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

2014-03-28胡建华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东南居民民族

胡建华

(长江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810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有效手段和途径,也是进行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加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渝东南民族地区经过长期的自然变迁和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文化。但是,随着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社区民众在文化方面的普遍弱势及其对文化的强烈需求与现时期农村社区文化的相对不足所形成巨大反差,愈来愈引起学界的重视。深入分析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特征与内涵、客观正视其发展面临的困境,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思路,使渝东南少数民族新农村社区文化能够实现自己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及文化自强,这对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及在民族地区城乡统筹背景下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构建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特征与内涵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特征

所谓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血缘、地缘、情感和自然意志为依托的富有人情味和认同感的传统社会生活共同体[2]。社区文化是我国新时期兴起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泛指一个社区范围内特定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内居民的人生信仰与价值观、居民公共行为规范及社区长期沿袭发展的历史文化传统、乡土习俗、生活习惯方式等[3]。社区文化是社区居民共同的文化认同,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社区活力、提高社区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因此,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理想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甚至制约着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4]。渝东南民族社区文化是社区的地域特点、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长期共同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实质上是少数民族地方文化的具体表现,表现为不同社区的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服饰、饮食习惯等的差异[5]。一般说来,以民族地区为主的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居民有着大体一致的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居民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倾向于保守且社区居民之间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往往呈现多种多样的差异,不太容易接受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的文化观念[6]。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

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促使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广大农民保守落后传统文化观念的转变,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积极培养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健康文明的新农村社区生活方式,努力营造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文化氛围。概括起来,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极为丰富,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1.逐步改变广大农民落后的文化观念,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农村文化与封建制度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非常深远,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西部地区,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其农村社区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其中一些保守落后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其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和制约作用。为此,迫切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民逐步树立科学的文化观念,具体而言,主要培养以下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思想文化观念和意识:第一,培育居民的民主意识。传统文化专制主义仍然在农村社会存在着,影响了农村社会的民主化进程[7]。因此,社区居民必须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参政议政,提高民主意识。第二,培育居民的科学意识。由于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偏远山区,某些封建迷信活动仍然存在,因此,居民必须树立“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科学知识来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第三,培育居民的法制意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广大民众长期存在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冲突,对此,必须克服两者之间的矛盾,加强农村社区法制文化建设,培养居民的法制意识。

2.保护和发展传统民俗文化,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农村社区文化。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传统生活制度和行为规范,是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广大居民独具民族特色生活方式和乡土习俗的集中体现与表达。比如渝东南民族地区颇具特色的土家族、苗族节日文化、民族服饰文化、生活饮食文化等。基于此,在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尤其要突出对民族传统习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在继承和弘扬民族地区农村社区优秀民俗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确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的科学化、大众化方向,持续努力保护、发展、创新新农村社区传统民俗文化,以此促进农村社区文化与农村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8]。

3.重构居民核心文化价值观,确保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在广大农村社区居民中大力弘扬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广大农村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第一,牢固树立爱国主义信念。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人民应以热爱祖国、奉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时常铭记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9]。第二,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要在广大农村社区居民中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第三,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要教育引导广大居民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观念,在面临利益冲突时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及集体之间的关系。第四,强化荣辱观。在新农村社区文化教育中,结合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广大农村居民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大力弘扬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的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努力寻求民族地区农村社区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努力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社会文明风尚的形成[10]。

4.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持续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要求,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就是:要大力发展该地区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满足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居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该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和谐发展。文化事业发展方面,结合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民族性特征,应从大力发展“形而上”和“形而下”的文化两方面着手,形而下的农村社区文化主要应大力发展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重点应围绕党和国家政策理论宣传、知识信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弘扬等方面文化活动开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场所的建设;形而上的文化事业发展主要是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的精神文化娱乐活动等[11]。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是结合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各种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独具渝东南民族地区特色的、在农村社区从事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文化行业[12]。大力发展该地区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其本质特征是把该地区新农村社区广大民众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有民族特色的普适性价值的知识性、智力性、精神性、艺术性的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及其成果以转换成物质文化产品,使其在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中可以供广大群众消费、享用及交换和买卖的文化商品,以此实现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农村建设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加大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整合社区文化资源,社区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初步形成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下的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特色文化[13]。如重庆市武隆县的新农村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等特色文化发展得到了农村社区群众的支持。但应正视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积极寻求解决措施,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以便较好地促进该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建设及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一)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居民整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社区居民家庭劳动力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渝东南民族地区有少数居民不识字或识字很少,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初中文化程度的居民较多,只有极少数的农村社区居民具有高中以上学历[14]。这种文化水平不仅制约了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生产力的发展,而且也严重地影响了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广大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二,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师资力量普遍比较薄弱。目前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整体教育水平相较于相近的其他民族地区偏低,这成为该地区农村社区教育水平提高的直接制约因素。同时农村社区教师队伍的质量不高,一些优秀的师范专业人才不愿意到农村从事教学,加之农村社区教师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培训学习[15]。农村社区教育资金投入也严重不足,在农村基础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投入方面都很有限,这也是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教育发展水平不高的因素之一。第三,农村社区继续教育发展不合理。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继续教育中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在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居民中开展职业技术培训的学校和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学生的数量都大为减少。

(二)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薄弱

当前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渝东南民族地区乡镇的农村社区文化站的数量很少。现有的社区文化设施利用和开展各种活动也不充分,没有发挥其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正面积极作用,比如有的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弃置不用,有的干脆改成游戏室,电影、录像放映室,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同时,据相关调查显示,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图书室也存在诸多问题:第一,适合农村社区农民阅读的书籍少;第二,现有的图书资料非常陈旧;第三,大多农村社区图书室几乎没有购买过新书。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图书室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的发挥[16]。这些都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作用的发挥,进而阻碍了整个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进步与发展。

(三)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发展不健全

其一是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不规范。这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普遍缺乏。从调查研究的情况来看,目前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管理人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管理人员不足;管理人员文化管理专业知识参差不齐;要么是具有非文化艺术类专业知识的人员;要么就是只具有某一方面的专业文化知识。现有的管理人员对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管理知识和经验都比较缺乏[17]。加之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社会文化市场很分散,对于农村社区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缺乏整体上的考虑和打算。其二是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现状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文化市场的发展功利性特征非常突出。渝东南民族地区的许多农村社区文化活动常常通过录像厅、游戏厅及网吧等开展,层次较低,这不但不利于农村社区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而且使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发展的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可见,农村社区文化市场低俗文化的存在和流行,势必危害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体制保障缺失

其一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基层管理组织涣散。渝东南民族地区由于各农村社区生产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各区县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工作普遍落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较多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管理干部自身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法律素质不高,在农村社区群众中缺乏威信和号召力,不能给予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正确的引导和指导[18]。其二是农村社区文化组织不健全。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组织不健全,很多农村社区居民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只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三是农村社区法制建设不完善。农村社区法制建设对于规范农民行为,稳定农村社区文化秩序等具有强有力的保障作用。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立法不完善,致使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法律缺位。同时农村社区已有的文化法制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加之广大居民法律知识的普遍缺乏,这都严重制约了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其四是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财政保障缺乏。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但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地财政对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投入依然过低,影响了该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完善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构想

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要摆脱对以前进行文化建设的路径依赖,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立足渝东南各区县新农村社区建设的实际情况,重新思考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措施和路径。力图使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在与农村社区经济、政治及生态的协同发展中有机地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真正将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成为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

(一)提高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的综合文化素质,夯实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

广大农村社区居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和生力军,其科技文化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努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居民,大力提高农村社区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不仅有利于为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也有利于夯实该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群众基础。结合该地区新农村社区民众的文化发展水平实际,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其一是着力加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重点抓好居民的思想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农村居民,可通过多元化的文化载体诸如图书资料、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来加强对党在农村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和教育,同时也积极发掘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的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组织相关文化专业人员编写易为广大农村社区居民理解的通俗理论读物,以此加强对农村社区广大居民的文化教育。在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中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倡导爱国守法、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等基本道德规范。着力解决农村社区居民落后习惯及不良社会社会风气等问题,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文明风尚。其二是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教育事业。要加强农村社区的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保证社区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要加强农村社区的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社区的均衡发展。努力解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居民在社会结构分化中的两个主要阶层:在家务农和外出务工的继续发展问题。加大农村社区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各级政府应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确保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整体水平适应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需要。

(二)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软硬件基础设施,筑牢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1.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硬件建设,努力构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的长效机制。结合该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现状,我们认为应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建设:首先,加强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农村社区教育落后条件。加快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改造,加强职业教育和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加强农村社区文化馆、图书馆的建设。努力构建民族地区(县)政府、乡镇及农村社区三位一体的文化基础设施及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再次,完善农村社区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到该地区农村社区居民的经济发展能力、文化程度和实际需求状况,通过引入专业公司以建立完善的农村社区文化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和文化信息数据统一标准,全面提高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信息资源开发水平,以此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的文化信息需求[19]。

2.加强农村社区文化软件建设。首先,建立完善的农村社区文化事业人员的任用制度。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单位要逐步采取单位人员聘任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20],通过用人进出机制的弹性化及人事管理制度的科学化的建立健全,促进农村社区文化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重农村社区文化艺术人才的规划、培训和开发工作。努力改善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艺术人才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充分发挥民间优秀文化资源的作用。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社区文化活动。以满足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目标,将各区县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活动与各农村社区群众自己的民族文化活动诸如秀山的花灯与酉阳土家族的摆手舞等结合起来开展,在多民族文化元素融合的文化活动开展中促使农村社区广大居民逐步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最后,全面挖掘农村社区传统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农村社区民俗文化,逐步建立健全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传承机制,结合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资源的现状,建议各民族地区农村社区积极发展具有民族传统和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比如剪纸、陶瓷、泥塑、绘画、编织、雕刻等;同时也要积极发展民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比如戏曲、杂技、舞狮舞龙等;实施农村社区特色文化品牌建设战略,开发农村社区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渝东南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村落,持续推动农村社区文化良性发展。

(三)健全农村社区文化市场体系,拓展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时空环境

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必须积极地拓展农村社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与发展的时空环境,构建健康完备的农村社区文化市场多元体系。其一是采取有力措施繁荣农村社区文化市场。渝东南各民族地区农村社区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实际,逐步建立与当地相适应的内容丰富、健康规范的文化市场。重点从培育多元化的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市场主体及多方面开发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市场这两个方面着手,积极拓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空间。其二是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市场的管理,重点打击农村社区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确保农村社区文化市场发展的健康有序。其三是采取措施推动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产业的深入持续发展。要深化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体制的改革,逐步建立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村社区文化企业,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市场[21]。同时不断完善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农村社区文化市场人才的培养。

(四)完善农村社区文化建设各项制度,加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法治保障

其一是加强党和政府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工作的领导和引导作用。渝东南民族地区各农村社区所在基层党组织加强对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领导,确保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的方向性与先进性。农村社区所在的各级政府文化管理部门通过对农村文化产品题材的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不断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社区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开发出版适合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农村社区广大农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音像制品和图书等各类出版物[22]。其二是加强农村社区文化法制建设。当前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处在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必须要加强农村社区文化法制建设,保证社区文化建设有序进行,使社区文化建设沿着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行。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立法工作,重点围绕该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文化产业发展等课题,建立健全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法律制度,保障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有法可依。法制健全后,在民族地区深入开展文化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社区文化执法活动的监督,加大对农村社区文化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

总之,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通过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促使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的转型,着力改变农村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培养居民的主体意识,培育新型的知识化农民,逐步培育广大农村社区居民具有符合现代农村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文化精神品质,为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5-12-12(1).

[2]张 刚.浅析中国新农村社区文化的建设[J].法制与社会,2009(1):292-293.

[3][4]金 鑫.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报,2009(10):55-56.

[5][7]赵丽娜,王丽影.民族地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南农机,2008(11):39-40.

[6]席建春.贵州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2009(1):37-38.

[8]王义存.浅谈社区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J].安徽文学,2008(10):359.

[9]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08.

[10]高春慧.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文化[J].学理论,2009(15):90-91.

[11][12]刘宇辉.浅谈社区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9(9):784.

[13]郑风田,刘露琳.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文化: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1):112-113.

[14]李吉国.浅谈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J].理论学习,2002(12):33.

[15]崔建良.渝东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技,2007(35):252-253.[16]张燕妮.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途径[J].大众文艺,2008(4):155.

[17]朱保安.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3(1):133-134.

[18]丁 燕.浅议文化在民族地区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2007(8):221.

[19]刘 翠.当代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4):32.

[20]张冬菊.浅析民族地区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学术探讨,2008(12):273.

[21]李守军.论社区文化建设[J].社科论坛,2006(7):107.

[22]晁 艳,覃永晖.黔西北地区新农村社区文化建设的探索[J].新农村建设,2008(12):22.

猜你喜欢

东南居民民族
我们的民族
石器时代的居民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
藏东南溜砂坡的发育特征与防治
高台居民
峥嵘岁月东南行——回忆“十年动乱”中陪同粟裕的一次外出调研
东南沿海抗倭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