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政绩考核主体非常重要

2014-03-28乔新生

财政监督 2014年1期
关键词:改变传统党政领导组织部门

●乔新生

特约评论员文章

规范政绩考核主体非常重要

●乔新生

中组部下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不能仅仅把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作为政绩考评的主要指标,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这是解决我国政绩考核片面化的亡羊补牢之举。改革开放之后,中央提出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政绩考核主要围绕着经济指标展开。这样的考核模式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调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积极性,有利于把握改革的方向。但事实证明,单纯的经济增长率考核指标,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公民福利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不利于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单纯片面的增长率考核指标体系,催生了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恶化了干群之间的关系,造成了环境污染,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必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必须让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充分意识到,只有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乃至政治发展协调起来,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但是,改变传统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知易行难。党政工作千头万绪,如果考核指标体系过于复杂,那么,不仅影响考核的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如果在考核的过程中顾此失彼,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新的不公。事实上,现在一些地方在考核党政领导干部的过程中,放弃了传统的经济增长率考核指标体系,转而依靠民意的支持率,试图以民意测验代替传统的经济考核硬指标。事实证明,这样做表面上看,充分反映了群众意见,但是,由于民意测验的程序和范围不规范,结果导致一些庸才被推举到领导岗位。所以,改变传统的政绩观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抓住经济建设的牛鼻子,那么,在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方面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党的领导干部考核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坚持群众路线的问题。当前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的过程中,过分强调上级组织部门的主导作用,结果导致各级领导干部不是埋头干实事,而是千方百计地揣摩上级组织部门的意图。这是一种错误的导向。解决领导干部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首先加快民主法制建设,逐步实现主权在民的原则,让选民通过自己的选票选择党政领导干部,让选民根据自己的感受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作出评价。上级组织部门可以引导各级党政干部把握全局,但是,考核的主导权应该掌握在普通群众的手中,应当让群众在选拔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说白了,只有彻底解决“少数人选少数人”的问题,才能逐步纠正党政干部选拔中的不正之风。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改变传统党政领导组织部门
从组织部门的“五个一”看优良部风
夫妇合力改变传统教育方式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把握好“第一工程”的“魂”“纲”“根”
浅析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一以贯之推进新的伟大工程
专业个性化服务改变传统出行习惯
京津冀党政领导纵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组织部门不能成“近水楼台”
一张图看懂生态环境损害如何追究党政领导干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