。人们所从事的一切活动都必然是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没有一定的环境条件作依据,人们就无法从事一切活动。而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的优劣又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人们心境和情绪的好坏,都会给人们所从事的活动带来不同效益和结果。意识到这一点人们往往都会自觉地不断创建新的环境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活动。

志愿者活动必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也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制约影响着志愿者的活动情绪,由此产生出志愿者活动效益高低、质量优劣、潜力大小的不同结果。

环境的组成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物质、精神的;有自然、社会的;有客观的、主观的;也有生理的、心理的;还有团体、个人的,它们又是互为调剂、互为补充、互为平衡的。而在一般情形下,某种环境因素的欠缺和不足可以从与之相应的其他环境因素的深掘和延展进行弥补和充实。如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中,客观因素的欠缺可以调动主观能动的因素为弥补,物质条件的不足可以激发精神氛围的潜力来充实。故环境因素若平衡得当,被激发起的志愿者活动的正能量将是不可限的,又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存在着一定的不可确定性,特别是一些自然条件和客观环境的突然变化,都是难以预料,更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如突如其来的台风、水灾或因停电、空调故障而产生的温差速变。就人的适应性和适应力而言,大多数人都较习惯于由劣到优环境条件变化的过渡,对于环境条件由优到劣变化的过程难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都会产生不同的活动氛围,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受这些环境因素带来的正负面氛围影响所产生的志愿者活动的效果是不同的。在参与指导和引导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尤其在夏季难免会遭遇停电或空调故障的情形,使原本清凉爽快的环境一下子变得燥热难耐,为了不使活动氛围消弭和活动情绪跌落,馆员有时就会灵机一动的地问志愿者“大家现在哪里啊?”,他们肯定会回答“在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啊!”馆员就说:“错也!记住了!现在这里是广袤的非洲大陆!就是图书馆也不是福建工程学院图书馆,而是非洲的赤道几内亚图书馆!尽情享受非洲大陆图书馆的热浪冲天吧!”或者说:“今天图书馆的志愿者都正在实现当上耐温将军的美梦!”这种幽默诙谐的氛围很快就转变了志愿者对环境突变的注意力,使热浪袭身的纠结得以适时排解。尽量排除因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志愿者活动正能量的最大化。

3 适时更新指导和引导志愿者活动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

不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方法和手段得当正确与否,往往都是决定事情成败和胜算几率高低的关键。方法和手段得当与正确不仅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事情成功的命运,在关键时可以推进成功的过程,并且在危难时还可以扬长避短改变事情面临的困境,转危为安、变弊为利、反败为胜。反之,得到的结果截然相反。行事的方法和手段得当、正确与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方法和手段是一种成功保障,更是超越期望的依托。

到高校图书馆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志愿者,一般都是本校的学生或教职员工,因此,他们既是志愿者又是本馆的读者,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他们的角色变换有着很大随意性和随机性。当他们在图书馆阅读时,看到图书馆工作繁重,或有时任务突击性强,甚至有时他们阅读疲劳时,想调节一下精神或肢体都可以立即和馆员联系做志愿者,同样的,在志愿者活动过程中有人觉得体力不支,有人想要脑体调剂一下也可以就地拿起书刊翻阅。正因有了此种便利,越来越多的读者都喜欢到高校图书馆参与志愿者活动,随着志愿者人数的扩充必然也会产生新的矛盾,如其中志愿者与读者角色的转换更为频繁,更带随意性。志愿者之间会互相影响也会互相攀比。有的甚至还会和馆员讲条件,讨价还价。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在指导和引导志愿者活动中不能没有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也不能不讲究方法和手段的新颖和变更。

在指导和引导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图书馆馆员着重讲究要求方法和手段的人性化、多样化、更替化、新颖化。在实践中集思广益、敢想勇为、多做尝试,由简到丰,由粗到精,由浅到深,不断提高指导和引导志愿者活动方法和手段的层次。

(1)图书馆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对志愿者应有一定层次的认识,不能简单地把志愿者当成廉价劳动力,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和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应该适时因势利导,把握总体方向,统筹决定志愿者的相关活动,合理调配,规范管理志愿者服务[2]。

(2)按小组为单位,根据志愿者的性别、身高、体态合理组合,分组展开,在规定的时间段,在一样的工作量面前,设立流动红旗,组织各小组擂台赛,设立排行榜。在人员组合上可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男女组配、男女搭配皆可,师生组合、师生分组都行。或由他们自己选裁判,或者相关工作人员与之共当裁判一起评判他们的活动。保质保量提前完成任务,给予相应的表扬肯定;未能实现任务目标,给予适当勉励;激励他们的活动热情。让志愿者在服务活动过程中与工作人员、志愿者与志愿者之间,开展互动交流,社交交流,习得交往艺术[3]。

(3)让志愿者在服务活动中展现风采。高校的志愿者中人才济济。有的很有组织能力、有的很有口才、有的很有艺术细胞、有的很实干。根据志愿者在服务中表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图书馆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长,给予他们一定的表现机会。如:临时指定有组织能力者为组长,采用组长负责制;有实干精神的可进行适量承包;有艺术细胞的可以让他们在休息的间隙来一段艺术表演;有口才的可以让他们在干活中说说笑话、讲讲故事。这就使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不仅显得有声有色,而且还有一定的吸引力。

4 在馆内建立满足志愿者服务的长效机制,保障志愿者服务的常态化、有效化

高校图书馆引入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新事物,它需要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更需要一定的社会机制保障和组织架构的支撑。高校图书馆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缺乏整体的长远规划,志愿者服务活动表现出较高的重复性、单调性和低技术性,服务活动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缺乏持续性,服务过程欠缺严格的管理机制和组织模式,管理过程松散而随意。这些都是缺少机制保障和组织架构支撑的表现[4]。

当前,志愿者服务活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无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二是有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一般情形下,来高校图书馆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都是有组织的。无论是无组织的志愿者还是有组织的志愿者,对高校图书馆而言都是可用的人力资源,是传统的人力资源理念向新型人力资源理念的转变[5]。

为高效开发这一新型人力资源,目前高校图书馆配备专门馆员负责对志愿者服务活动统一管理。具体包括对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考核、奖励、活动评估和评价等,指导帮助志愿者学习和掌握参与图书馆的志愿者活动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6]。今后条件如许可,应学习复旦大学图书馆建立志愿者工作站[7]。还可结合本馆特点制定《大学生志愿者实施细则》和《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办法》等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岗前培训,在无限的服务范围和层次上开拓新的广度与深度,让大学生志愿者得以学习和掌握多种多样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志愿者服务向纵深发展。

高校图书馆要求承担指导志愿者服务活动的馆员,“身教重于言传”,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转变工作思路,将馆员为学生工作转变为馆员和学生一起工作,充分尊重志愿者的想法和意见,指导和鼓励志愿者参与制定服务活动计划,统筹安排,灵活调配志愿者来馆时间,给予志愿者在馆的服务活动,以广阔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实行民主化、人性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树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好面貌、新形象。

必须建立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掘志愿者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价值的最大化。要适时肯定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表彰奖励他们中先进和优秀分子,登记、统计、评估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次数和质量,对服务活动的时间累积及其贡献大小予以考评。对表现突出、服务时间相对较长的志愿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荣誉感、激发志愿活动参与者的热情和积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读者的阅读需求必然会有更大的量变和更高的质变。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内容将更为丰富,服务的层次更加繁杂,阅读服务的对象也将更为广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的时代要求,都将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更为细腻、周详、深化。工作量的无限增加与质量的无止优化,必将引发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一时不济和人才资源的暂时紧缺,充分激发志愿者的正能量,以解高校图书馆的燃眉之急,不失为适时应变之举。这些工作中积累的实践经验,或为抛砖引玉,或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正能量,必将在阅读服务的过程中,更具时代气息,更为气象万千。

参考文献:

[1]正能量[EB/OL].http:/baike.baidu.com.

[2]赵丽香.高校图书馆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探索[J].图书馆建设,2013,(2):63-65.

[3]刘美枝.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7):21-23.

[4]刘婷婷.高校图书馆学生参与管理委员会模式的探索[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2):53.

[5]范莎莎.推动大学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良性发展之途径[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8):12-13.

[6]潘美英.高校图书馆引进学生志愿者与管理的探索[J].晋图书刊,2010,(6):32.

[7]陆燕.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站建设探索[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0,(3):33-35.

猜你喜欢

馆员志愿者图书馆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为志愿者加油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我是小小志愿者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