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蟠龙塬70平方公里测区内布设GPS控制网的方法和精度
2014-03-28赵飞燕杨旭江孙茂存
赵飞燕, 杨旭江, 孙茂存, 周 波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杨凌 712100)
0 前 言
宝鸡市蟠龙塬地区是以蟠龙镇为中心,面积约为69.5 km2。测区经纬度约为东经E107°09′~ E107°17′,北纬N34°22′~ N34°26′。地物、地貌主要包括村落、耕地、河流、边坡在内的宝鸡市的城乡结合部,测区中部地区比较平坦,交通便利,主要由村落和耕地组成,除个别村落建筑密度较大,错综复杂外,大部分区域有硬化的网状道路,在测区东、西、南三边的边缘地带则主要由落差较大的边坡和河流或人工渠组成,地形较为复杂。为了在此范围之内完成比例尺为1∶1000的地形测图任务,采用GPS控制测量的方法,在9个已知控制点的基础上,另外再选取13个控制点,布设了D级GPS控制网,采用边连接的方式,同步观测4个时段,对静态外业原始数据采用中海达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可靠的结果。
1 宝鸡市蟠龙塬规划区D级GPS静态外业观测计划
1.1 静态外业观测计划略图
考虑到GPS静态测量的特点,以及整个测区范围内的地形和地貌情况,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在已有KZ01~KZ09共9个已知控制点的基础上,另外选取了GD01~GD13共13个D级GPS控制点。依据D级GPS控制网的技术要求,基线最弱边相对中误差≦1/45 000,布网设计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①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②GPS网点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本次外业观测采用边连接式,组成GPS网,能保证网的几何强度,提高网的可靠指标。
选点工作遵守以下原则。
①点位布设在易于安装GPS接收机、视野开阔的较高点上。
②点位目标要显著,视场周围15°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减小GPS信号被遮挡或被障碍物吸收。
③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小于200 m,点位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 m。以避免电磁场对GPS信号的干扰。
④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受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⑤点位应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
⑥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22个控制点的分布如图1所示,鉴于已知控制点KZ01~KZ09位置分布是半包围整个测区范围,新选的9个控制点均匀分散在测区内,保证后期的碎步测量有足够多的已知控制点。
1.2 静态外业观测计划
针对测区范围内的22个控制点,静态GPS外业观测采用边连接的形式,可以保证观测数据的质量和节省外业工作的时间。使用8台套中海达V8型号GPS接收机进行同步观测,整个静态外业观测分4个时段进行,每个时段同步观测2个小时,各个时段观测的点号见表1,GPS静态外业观测的网形见图2。通过图2可以判断,观测的公共边分别为:GD09-GD12、GD11-GD12、GD11-GD03、GD03-GD04、GD04-KZ06、GD12-GD10、GD10-KZ05、GD03-KZ09。采用这种观测计划,使得GPS控制网稳定且有足够多的多余观测量,保证网平差的整体精度。
(KZ01~KZ09为已知点,GD01~GD13为待求点)
图1 GPS控制点分布图
图2 GPS静态外业观测的网形
2 宝鸡市蟠龙塬规划区D级GPS静态控制测量内业计算的方法
2.1 使用的软件
采用中海达公司提供的GPS数据处理软件包“HDS2003”进行GPS网平差。计算时先使用随机处理软件,解求独立基线,然后在WGS-84坐标系中进行无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的可靠成果,最后在宝鸡市城市坐标系中进行三维约束平差。
2.2 数据处理的过程
原始数据的导入→测区坐标系统的选择→中央子午线的设置:(108度)→静态基线处理→已知数据的输入→平差计算→自动生成报告。
2.3 数据处理的结果
2.3.1 最终坐标平差值 在平差的过程中,选用KZ03、KZ06、KZ09做为已知点,KZ01、KZ02、KZ04、KZ08做为检核点。平差计算的部分结果见表2。
2.3.2 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平差计算的最弱点平面中误差见表3。
表2 平差计算结果
表3 最弱点平面中误差
3 宝鸡市蟠龙塬规划区D级GPS静态控制测量内业结果分析
依据以上平差计算的结果,以最弱点KZ08为例,解算出的坐标和提供的坐标值的互差见表4。
表4 最弱点KZ08解算的结果与提供的坐标的互差
由表4得出:计算出的点位互差最大没有超过0.03 m,此精度符合D级GPS控制测量的限差要求,GPS在宝鸡市蟠龙塬70 km2测区内布设控制网,控制点的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地形测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杨根源.GPS测量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 黄文斌.GPS测量技术[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
[3]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量平差教研室.测量平差基础 [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
[4] 魏二虎,黄劲松.GPS测量操作与数据处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 李永朴.长边GPS控制测量的应用与分析[J].地矿测绘,2000,(3):25-26.
[6] CH2001-9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
[7] CJJ73-97,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城市测量技术规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