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财政绩效评价的方法

2014-03-28李治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计分卡绩效评价维度

李治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数学与信息工程系,重庆 400065)

我国一直致力于高等教育发展,且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相关投入。但是,教育经费不足,是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校发展的重要问题,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永恒性的问题。因而,更为现实的办法,需要在政府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对高校使用投入财政资金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并据以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

1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的绩效评价

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是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A.Charnes和W.W.Cooper等著名运筹学家,在1978年发表的论文“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决策单元的有效性度量》),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演化而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从生产函数的意义上看,这一模型对于用来研究具有多个输入,同时又具有多个输出的“生产部门”是一种较为理想且有效的方法,因而广泛地运用于评价某一系统运行效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DEA方法不断改进完善,具体的应用模型推陈出新,除较早推出的C2R和 BC2模型外,还有C2GS2、C2WH 和C2WH 等模型。

以C2R模型为例,运用该模型进行财政投入的绩效评价时,可以假设存在n个被评价的高校单位,称为决策单元DMU(Decision Making Unit);每个决策单元下有m种投入变量和s种产出变量,其中,Xij(Xij>0)表示第j个高校单位的第i种财政投入量(如:教育经费拨款、固定资产投入等),Yrj(Yrj>0)表示第j个高校单位的第r种产出的总量(如:毕业生就业率、发表论文数、专利或技术转让收入等)。这样,第j个高校单位的财政投入可表示为Xj=(X1j,X2j,…,Xmj)T,该高校单位的产出可表示为Yj=(Y1j,Y2j,…,Ymj)T,令V、U分别为投入向量X与产出向量Y的权系数向量,以第j个高校单位效率评价为考查的目标函数,以所有DMU的效率指数为约束,可以得出最优化C2R

依据该模型,根据高校样本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确定有效生产前沿面,并根据某一高校单位(决策单元)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状况,就可确定该高校(决策单元)是否为DEA有效,初步判断其财政绩效情况如何。

2 基于平衡计分卡(BSC)的绩效评价

平衡计分卡(BSC)来源于企业战略管理,由哈佛商学院的卡普兰和诺朗诺顿研究所诺顿在上世纪90年代初研究中形成的一种绩效评价体系。经过将近20年的演进,BSC模型在企业集团的战略规划与执行管理方面日益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平衡计分卡模型是将组织战略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成长这样四个维度,进而细分为可操作的衡量指标和相应目标值的一种绩效管理模型。比如从“财务”维度考查,可以显示企业相关战略的制订实施是否为整体战略目标实现做出贡献,细分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加、生产成本降低和生产率提高等。从“客户”维度考查,市场中的企业应以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为导向,最大限度地满足实现核心客户的需求,细分指标能从不同侧面反映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潜在能力,包括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和客户贡献率等。从“内部运营”维度考查,包括企业对经营过程和售后服务的管理、相关问题的处理等,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根本保障。从“学习成长”维度考查,是一个企业长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推动前三个维度的相关因素不断取得卓越成长的不竭动力,具体细分指标包括员工满意度、员工技能培训、员工保持率等。该模型较为突出的优点在于能够较好地处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之间的协调,因而能够推动企业整体平衡成长。有些指标能在短期内反映出来,比如营业收入增加、生产成本降低等;有些则有待于在较长的期间内反映,比如产品和服务的革新;还有一些指标的反映具有滞后性,比如对员工的技能培训,则需要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

运用平衡计分卡模型进行高等教育财政绩效评价时,必须关注高等教育作为非赢利性事业组织,和企业具有本质上的不同。但同时也要看到,高校的产出是其教育教学成果(毕业生质量)和科研成果(论文、专著、专利发明等),以及质量的高低。同样将会影响高校的声誉以及今后的进一步发展,这和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将平衡计分卡模型运用于高校财政绩效评价,同样既要关注影响高校眼下的短期目标,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潜力,兼顾高校发展的长期目标;既要关注相关的运行成果,也要对有关的运行过程予以评价。具体而言,高等教育财政绩效评价的平衡计分卡模型可从四个维度进行构建:财务、利益相关方、内部管理、竞争与发展能力。就“财务”维度而言,需要重点考查高校的预算、审计、投资等内容,保障高校财务的平稳有效运行,为其他三项维度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财务基础。就“利益相关方”维度而言,具体需要关注政府、社会及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的满意度。政府与高等学校具有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关系,高等学校具有自身的发展运行规律;同时,就普遍意义上看,高等学校需要获得国家的财政扶持和思想、组织上的领导。社会与高等学校亦为相辅相成的关系,高等学校从社会汲取精神、物质财富,同时又反哺社会、服务社会。学生(包括学生家长)与学校之间,除了传统意义上学校具有的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责任外,在民智逐渐开化的今天,更应该强调教育服务意识和教育服务效果。就“内部管理”维度而言,需要重点考查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的水平。教学管理主要关注专业建设情况、管理制度建设情况、教学设施建设情况、教学执行开展情况以及教学管理中的创新举措;科研管理主要关注科研立项的层次与规模情况、科研成果的质量与数量情况、研究生创新能力等。“竞争与发展能力”维度则重点关注高校教师员工的人才结构层次与能力水平。只有优秀的教师群体,才足以支撑一个高等学府的长远发展,这正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的至理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将平衡计分卡模型引入高校财政绩效评价,对各维度下涉指标的权重赋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决定了绩效评价模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因而在运用该模型评价高校的绩效水平时,必须根据不同高校的性质、类别等因素进行一定分类,而不能整齐划一的用同样权重的平衡计分卡模型评价所有学校。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绩效评价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运筹学家、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教授ThomasL. 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表现为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维,首先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解为各项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再根据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判断,将每一层次内部元素两两比较,根据其相对重要性进行定量描述,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将各评价元素转化为无量纲的正向评价值,乘以对应的权数,得出最后的综合结果。

利用该方法对高校财政投入绩效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三个步骤完成:首先需要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目标层确定为高校绩效水平;准则层在设计时可确定为教学绩效、科研绩效、管理绩效等;在准则层下对应设置指标层:师生比,生均事业支出,学生生均设备费,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教师人均科研经费,科研成果收益率,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1],学校规划、计划制定与落实,学生就业率等指标;方案层选定被评估的各高校为对象,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逐层支配的递阶层次结构。其次,评估者通过一系列指标的两两比较评判(具体指标之间的比较评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法、专家赋值法等方法完成),得到各指标在某一准则下的相对重要性的度量,形成一个判断(成对比较)矩阵,并计算出权重向量、最大特征根以及一致性指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最后,通过对指标实际值的无量纲处理,并计算得出各指标的综合权重数,进而通过线性加权得出各被评估高校的综合评价。

“绩效”这一术语产生于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工商管理界,如今在学界和实务界均已发展成为热门词汇。从字面意义上分析,“绩”指成绩、业绩,侧重于从量的角度考量;“效”则指效益、效果,侧重于从质的层面进行反映。“绩效”将“绩”和“效”综合起来使用,既是投入和产出的统一,也是质与量的统一,而非单一的效率标准和财政经费的节约。作为当代公共管理改革和发展的热点之一,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是世界范围内“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标志性成果, 是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要求的公共管理新模式。它贯穿于政府管理全过程, 代表公共管理创新变革的发展方向。而对于高等教育来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均收入总量增长决定了该区域的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从而决定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反过来教育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在现今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的教育的要求,都要求改进过去更为注重数量的考核方法和模式,转变到以更为科学的考核方法、考核标准对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判,并据以进行有效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温涛,王小华,董文杰.政府教育资源配置的绩效评价与改进路径[J].西南大学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计分卡绩效评价维度
内部计分卡和外部计分卡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平衡计分卡在紫鑫初元药业有限公司的应用
光的维度
平衡计分卡对绩效管理的启示——以某国际航空快递公司为例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平衡计分卡研究文献综述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