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郑州市为例
2014-03-28邢文会吴崇珍慕亚芳
邢文会 吴崇珍 慕亚芳
(1.河南教育学院生命科学系/社会人口学系,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教育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以郑州市为例
邢文会1吴崇珍2慕亚芳1
(1.河南教育学院生命科学系/社会人口学系,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教育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通过对郑州市14家养老机构的8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针对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的对策。
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
2011 年国家老龄委员会公布数据显示,到2050年老龄人口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1/3,超过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总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截至2012年底,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4亿,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4.8%[1]。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背景下,中国有老年人的家庭大幅度增长,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报告指出,2000—2010年期间,有65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增加了28.7%,超过了全国家庭数量的20%,而随着4-2-1家庭结构的日益普遍,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家庭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老人精神慰藉的需求难以得到及时满足,老人独居家庭、留守家庭等一些特殊家庭的养老问题较突出。在这一国情下,家庭养老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由此社会养老服务逐渐成为首选,各种养老机构应运而生,而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到老人生活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
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老龄化问题尤为明显。郑州市统计局资料显示:六普结果中,郑州常住人口8626505人,65岁及以上人口为617595人,占7.16%,相比五普结果,上升0.35个百分点[2],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本研究拟通过对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调查,分析护理人员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切实提高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队伍整体素质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惠济区、中原区和管城区五个区的14家养老机构选取82位护理人员。纳入标准:(1)自愿配合参与问卷调查,(2)护理岗位工作时长超过一个月。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并辅以深度访谈。问卷采用无记名答卷方式,问卷数据的输入和分析使用EXCEL。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2份,有效回收率达82%。问卷内容涉及护理人员的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工作状况、经济状况、生存环境及培训资质。
2.结果与分析
2.1 护理人员基本情况
受访对象中,男性占15.85%,女性占84.15%;本地户口者占14.63%,外地户口者占85.37%;年龄以41-50岁之间为主,占47.56%,其次是51岁以上者,占36.59%,30-40岁之间最少,仅占15.83%;学历水平多为高中以下,高中及上文凭者仅占13.14%。
2.1.1 多为外地户口,年龄层较大,女性为主
问卷显示,85.37%的护理人员非郑州户口,以下岗职工、农村闲散人员为主,他们之所以要跨地域从事养老护理这一行业,一是因为农村户口加上年纪大,可供选择的岗位越来越少,从事护理工作一般对专业技能、学历、户籍等方面的要求少且有一定收入能贴补家用,二是因为郑州市作为省会城市,工作环境相对于老家会有所改善。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有相当一部分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生活依赖程度高,要为老人喂饭、穿衣、处理大小便等,夜晚和节假日也会有突发需求,需要护理人员随叫随到,所以养老护理工作繁琐且劳动强度大。而调查发现,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受访者中,年龄以41-50岁之间为主,年龄最小者为36岁,年龄最大者62岁,且以女性为主,从其体力、精力各方面来看,必然影响其服务质量的提升。
2.1.2 学历层次偏低,专业性不强
问卷显示,超过85%的护理人员只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甚至部分为文盲。由于受教育程度和知识结构的制约,护理人员在与老人沟通交流、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缺陷,无法尽快适应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不能满足高要求的养老护理需求。学历层次低间接导致上岗持证率低,部分护理人员并没有培训考证的意识,他们认为工作忙、学习费用高、上岗证与工资不挂钩或认为不需要培训来获得相关证件。有些护理员即使有参加培训的想法,但由于文化水平低或者养老机构自身护理人员短缺,无法给予护理人员长时间的培训时间等原因,只能以以老带新的方式接受指导或凭借家庭生活经验进行工作,最终只能提供一些保姆式的服务。
养老护理人员是养老服务业的主力军,专门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服务,不但需要掌握一定的医疗卫生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具备护理、心理、急救等知识。调查发现,养老机构特别是民办养老机构因考虑到严格按要求培训护理员,必然会增加培训、工资和管理成本,因此缺乏培养和聘用专业养老护理员的积极性,同时,养老机构一般未把资格证和薪资待遇挂钩,这都从不同程度造成目前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持证上岗率低这一现实问题。
2.1.3 稳定性差,流动性大
调查发现,多数护理人员都是“新人”,62.20%的受访者工龄不到1年。访谈过程中,提及护龄问题时,受访对象普遍认为流动性大。养老护理员是一项高尚的工作,但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压力大,其间的反差导致养老护理员流失严重,队伍不稳定,很难实现护理队伍素质的快速提高,而且养老护理人员的利益难以保障,晋升和涨薪前景渺茫,因此大多数养老护理人员将养老院作为一个临时站点,一旦有合适的岗位会毫不犹豫地离开,引起养老院的专业人才流失。另一方面,护理人员的流动性大,也导致入住老人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护理人员,这对于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及身体状态恢复都不好。
2.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工作状况
2.2.1 工作强度大
相对于其他服务行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更大。与全国其他地方不少民办养老机构不同,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里大多数是失能半失能老人[3],护理人员日常工作主要是为老人翻身、擦洗、如厕、进食等一些生活护理工作,并且承担主要护理事故风险。但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紧缺,导致平均每日工作时间延长。调查显示,除特护外,每位护理人员平均要照顾约8位老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长超过12小时,有些机构实行两班倒或者干一天休一天的制度,但是更多机构要求护理人员24小时在岗,使得护理人员得不到充分休息,这极不利于其身心健康,进一步影响到服务质量,也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增加。
2.2.2 工作面临困难
针对“您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困难问题主要有哪些”这一问题,受访者表示,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多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导致工作难度加大。在照顾同等数量的老人时,不能自理或半自理老人越多,工作进展自然越困难。许多护理人员每天都要五点就起床开始给老人逐一穿衣、洗漱、喂饭等,当所有老人都整理结束时都已经九点左右,十点钟时又要开始着手准备老人的午饭;第二,交流困难。养老机构里的许多老人听力下降而且口齿不清,在平时的工作中,护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各位老人的需要,与老人难以沟通,使工作较难进行;第三,老人情绪易有波动,难相处。养老机构里的老人有部分患有老年痴呆症或者精神失常,而且长时间呆在养老机构里引起性格固执偏激等,使得有些老人对护理人员产生暴力行为,而对护理人员的保护措施或相关法律保障机制却为空白。第四,工作压力大,老人家属不理解。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都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在日常护理过程中,由于工作强度大,可能某些方面没能达到老人家属的要求,常常会受到老人家属的质疑及批评,这直接导致护理人员的内心产生消极情绪,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各个养老机构中都很常见。
2.3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待遇
受访对象中,签署就业合同者仅占 46.34%,51.22%的护理人员月工资在1500-2000元,36.59%的人不足1500元。工作满意度方面,满意者仅占10.98%,有85.37%的受访者表示有离职意愿。
2.3.1 工资基数低,福利覆盖面小
调查发现,受访者的月平均工资为1500元,而郑州市2013年平均工资为2218元[4]。这与护理人员高强度的工作、当地物价水平都极不匹配。此外,超过一半(53.66%)的受访者未与工作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仅21.95%的受访者享受到工作单位提供的保险等福利保障,但由于护理人员整体年龄层大,很少有人能有养老保险。访谈发现,很多护理人员没有签订合同的意识,他们认为只要按时发工资,是否签订合同与自身关系并不大。在养老保险这方面,他们也是同样想法,反正保险统筹之类的也都是从自己的工资里面扣除,他们宁愿不交这些东西。
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尚未引入公益性岗位,补贴力度不够;而公办养老机构,政府对于护理人员的关注度也不高,加班费、节假日工资翻倍这些劳动保障规定都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而难以落实,相反,每月休息时间却很少,有70.73%的护理人员每月并没有休息时间,剩余29.27%的护理人员每月能休息1-4天。大多数养老机构并没有给护理人员带薪休息的时间,如果因故休息只能算请假,并且扣除当天收入。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造成护理人员工资不高,影响其工作满意度。
2.3.2 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低,离职意愿强烈
针对“您对现在这份工作是否满意”这一问题,近九成的受访者表示“相对不满意”,说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及工作幸福感低。他们表示,每天面对老人,且更多的是老人的消极情绪,加之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不理想,在此工作氛围中幸福感很难提升。
离职意愿方面,由于当前养老机构普遍缺乏护理人员,就业选择空间大,加上适合中年女性就业、且对学历和从业经历无特殊要求的行业如家政服务业的兴盛,外部条件有利于养老机构护理员离职。85%的受访者表示已有换工作的打算,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会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也反映了目前护理人员流动性大、护理队伍不稳定的现状。
3.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3.1 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状分析
由于护理人员紧缺但待遇低,不能吸引年轻、高水平的专业护理人员,所以目前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大且文化水平低,这一现状制约着养老机构整体护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增加机构运营困难。由于运营成本加大,加之政府扶持力度有限,很多优惠政策难以落实,为保证机构的正常运转并增加盈利,养老机构往往会选择从降低护理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方面来弥补,这必然导致护理人员的工资待遇不能提升,使得护理人员离职意愿强烈,护理队伍无法稳定,造成护理人员短缺。养老机构无法吸引足量的护理人员,无形间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力度,进而增加了流动性,形成恶性循环,极不利于郑州市养老事业的发展。
3.2 加强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老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发展养老护理队伍,更好地应对老龄化社会,针对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队伍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提高工作待遇,实行人性化管理。在保证郑州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现有工资待遇水平下,进一步寻求提升待遇的途径及方法,如加大社保力度,积极探索护理人员社会保险统筹管理的途径,同时也要保障护理人员的权益,坚持以人为本,以吸引更多人才从事这一行业,从而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
2、吸纳年轻的专业护理人员。年轻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和提高入住老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吸纳专业护理人才,可逐渐改变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大多学历低、年纪大的现状,为养老机构注入新动力。
3、加强现有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在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培养方面,需要从以下方面多下功夫:如将持证作为上岗的硬性指标,将技能与薪资挂钩等,以激励养老护理人员参训积极性;培训内容方面,要在深入调查服务对象的现实需求的基础上制定方案,除了常规的医疗、护理知识,还应增加康复护理、人文社会、法律法规、健康指导和心理学等知识培训。
4、丰富养老护理人员的精神生活,关注其幸福感。广大养老护理人员每天面对的是生理、心理均处于衰退期的老年人,服务需求多而复杂,工作压力大,因此应注意丰富护理人员的精神生活,及时排解工作中的各种压力及负面情绪,关注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
[1]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郑州市统计局网站.郑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EB/OL]http://www.zzstjj.gov.cn/tjww/tjgb/zzs/webinfo/2011/05/1326331490554596.htm,2011-5-16..
[3]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关于郑州市民办养老机构的调研报告[EB/OL].http://fss.mca.gov.cn/article/lnrfl/ywjs/201310/2013 1000527923.shtml,2013-10-12.
[4]郑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www.ha.stats.gov.cn/hntj/tjfw/tjgb/sxsgb/webinfo/2014/04/13963197 25562734.htm,2014-04-09.
R47
A
1671-5136(2014)03-0010-03
2014-07-26
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编号:142400410894)、河南教育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YXM201306)。
邢文会(1982-),女,河南舞钢人,河南教育学院生命科学系/社会人口学系讲师、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