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2014-03-28谢霄男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矛盾改革发展

谢霄男 ,刘 红

(1.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611731;2.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重庆 云阳404506;3.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云阳404500)

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据矛盾的属性,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不同矛盾,这要求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从宏观上把握矛盾;承认矛盾具有客观性,勇于揭示矛盾;注重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分析各种矛盾;重视矛盾具有同一性,有效地解决矛盾。根据矛盾的形式,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清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若干矛盾,以实现主次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实现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根据矛盾的特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具有非对抗性、自觉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1 根据矛盾的属性,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

根据矛盾的属性,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特点,从宏观上把握矛盾;承认矛盾具有客观性,勇于揭示矛盾;注重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分析各种矛盾;重视矛盾具有同一性,有效地解决矛盾。

1.1 坚持矛盾具有普遍性,从宏观上把握矛盾

坚持矛盾具有普遍性,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人们常常说要“从大局出发”“以大局为重”。“顾全大局”,都体现了矛盾普通性的原理。所谓“大局意识”是指要坚持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从宏观上把握矛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状况来看,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就要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规律,我国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的贫富分化、人口老化、网络氓化、权力腐化、道德漠化、信仰虚化、环境恶化、货币账化、教育僵化、民生弱化等社会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峻。因此,我们要树立大局意识,具备战略思维,从宏观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当前我国国内外的矛盾错综复杂,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就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想从宏观上把握矛盾,我们就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能妄想一股脑地解决所有矛盾,而是分层次、分重点地逐步解决各种矛盾。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从宏观上把握矛盾。要打破矛盾坚冰,就要做好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心理准备。

1.2 承认矛盾客观性,勇于揭示矛盾

承认矛盾的客观性,反映在社会领域中,就是要勇于揭示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是人们应该秉持的基本工作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意味着既不能从书本出发,又不能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对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矛盾,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不管是棘手的还是易处理的,都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它、揭露它。脱离实际的理论和没有理论指导的社会实践,都不利于客观地揭示矛盾。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我们承认在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左”的思想路线的影响下,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具有客观性,我们要勇于去揭露矛盾,进而找到解决矛盾的方法。为改革开放定下总基调的,是邓小平同志所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切向前看》的讲话。面对我国客观存在的各种问题,邓小平同志没有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明确地指出,我国在经济、技术、文化等方面还落后于西方,这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而是我们未能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吸收和借鉴一切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思想、方法、理论和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承认矛盾具有客观性的基础上,勇于揭露资本主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讳莫如深的矛盾,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专属品,计划经济也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独享物;资本主义可以搞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同样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同志承认矛盾具有客观性,勇于揭露矛盾的理论成果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翻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

1.3 注重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分析各种矛盾

矛盾的普遍性是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要注重矛盾的特殊性,具体分析社会存在的各种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一条与以往时代不同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及资本主义国家迥异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呈现出来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对不同的矛盾,要具体分析。过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走向歧途,根源在于人没有注重矛盾的特殊性,而是因循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事实上,每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都不相同,吸收和借鉴别国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意义,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经验却万万不可。邓小平同志倡导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就是坚持矛盾具有的特殊性,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客观分析我国的具体问题。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在各个地区、各个单位、各个部门,所表现出的矛盾都具有特殊性[1],解决这些矛盾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做法,而要对不同的矛盾进行具体的分析。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解决矛盾的灵活性策略。

1.4 重视矛盾的同一性,有效地解决矛盾

任何矛盾都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是和平与发展,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因而,在坚持矛盾具有斗争性的同时,应更重视矛盾的同一性,有效地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重视先富与后富、政治与经济以及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同一性[2]。首先,要重视先富与后富的同一性。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要实现人们共同富裕,就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这些人、这些地区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先富起来的人和地区带动和帮扶贫困的人和经济落后地区。其次,要重视政治与经济的同一性。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而政治是由经济派生出来的。政治是为经济服务的,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却时常干预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力量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干预,真正实现政治与经济的同一性。最后,要重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同一性。改革、发展与稳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最终目的。只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彰显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改革是发展的手段,改革就是要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3]。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条件,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环境,改革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改革、发展与稳定具有内在的同一性。

2 根据矛盾的形式,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清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若干矛盾

根据矛盾的形式,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认清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若干矛盾。我们要实现主次矛盾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以及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1 主次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矛盾分析法,能够揭示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中,对主次矛盾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问题进行了很好的阐述。他一共讲到十二大关系,重点分析了三大关系,即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江泽民同志认为,这三大关系是处理十二大关系的重中之重,处理好这三大关系,有助于协调好其他关系。譬如处理好国家宏观调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就能妥善处理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这三大关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处理好这三个关系,能够从整体上保证国家经济秩序的良性发展。通过有效解决这三大关系,我们可以总结出处理其他关系的科学方法。仔细考察这三大关系,我们能够发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主要矛盾,这一关系处理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宏观调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与效益关系的处理效果。这三大关系又是十二大关系其他关系的主要矛盾,十二大关系的其他关系要想处理好,就要重视协调好这三大关系。因此,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所有关系的重中之重。而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不平衡的,改革能够起到动力作用,发展是我们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和保证。江泽民同志认为,这三者的关系能否处理得当,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统揽全局。譬如说不以改革为动力,不以发展为目的,不以稳定为前提,我们就无法处理好国家宏观调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与效益直接受制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的关系。与此同时,我们之所以选择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向,源于我们对改革和发展的追求,而我们之所以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源于我们对保持经济与政治稳定的现实需要。正是因为协调好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我国的改革、发展与稳定才有了保障。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协调好这三者的关系能够有效地解决其他关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关系,人口、资源与经济建设关系的有效解决,都涉及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如何发展的问题。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国家及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和分配关系、公有制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关系、坚持自力更生与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都与妥善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有关,而这些问题的处理实质上都涉及到深化改革的问题。我们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有关,而这些问题的处理均与营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关。

2.2 矛盾主次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分析方法,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中俯拾皆是。坚持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统一,主要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改革的关系。我国要稳定,就得发展,当前我国所有的矛盾都只能依靠改革来解决。发展与改革是矛盾的一个方面,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矛盾的另一个方面。而究竟哪一个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一个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则是根据历史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当出现动荡的国内外环境时,稳定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当改革受到阻碍,发展受到制约,且国内外环境较为稳定时,不改革,我国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不发展,我国就失去了改革的契机。改革和发展不仅在于解决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突出问题,营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在于为将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拥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外环境,打下坚实的根基。在这个时候,改革和发展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稳定就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江泽民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要处理好稳定与改革、发展的关系。他指出,要做到在社会和政治稳定中推进发展和改革,在发展和改革中推进社会和政治的稳定。社会和政治稳定与发展和改革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关系。其次,要处理好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与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关系。具体来讲,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从总体上而言,加快社会主义建设速度与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要保持统一。要将提高社会主义经济效益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就要承认原来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的不足,加快向集约型经济转变。最后,要处理好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然而,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市场机制的调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国家的行政手段是辅助性的。而为何还要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呢? 原因在于市场调节有自身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即市场具有自发性、盲目性以及滞后性的特征,没有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正确指导,市场就有可能混乱不堪。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成熟,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快速发展,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但我们也要牢记,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目的,是为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切不可颠倒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用过多的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生活。

3 根据矛盾的特点,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

我国当前社会,尽管在人民内部之间还存在多种矛盾,但这些矛盾具有非对抗性的特点,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化解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诸多矛盾,也应具有非对抗性、自觉性和渐进性。

3.1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具有非对抗性

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已经被消灭。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而非对抗性是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最显著的特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较为低下,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还较大,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还较为悬殊。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矛盾频发,如广东的“乌坎事件”、四川的“都江堰事件”以及云南的“孟连事件”等,这些负面事件的发生均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然而,这些矛盾是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也应该是非对抗性的。如果以敌我矛盾来看待这些事件,我们就容易将非对抗的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的矛盾。胡锦涛同志告诫我们:“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依法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防止局部性问题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转化为对抗性矛盾。”[4]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内部的矛盾也应由人民在内部进行解决。任何将其扩大化抑或歪曲化的做法都是有害的。将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扩大化,就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将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歪曲为敌我矛盾,就会为社会平添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之所以存在,是由于我国具体的体制和制度在某些方面和环节存在不足,只要积极、自觉地进行改革,这些矛盾和问题均可以迎刃而解。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基本上是适应的,它为保持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对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种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决定了由它所规定的社会主义种种具体矛盾的非对抗性。解决矛盾的方法通则是不同质的矛盾要用不同质的方法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大量的非对抗性矛盾,要用非对抗的方法,也就是自觉地结合对立面,“把对立面统一起来”的方法来解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矛盾对立面的结合,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不再相互对立,丧失了斗争的方向,只是意味着各对立面的共同因素占有主导的地位,它们的主体具有共同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它们可以相互结合,朝着统一方向行动,从而有利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比如经济领域存在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与需求、积累与消费之间的矛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政治领域存在的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的矛盾;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领导与群众的矛盾、不同社会阶层的矛盾等。由于这些矛盾各对立面的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对立面之间还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这些矛盾可以用非对抗的方法解决。

3.2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具有自觉性

胡锦涛同志认为,“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对于“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增强自觉性能够解决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各种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解决也同样具有自觉性。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能力,它能够在一个自觉的过程中解决自身存在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之所以具有自觉性,主要是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其一,资本主义的对抗性矛盾是建立在对立的阶级利益基础之上,不可能在资本主义自身范围内获得彻底解决,只能通过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才能解决。而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具有非对抗性,这一特点决定了它能够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其二,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是在坚持现有的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社会尚处于生长期,其自身有一个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成长过程,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这些问题终将会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壮大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的矛盾具有暂时性,矛盾的解决具有必然性。其三,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哲学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是社主义国家始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事物的发展是有一定规律性的,不按规律办事,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尊重客观规律,是社会主义国家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基础。当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矛盾时,我们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也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难题,只要我们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这些矛盾的解决就是自觉的,而不仅仅是自发的,就是有目的性的,而不会是盲目的。

3.3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具有渐进性

任何矛盾的解决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解决也同样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非对抗性,这决定了我们可以采取逐渐过渡、逐渐解决的非突发方式化解我们面临的难题。改革开放30 余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社会积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频发是最典型的表现。胡锦涛同志指出,“不少利益关系和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我们只有把各种利益关系调整好、处理好,才能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才能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6]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其内在的关联性也是错综复杂,我们要想在短期内,一股脑地协调好、处理好所有的利益关系,解决所有的社会矛盾是不现实的。要扩大和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力量源泉,我们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就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全面分析社会主义改革所面对的矛盾,不管是新旧交织抑或是并存发展,新质因素的逐渐积累和旧质因素的逐渐消除,都不是爆发式的,而是渐进性的。我国当前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涉及的面之广、持续的时间之长,任务之艰巨,面对的阻力之多,是空前的,因为社会主义矛盾的解决更应具有渐进性。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改革势必引起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思想等各领域深刻变化,势必带来人们精神状态、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是非标准乃至生活方式等的重大转变的带有某种根本性的社会变革,我们不应也不能采取爆发式革命运动的方式,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层层推进的非突发式的方式方法[7]。

[1] 权立枝.邓小平对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和发展[J].理论探索,2008(4):22.

[2] 邹之坤,张利民:邓小平的矛盾同一性思想初探[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6): 4.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4.

[4]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690.

[5] 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32.

[6] 胡锦涛.以扎实的工作迎接十六大召开[N].学习时报,2002-09-09.

[7] 宋士昌.马克思主义社会稳定理论与实践: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社会稳定问题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727.

猜你喜欢

矛盾改革发展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改革之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革备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