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20年大家谈
2014-03-28范以锦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范以锦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从消极应对到积极拥抱
互联网以人们难以预料的发展势头覆盖各个领域,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传统媒体不能以消极心态去应对,而应与时俱进地满腔热情地拥抱互联网。
传统媒体人对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思想准备是不足的。当互联网技术引发的传播力的风头劲过传统媒体,并眼睁睁地看到强大的商业门户网站日进斗金时,传媒业内“纸媒消亡论”的唱衰也持续不断。面对影响力和经营效益的萎缩,传统媒体曾试图建立纸媒的战略联盟与商业门户网抗衡,终因意见不一而告终。其实即便这种联盟建立起来了,又能坚守多久?毕竟这是一个消极的应对,新技术的强大力量是无法逆转的。站在自身行业的利益立场和狭窄的视野来看问题,眼光只盯住自身原有的“三分田五亩地”,自然困扰连连。其实,每个介入互联网的人都完全可以体验到网络给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的便利,倘若自己不是传统媒体人和相关管理者,自然会以受益者的感受而欢欣鼓舞。即便是传统媒体人,要是站在大传播的视野,也会领悟到这种传播对社会变革的意义何其大。那种寄希望于压缩某个空间以确保另一个空间的发展是不现实的。大势所趋的变革中,有困惑、有难关,也有生机。拥抱互联网,转型中创新求变才是出路。
李晓晔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传媒研究所所长
未来20年还会有多少媒体幸存?
互联网对中国、对世界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影响难以估量,因为它所影响的不只是一两个领域,而是人类生活的全部。它在真实世界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源于真实世界,高于真实世界,反过来又影响真实世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虚拟世界将变得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强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渗透也越来越广泛。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不仅改造了人类的物质生活,而且改造了人类的精神生活,甚至改造了人类的思维方式。
当前,互联网仍然处于发轫阶段,其影响才刚刚显现出来,且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就中国传媒业而言,一方面互联网已经对传媒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迫使传媒业在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接收方式等各个方面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传统媒体仍然顽强地生存下来,显示出其超稳定性的一面。
虽然绝大多数媒体在互联网的这一波冲击下得以存活,但是,在未来20年的另一波冲击下,还会有多少媒体能够幸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只有那些勇于改变、不断创新的媒体才能活下来,活出精彩来,而任何不思进取或心存侥幸的媒体,都将难逃大浪淘沙的命运。
赵曙光 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主任、 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
传统媒体转型要适应入口云化的趋势
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看,现代意义上的媒体扮演着消费者唯一规模化入口的角色,各类产品和服务需要通过媒体快速、大规模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是,互联网的兴起推动了用户入口的云化。除了门户网站之外,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导航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程序、桌面终端等各类入口层出不穷,甚至手表、汽车、路由器、眼镜以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等线下产品借助互联网技术也成为用户的入口。用户入口的云化不仅降低了传统媒体消费者的到达率和接触频次,而且基于兴趣和关系型的社交媒体可以更好地影响消费者态度,搜索引擎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以提高用户从认知到购买的转化率,大数据应用、地理位置服务等显著提高了精准营销能力,传统媒体的入口价值迅速下降,直接影响到对企业消费者的导入能力,企业的广告投放意愿也随之下降,传统媒体的广告盈利模式价值基础受到了根本性的动摇。传统媒体的转型不仅仅体现在内容,更重要的是适应入口云化的趋势,着眼于占领更多的用户入口。
詹新惠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互联网培植了自己的基因
20年的互联网改变了什么?这是个很难用寥寥数语可以回答穷尽的问题。仅站在信息传播角度,改变即可俯拾皆是: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让信息世界更加开放、透明;改变了信息获取的方式,让每个人的知识和智慧都得到了分享和共享;改变了信息的节点传播,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永远在线(always online)让信息处于动态流淌之中;改变了信息的运作方式,协同、合作、众筹的扁平化模式打破了封闭、垄断、单向、割裂的以控制为基础的层级化管理……互联网的颠覆性不仅是媒体之殇,更是所有传统行业的梦魇:从传媒图书到影视音乐,从资讯娱乐到生活商务,从商品零售到金融证券,互联网不再只是个工具、平台、渠道、载体,而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
短短20年,互联网何以能有这样大的颠覆性和破坏力?又何以能蕴涵难以穷尽的创新性和创造力呢?寻找归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值得传统媒体和其他传统行业深思与直面:互联网一路走来跌跌荡荡,在风雨磨砺中培植了自己的基因。这个基因,从宏观层面看,是互联网崇尚自由、开放、平等、共享的精神;从中观层面看,是互联网在多元化平台上不断探索的创新态度;从微观层面看,是互联网奉体验至上为圭臬的用户思维。无论是在初创时期还是在发展进程中,无论是遭遇网络泡沫还是迎来如日中天,互联网的基因一直被坚持并传承……
史兴庆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赋予了普通个体更多话语权
过去20年,互联网的发展是惊人的,并促成了微博、微信、微视频的产生与普及,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新媒体和自媒体集群,赋予了普通个体更多的话语权,让他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社会事务议程中来。
过去普通个体的观点和声音,通过口口相传和人际传播,形成民间舆情和社会舆论,但传播范围有限,只有借助于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才可以跨时间、跨地域地广泛传播;但普通个体很难成为这个舞台的主角,对很多社会事件也只能旁观而无法参与。
依托于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媒体形态发展起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普通个体成为了信息源和传播者,成为了媒体的主人,他们可以让信息迅速地扩散,比如“转帖”和“转发”;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进行表达,传播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知和情感,相比于现实语境中的发言权,这种表达更自由、更感性、更广泛,也更有力。
新媒体、自媒体的崛起,聚合起了普通个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力度,改变了很多事件的发展和走向,也改写着历史。而对普通个体而言,借助这些新媒体和自媒体,在社会事务的传播、表达、参与过程中,也赢得了他人的关注与回馈,获得了存在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
田中军 中国南航集团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采编中心 副主任
媒体的形态会有所改变,而新闻本身不会消亡
1998年的时候,上网获取新闻信息已经十分稀松平常,传统纸媒为提高新闻时效性和新闻含量而增期扩版的举措被网络的快速和海量击得粉碎。此时,网络已经改变了新闻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整个媒体的生态环境,记者不仅要拿纸笔拿相机,还要拿录音笔拿摄像机,新闻几乎实现快速生产和现场直播,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进入了你进我退的拉锯战,一家渐趋强势,一家始显颓势,似乎传统媒体迎来了自己的“掘墓者”。颓势的一方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传统纸媒扛起新闻理想的大旗奋起转型,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各种“王说”泛起,如果说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掘墓者”,那么我也敢说新媒体的“掘墓者”就在不远的前方。媒体的形态会有所改变,而新闻本身不会消亡。因为人类获知现在、了解未来的渴望永存,无论新闻附着在何种介质上传播,新闻会伴随着人类相生,新闻人也会因新闻本身的存在而存在。
常颖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办公室综合部高级主管
传统媒体应加快实现向现代传媒的转型升级
中国互联网20年的高速发展,彻底打破了传媒行业的原有格局,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在新的生态环境中,新媒体的“主流化”和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加速瓦解了传统媒体固有的传播优势,分流了传统媒体的受众和市场资源,稀释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动摇了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发展基础。
因此,传统媒体当前已迫切需要变革现有的发展模式,加快实现从传统媒体向现代传媒的转型升级。而变革和转型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对生产体系、经营理念、业务模式、产业结构和体制机制等核心环节的系统改革,实现由单一媒体覆盖向全媒体传播的转变,由单向内容广播向双向互动视听服务的转变,由受众服务向用户经营的转变,由单一广告经营向跨媒、跨界、跨地融合发展的转变。
传统媒体转型要从内容创新、品牌建设、生产流程、市场运营、经营管理等多个方面对现有运行模式进行系统的变革;要更加突出“融合”,通过不断强化各类媒体内容、媒体业务、媒体平台之间的有效联动和资源整合,构建一个以数字视听内容创意、生产、经营与服务为核心的传媒生态圈。
杨雯 《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
更乐见一个小小的拥抱
尽管最近“互联网思维”这个词有点被用滥,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多多少少启用了“互联网思维”来顺应潮流的发展。大部分传统媒体采用了“双赢战略”,于是乎人们可以看到,报纸书籍等出版物上印上了二维码、电视台入驻天猫淘宝卖节目产品……在互动融合上,似乎只有更深入没有最深入之势。
不过,正如“玫瑰带刺”,在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过程中,传统媒体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成本支出更为庞大、视频网站盗播泛滥、有人利用二维码诈骗,等等。因此也有电视台“冲冠一怒”,决定“不销售,只独播”,拒绝与视频网站的合作,可是这种拒绝也极其有限——该电视台建立了自己的视频网站供节目播出。换而言之,拒绝的只是竞争对手,而并非行业潮流。
竞合的结果,不一定是此消彼长。作为一名媒体人,笔者更乐见一个小小的拥抱,这是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之间的拥抱——既想改造自己,又怕负面影响的伤害,于是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前行,极力地扬长避短、取其精华——这可能意味着,以后的传统媒体更加新潮,而新媒体更加沉稳。
刘旸 北京电视台研发部编辑
传统电视应与新媒体融合共赢
当前,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发展迅猛,正在挤压电视等传统媒体市场,这一趋势近年来变得更加强劲,一时不免引发业内外些许惊恐之声:电视前途堪忧。其实,理性分析、放眼未来,就会发现,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传统电视与新媒体是此涨彼涨、融合共赢的关系。前者通过融合实现转型升级,后者通过融合渐入主流,两者越来越相互靠近、趋于一致,最终将共同建构具有现代媒体品质的大视听传媒,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从国内外大势来看,电视仍然在媒体生态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正在借助新渠道、新业务拓展影响力。走在前沿的美国广播公司(ABC)的地方电视台WMUR,从多媒体终端上获取的广告收入已经能占到总体收入的10%。传统电视应当走出“我播你看”的封闭传播模式,向开放共赢的视听平台转型,而在此过程中,受众体验成为关键。
金小林 《丽水日报》社会民生部主任
让“小媒体”也拥有“大视野”
中国互联网诞生已经有20年了,但是它开始进入我们这些三线城市传媒从业者的视野,足足延后了5年,即20世纪90年代末。初始,笔者所在的媒体还没有正式接入互联网,编辑在美化副刊类版面时使用的配图照片,还是平时从一些杂志上剪切保存下来的。当小城里的网吧开始接入互联网对市民营业后,我们成为了第一批消费者:上互联网找版面配图以及文摘版面的稿件。此后几年间,一些单位包括笔者所在的媒体,逐渐开始配备公用的“386电脑”,并连接电话线拨号上网。至中国互联网诞生10周年时,笔者所在的媒体已经人手一台电脑,并专线接入互联网。至此,互联网带给我们的改变和影响,开始逐步显现。
作为一名地市级传统纸媒的从业者,笔者认为,互联网的发展对地市级媒体最大的影响是让“小媒体”也拥有了“大视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前10年,由于硬件条件所限,我们这些区域性的“小媒体”所受影响并不大;但是后10年里,当接入互联网的硬件已不再是障碍时,“小媒体”犹如池鱼入海、蛙离井底,在采、编新闻时可以和一线大城市的媒体人一样,拥有“大视野”。
钟胜辉 北京思拓合众科技有限公司CEO
信息质量和个性化推荐将成为媒体制胜的法宝
2010年以前,互联网给媒体行业的影响主要是用户获取信息渠道和习惯的改变,以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为代表的门户网站海量新闻资讯和以百度为主的搜索引擎为主要模式。这一阶段,传统媒体也在积极进行互联网方面的探索和融合,包括自主研发或者是采用成熟的内容管理系统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获取方式。
2010年以后,整个互联网行业呈现出移动化和社会化两大特点,手机和平板电脑新闻客户端的大举兴起,微博和微信等推动的社会化媒体变革,主要体现在用户创造和获取内容的渠道多元化,推动了新闻生产、加工、传播、消费、变现等整个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变革。媒体移动化和社会化变革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并对媒体融合提出了新的挑战。
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传播渠道多、传播成本低、信息量大已经不再是优势了,信息质量和个性化推荐将成为媒体制胜的法宝。未来自媒体会大行其道,大媒体机构将不断分化成很多小媒体,媒体数量会变多,用户定位会细分,并借助各种大型媒体渠道平台传播和变现,逐步形成新的生态体系。
杜泽壮 泽传媒CEO
近5年互联网对电视的冲击越发强烈
互联网近5年,尤其是近1年来对电视媒体的冲击越发强烈。宽带的普及、多屏收视终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对电视的收视分流越来越显著。而4G的发展,无疑将加速分流的进程,轻薄、可折叠且携带方便的大屏智能移动终端将成为用户的新选择,传统电视机被边缘化已是大势所趋。
而眼下,广告主貌似只关注电视终端的收视率数据,并以此杀价。于是形成了虽电视台有求变之心,但广告主群体却不认的尴尬局面。这是现阶段阻碍电视拥抱互联网、推进媒体融合最大的障碍。
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其实是广告主精心营造的假象。如果广告主只关注电视端的收视率数据,并以此作为下单依据,就不会出现优酷土豆集团2014财年第一季度毛利润501%的同比增幅。视频网站获得的广告收入有相当大的比例是电视节目播放量带来的。“分而治之”,广告主不希望看到包含了网络、新媒体传播数据的电视媒体与其议价。
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广告主不会慈悲到主动将网络、新媒体的传播量算到电视人头上,给电视台涨价。勤劳智慧的中国广电人在广告主面前,显得很纯朴,“等、靠、要”的基因与思想模式依然存在。
对电视媒体来说,从化学的角度推进跨屏的全媒体传播关乎自身“性命”,由浅入深可以概括为四大步骤:提升电视节目在各播出终端的口碑;建立广泛的收看、关注人群,形成跨传播平台的正相关信息的传递和联动;通过深度数据挖掘开采出改变节目“自由基”的“负离子”;完成传媒产业链各环节的业务重组和资产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