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群众路线及其现实镜鉴
2014-03-28刘芳
刘 芳
(大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大理67100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总结党自成立以来的经验教训,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并形成一套较为系统、完善、成熟的科学理论。这些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也为后世留下一份宝贵精神遗产。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的“传家宝”,更是我们的根本路线,它将为我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经验指导。
1 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1.1 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形成
从党正式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明确写入自己的纲领。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一切革命活动都必须广泛地联系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早在建党初期,毛泽东同志就主张中国共产党要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民众的大联合”。所以,建党以后群众路线就一以贯之地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工作之中。
“群众路线”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1928年11月李立三同志在江浙地区一些党的负责人的谈话之中。当时,我们党动员所有的力量,尽可能到下层群众中去做宣传工作,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在周恩来主持并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里,不但明确地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并且在指示信中赋予了“群众路线”更为明确的深刻含义。进一步强调在党的各项工作中,要树立群众观点和重视做好群众各个方面的工作。这表明,周恩来同志起草的这封指示信里,已经描述与包含着中国共产党走党群众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
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提出“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与打仗一同作为红军政治工作的三大任务之一。在谈到如何去纠正单纯的军事观点方法时,又提出了:“军事工作部分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
1933年到1934年间,毛泽东写了许多关于经济工作的文章。毛泽东同志非常注重调查研究,他走村串户深入农村,体验当地的风俗习惯,并且与农民拉家常,谈生活状况,融入到农民的生活当中,从而体会到农民的辛酸,了解到农民所需所求,因此科学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工作中要时刻关心人民群众利益,经济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的道理。群众路线在他的文章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概括。毛泽东同志把群众路线看作是我们党革命活动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同时他把群众路线看作是党在所有革命活动中必需也应该去普遍实行的方式和方法。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一文中,毛泽东严厉抨击了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认为无论是属于革命工作还是属于经济建设工作,都不能有官僚主义的气息,“要把官僚主义方式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主张实行每一个工人、农民所喜欢接受的“群众化的方式”。
1.2 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发展
当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已经把群众路线看作是我们党在革命活动中应当经常和普遍遵循的准则。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还没有来得及对群众路线从理论上做出系统客观的总结。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随着党和革命力量的迅速发展,以及党对中国革命领导责任的加重,党越来越重视自己与群众的正确关系,注意总结领导群众的经验,从而使群众路线的思想进一步完善起来。进入抗日战争以后,毛泽东在一系列著作和讲话中再次强调了发动和组织群众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著名的论断——“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等,也是群众观点在中国共产党军事思想和战略战术中的非常生动的体现。
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要求“共产党员决不可脱离群众的多数,置多数人的情况于不顾”;“必须注意组织先进分子和广大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
1942年4月毛泽东在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指出:“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意思是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意。一方面,全党上下,不论何人,从事何种工作,要有好的主张、办法和好的成效,都必须遵从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这条路线,不能违反;另一方面,在各个不同的革命阶段,党的各项路线、政策、方针是不同的,会有变化的,但群众路线却始终不变,也不能变。换句话说,它是贯穿到党的工作、斗争、活动的一切方面,又贯彻到每项工作自始至终的全部过程。无论任何时,无论何种工作,都不能丢掉群众路线,否则,就会发生脱离群众的错误。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路线和优良作风,正式载入“七大”通过的党章。这标志着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群众路线已经成熟,并为全党所接受。
1943年6月1日,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他强调:“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是首次科学地、较为系统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的基本步骤。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分析了群众路线这一正确的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从领导工作方法的角度界定了群众路线。此后,党的群众路线的表述日渐完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作为我们党的一条根本路线得以贯彻和应用。这是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于群众工作的重要里程碑,是群众路线具有成熟的理论形态的标志。
2 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启示
2.1 真心为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石
延安时期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毛泽东作了评价,他指出:“我说陕北是两个点:一个落脚点,一个出发点。”具体说,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总之,它是中国革命走向全国胜利的“转折点”。纵观党的革命史,延安之所以能够有此特殊的历史地位与党在延安时期实施的群众路线密切相关。党在延安的13年是群众路线成熟和发展的13年,不仅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而且实现了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所以,党在延安时期的群众路线值得深入研究,这可为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之鉴。
2.2 相信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前提
在开展工作前,把调查研究作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和保护群众利益的根本方法。在调查研究中,我们党形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延安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就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当时,为了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日,缓解军民供需矛盾,党中央经过调查研究发动了大生产运动。朱德亲赴南泥湾对当地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多次向当地群众请教,最终向中央建议开垦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实现了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边区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也减轻了许多,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以及军民关系。
2.3 致力惠民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在执行工作决定时,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延安时期,一是党员领导干部带头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积极参加生产活动,他在杨家岭窑洞对面的山脚下,开辟荒地,亲手种植辣椒、南瓜等作物,极大地带动了党员干部的生产热情;周恩来积极带头纺线,被评为“纺线能手”;朱德不顾年事已高,常常像一名老农一样,亲自到地头田间捡粪积肥。正是有党的领导干部带头实践群众路线和党的根本宗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使共产党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将党心、军心、民心牢牢拧在了一起;二是关心群众从小事、实事做起。也正是由于我们党,真正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所以群众才拥护,才会一直拥护党,永远跟着党走,我们才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克敌制胜,取得革命的胜利。
3 结语
延安时期群众路线的实践活动,体现在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像《论联合政府》中所言:“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当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部署下一步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就是要从历史的成功经验中取其精华,纠正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脱离群众的错误,努力向群众靠拢,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党只有保持自身的纯洁性,才能把人民凝聚起来,才能形成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巨大力量。
[1]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A].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2]齐礼.陕甘宁边区实录[M].延安:解放出版社,1939.
[3]王勇,孔德永.群众路线的历史溯源——以延安时期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