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研究傅绍万

2014-03-28辰目

传媒 2014年11期
关键词:报业共产党人党报

本刊编辑部本期特别策划了“大众现象与大众之路”的一组主打文章。读后很受感染,特别是第一篇对大众报业集团掌门人傅绍万的专访,读后感觉到傅绍万的事迹确实有冲击力,记者的采访也比较到位。

其一,在一片报业唱衰声中,傅绍万说,作为报人,特别是作为报业的领导,自己要唱兴自己,不要唱衰。他诘问到:作为指挥官,你能对自己的部下说,我们打的仗注定是个败仗吗?这样的精神状态能守好阵地吗?“如果一味唱衰,自己都没有信心,还当什么头儿?仗还怎么打?干脆自己辞职或改行就是了。”这是多么铿锵有力,又是多么不留余地呀!这种铿锵有力和不留余地,彰显了一位党报掌门人的清醒的担当精神和高度的事业心。

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人都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吗?这种负责和担当在巨大的困难面前,在行业面临着极大的压力面前,尤其显得安危相系,十分迫切。不是说要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品质吗?这诸种自信具体到一家党报企业就是要有一种事业自信!

傅绍万同志这种自问自答是何等的坚定不移呀!不要说困难中还蕴涵着回暖的因素,就是困难之中、困难之后还意味着更大的困难,那对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来说也是只能唱兴、不能唱衰,只能言胜、不能言败,即便真败了,那也应该是屡败屡战、锲而不舍,一往无前,直至达到胜利的彼岸——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兴衰观。往大里说,我党就是一步步地从失败走向胜利,从小胜走向大胜,再走向根本性胜利的。谁又晓得在胜利中包含着多少艰难困苦,岂止艰难困苦,甚至每每濒临灭顶之灾!

其二,傅绍万的自问自答是满怀激情的,他的激情实际上紧紧地伴随着理性。你看他对形势的辩证分析:一方面报业主业经济的下滑是无可争辩的事实,这里有总体经济增速放缓、新媒体分流利益等方面原因;另一方面,“衰”中有“兴”,“危”中有“机”。“兴”在哪里?“机”在何方?这里有与文化强国建设相伴随的大环境与大政策,有报业尚未成熟的较大空间,有区域发展不均衡带来的发展机遇,等等。于是,我们就看到在傅绍万那里,不仅理性有激情的牵引,而且激情有理性的支撑。理性与激情的不可或缺与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党报企业家最重要的一些理念。

其三,事情到此还不能算完。因为前面两条总体上还只算是理念层面、理论层面,关键还要看合乎这种理念的实践,要看拿了这种理论去指导实践的结果如何,要看傅绍万和他的团队的执行力如何。他们关于“本、道、术”的哲学推论是符合逻辑的:先是报纸本业,然后是由本业产生的影响力,再是影响力的转化。他关于报业经济学的阐释很独到:办报其实就是营造和营销影响力。一语中的。他认为,一部分人做影响力的营造,如办报的人、写稿子的人,另一部分人是做影响力营销的;将营造和营销打通,人才和效益就出来了。说的是何等之好呀!

他关于“报、媒、业”的实践也是成功的,由建设现代报业集团,进而到建设现代传媒集团,再到建设现代文化企业集团,这是多么严谨、规范的发展阶梯!简直有一种很严格的数学审美在其中啊!

总之,对傅绍万同志来说,他们集团的发展,方兴未艾,不断攀升,今天的成就只是他们集团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更加精彩的演出还在后头;对于我们报道和研究傅绍万及其团队的《传媒》杂志来讲,也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传媒》杂志将继续追踪和深入报道大众报业书写的新传奇。

猜你喜欢

报业共产党人党报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大数据时代的报业出版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