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產業梟雄

2014-03-28

台商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產產品台灣

他們都久經商場,數十年的篳路藍縷,讓他們對商機洞若觀火、明察秋毫;他們的角色更像是一個舵手,引領著一手締造的商業帝國,駛向更為寬廣的航線。10年見證,他們作為產業梟雄屹立潮頭,浪遏飛舟,獨領風騷——

郭山輝、許健亮、張文潭、蘇木卿、葉惠德、威盛電子、大成食品、張秀琬、國泰人壽、艾美特、李茂盛

郭山輝「家具大王」的新征途

【發展範例】

「品牌是台商在大陸生存必須要走的路,沒有其他路走。你必須自己設計、製造、拓通路、做營銷,每個環節都得自己來。所以,我們現在是一個一個品牌去推出;然後,再一個一個品牌去經營。」這些心得,是台昇國際集團(以下簡稱「台昇」)董事長郭山輝,二十多年矢志不渝的經驗之談。

1991年,郭山輝獨闖「一根木頭都沒有」的東莞大嶺山,卻立志要開拓一番以木頭為「糧食」的家具事業。在這片荒地上,郭山輝瞄準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地市場,透過倂購、設立海外行銷中心,不但一步一腳印地締造了集製造品質、生產規模及國際化品牌、通路於一體的家具事業;還振臂高呼,組織在東莞地區建廠的兩岸三地家具業者,積極應對美國反傾銷訴訟,使東莞的近80家家具企業獲得反傾銷戰的群體性勝利;2005年更推動台昇在香港證交所成功上市,成為名符其實的「亞洲家具大王」。

作為年出口美國家具達2億美元的家具龍頭,台昇自然能夠最先感知市場動態的風雲變幻。面對國際市場趨緊、大陸市場崛起的趨勢演變,台昇果斷進行了發展戰略的相應調整:一方面完善全球銷售管道,堅守海外市場陣地;另一方面,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積極開拓內銷市場。2007年底,台昇正式吹響了進軍內銷市場的號角。

以「台昇家具」為主導,台昇延伸出子品牌「環美家居」跟「艾特屋」。子品牌之下,還有「環美精典」、「美好家園」及歐克、「I尚」等多個系列,或發揮美式的高檔經典和混搭優勢,或強調德國的舒適及功能,或演繹新的FASHIOH風格……針對不同消費層次的多品牌精準定位,讓意在「通吃」的差異化戰略發揮得淋漓盡致。加之直營店和高端賣場雙管齊下的通路鋪設,台昇立志「做好大陸供應鏈管理,把美國的成功經驗帶到大陸,內需業務會在未來5至10年達到管理層預期,占營集團業額30%至50%。」

除了打品牌、拚內銷的家具事業,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聯誼會、台心醫院、台商大廈、儷淶國際酒店 ……家具大王郭山輝的新征途,還在不斷延伸。

【點將台】

作為大陸台商群龍之首的郭山輝,風生水起的事業版圖讓人豔羨不已。東莞、美國、嘉善、馬來西亞、印尼……他不僅讓自己的企業在香港成功上市,而且還帶動東莞大嶺山鎮的家具行業,成為世界著名家具產業圈。

外銷做老大,內銷做先鋒。「做事有計畫、有部署」的郭山輝,憑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品牌戰略伊始就精準定位於差異化、多品牌通吃,從通路的垂直佈建,到產業鏈的完善,再到市場的整合,使得其經營理念和商業模式一步步完整體現,成就了以家具為主,多事業並進的國際化企業集團。

許健亮隨習近平出訪的台商

【發展範例】

1973年,僅初中畢業的許健亮用3000元新台幣在台灣創立了Keny文具,並帶領了台灣文具業的興盛。乘著大陸改革開放之風,1993年他又落腳上海浦東,憑一本「萬用手冊」,風靡全世界,創造出了一個「文具王國」。

隨著智慧手機、PC電子業的興起,全球的文具業基本上都受到了嚴重的衝擊,Keny也不例外;再加上大陸勞工、原材料等成本的上漲,轉型是必然。但幸運的是,許健亮一個偶然的行為讓他發展到了新的行業——建材,真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其研發的新型環保建材,已達世界目前最先進水準。

2004年,許健亮因為買的土地還有空地,沒有充分利用起來,想蓋成一個5萬平方米的寫字樓出租。但在上海已經10年的他,深深感受到上海冬天的冷和夏天的熱都比台灣要難受。愛思考和鑽研的許健亮於是就想:「如果房子能做保溫,能做隔熱,如果有一種材料能讓房子冬天暖暖的、夏天又不那麼悶熱的話,這樣同時不也可以節約很多電力能源嗎?」

沒有幾個人會為了蓋一個5萬平方米的房子而滿世界跑,尋找突破方法和答案的,而一向執著的許健亮就會。不僅如此,許健亮還為此迷上了建築材料的研究。一鑽研進入這種環保建材,許健亮就找到了新的愛好,全心投入到了Keny panel牆板的生產方法、模具、機器設備及生產線的研發中,而文具事業全權交給兒子在管理。

不懂就問,不會就學,許健亮從一個門外漢慢慢變成了這個行業的專家。在研發道路上,許健亮從來不會計較投入會不會有回報,也不計較投入的成本值不值得,不計較任何的艱辛與困難,只管一個勁地盯住目標向前衝。

2006年,許健亮的建築材料獲得了中國建設科技自主創新報告會暨表彰大會的表彰。2013年3月,許健亮又收穫了一個更大的驚喜,由他研發的Keny panel牆板,憑藉其獨特的環保性能,被入選國家商務出訪團,陪同習近平主席出訪俄羅斯。

【點將台】

從文具到環保建材,從一個建築門外漢到建材專家並獲得國家認可,許健亮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分析其成功的原因,首先是選對了方向,趕上了國家大力發展環保建材的政策東風,市場對環保建材的需求熱情高漲;而更重要的是其本人長期以來的努力和付出,在他身上有股韌勁和鑽研精神,不懂就問,不會就學,不怕困難,認準目標向前沖。正確方向加上辛勤付出,成功自然是水到渠成。

張文潭「藍海攻略」 產品升級到頂端

【發展範例】

1972年,在美國駐台灣大使館領著高薪的張文潭決定轉入商界,創辦台灣正裕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染料貿易事業。當時台灣是世界最大的滌綸纖維生產基地,也是最大的分散染料市場,正裕代理著日本三菱化學、德國拜耳、赫司特、巴斯夫等國際著名化工企業的染料產品,逐漸成為在1980年代台灣市場擁有近五成市占率的頭號分散染料經銷商。

1995年,原來每年都從生產商處進口產品總額高達8000萬美元的正裕,在拜耳、赫司特、三菱等企業的紡織染料部門合併成為一家新公司後不久,被通知對方要收回代理權自行負責銷售。突然之間沒有貨源供應,所以只能自己找生產基地製造產品,再賣給老客戶。

自1989年起張文潭就率團往返兩岸之間,首開台灣染料同業訪問大陸的先河,因此在浙江紹興找到生產合作夥伴浙江龍盛集團公司。1997年,張文潭請來原日本三菱化學的全球最頂尖的染料專家,同時將當時價值5億元(人民幣,下同)、近500項的染料及染料中間體合成工藝,加上300項產品的製品化工藝完全無償提供給龍盛,並注資400萬美元,所有與制程相關的事,由他一手擔起,所有的產品專案的產品標準、標準製造流程圖、檢驗標準、檢驗器材、設備,無一不是親手規劃,或從台灣帶進來或由日本大師轉移來的。合作的結果是雙贏:張文潭有了產品賣給老客戶,龍盛亦以此為基礎,營業額每年翻一番,並於2002年成長為大陸唯一一家在上海A股上市的全世界最大的染料製造商。期間,張文潭是其四個最大的股東之一。

2000年,張文潭正式成立獨資生產事業——正裕化學工業公司,主要從事高品質分散染料的生產,不僅賣自有品牌「Zenix增麗色」,亦為國際先進大廠加工。堅持品質決不妥協的正裕化學在經歷了虧損4年半艱苦的產品升級之後,扭虧為盈,進入了用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占領市場的黃金時期。

【點將台】

行業經驗豐富的浙江正裕化學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文潭,在獨資生產企業正裕化學的運營上,用四年半的虧損打基礎、練功夫,從金字塔底部的染料開始生產,把產品升級上來,直到只做金字塔尖的高品質產品。工業產品是靠品質與價格的理性因素來打動客戶的,張文潭把產品當化妝品,一點一點地做,用嚴格的品質政策,及精細的生產管理、制程管理技術,把品質做到極致,保證優良可靠的品質,同時對環保、環境因素的管制完全的落實,瞄準高端分散染料市場,這些是正裕化學找到藍海生存攻略的關鍵。

蘇木卿讓石頭文化震撼世界

【發展範例】

1970年,蘇木發、蘇木秋和黃溪明三個農家少年在台灣基隆開設了一家客廳式的玉石加工小作坊,加工台灣玉。

1980年,蘇木卿以策略聯盟的方式,結合基隆地區其他六家小型作坊,成立「園藝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穩步站上業界領先地位。

1990年,以小作坊式加工玉石戎面起步的石頭記,在蘇木卿的帶領下,從台灣轉戰大陸。在廣州建成一貫作業的大型工業廠房,以最先進的自動化設備投入生產,迅速站穩腳跟。石頭記珠寶有限公司以「石頭記」品牌為中心,全方位的結合陸、港、台三地的寶玉石業者,推動水平分工,垂直整合的連鎖經營,把珠寶玉石產品「平民化」。

1998年起,石頭記連銷專賣店遍佈全大陸,至2012年止,在統一的服務規章下已擁有超過1200家的專賣店,分佈在全大陸30多個省市的重要地點,構成一個強大的服務網絡,面向消費大眾,為玉石文化的發揚興盛,締造一個又一個新的境界。2001年「石頭記」商標榮獲中國寶協評為中國珠寶首飾業馳名品牌。

2007年,「石頭記」商標成為「中國馳名商標」,這是玉石飾品界當時為止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品牌。

如今,石頭記的企業規模已經是當初的幾倍,產品也從單一發展為跨類,在同類產品中的市場占有率也達到30%。石頭記經過幾年默默無聞的努力,也已經實現跨越式轉型升級——把石頭飾品轉變成更具社會價值的礦物園。

2009年石頭記全面發展名牌戰略,隆重推出4A國家級旅遊景區「石頭記礦物園」,該項目由地上芝麻開門地下神秘寶藏組成,是科普教育、休閒旅遊、觀光購物、益智娛樂的美麗園區,今天已成功發展為花都珠寶小鎮,在產業旅遊界嶄露頭角,成為廣東省重要觀光景點,並力爭成為5A國家旅遊景區。

從石頭記一路走來的道路不難發現,不管是先知先覺做內銷,還是洞燭先機做品牌、獲取馳名商標,乃至加盟連鎖建通路,到如今的轉型升級發展旅遊產業,石頭記可謂是「一步先、步步先」。

【點將台】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石頭記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木卿毅然決定前進大陸市場,並在1997年創設「石頭記」品牌,成為兩岸飾品業首創自己品牌的龍頭企業。蘇木卿並沒有在創立品牌、加盟連鎖取得顯著成績時卻步,而是運用其對兩岸關係發展大勢及大陸市場發展趨勢的準確判斷,果斷進行轉型升級——打造世界僅有的「石頭記礦物園」,讓充滿靈性的「石頭」從個人收藏、把玩帶向大家欣賞,讓企業從生產製造拓展走向服務業。

葉惠德紅海廝殺 困局求生

【發展範例】

1977年成立於台灣,以冷凍水餃起步的龍鳳集團,從台灣到大陸,在兩岸食品行業一路所向披靡,除速凍水餃、湯圓、餛飩、粽子等十大系列三百多種的自有品牌產品外,也與日商合資代工炒米粉、燒賣、春捲、蘿蔔糕等食品,2003年即獲得「中國名牌」稱號。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大陸食品行業經營環境的變化,競爭日益嚴酷,除了陸續出台的勞動合同法、兩稅合一、新食品安全法等法令,日益高漲的通路成本、土地稅費和原物料價格,以及貼身緊逼對手廝殺,都讓龍鳳面臨著利潤不斷下滑的挑戰。一方面,上海國福龍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惠德完善內部管理,理順外界溝通,不惜百萬钜資請專業公司做好市場調查和評估,並在2004年與美國亨氏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引入發展資金的同時,從亨氏帶入更嚴謹的品質管控技術,以及更有效的經營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葉惠德也在思考轉型升級的「新兵之旅」。首先,立足本行,從本業的升級做起,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在給餐廳供貨的同時,設立了專做團膳的上海龍廚食品有限公司,並往食材上游整合,成立上海葉氏食品公司。

上海龍廚目前已可供應工廠、學校等機構團膳,每日12萬份。從生產冷凍食品,延伸到現場為企業加工食品的服務,這是一種創新的商業模式。

隨著團膳事業成長,他往上游投資物流倉儲、食材加工廠,投資人民幣1億元在4萬平方米的土地上興建5000塊棧板的冷凍庫、1萬平方米的乾貨庫、3800平方米的加工包裝場及4000平方米的辦公室。未來可以發展成專業的大宗食材採購公司以及食材加工廠,供應給大上海地區的餐飲公司。

本業轉型的同時,葉惠德的另一條跨界轉型之路通向「技術利基型」行業。他相繼獨資創立了生產TFT-LCD(液晶顯示器)的浙江訊誠、惠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並成為台灣惠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最大股東,同時也參股南通慶鴻房地產和越南文心蘭生產事業。

【點將台】

葉惠德堅持「紅海」不能退,堅持本業,同時與時俱進找到「藍海」,通過圖謀兵強馬壯、產品定位主攻差異化和行銷策略上「做外看內」、「以外養內」三大戰役實現轉型突圍,從傳統製造到高科技完美轉身。面對市場,結合消費,順應趨勢……同樣的思路,也應用在惠晶生物科技的發展上。葉惠德用他順應時勢的改變,建立了不斷開支散葉的「龍鳳」集團——「龍鳳」品牌的冷凍食品、「龍廚」品牌的團膳業務、「惠鴻」品牌的液晶面板、「惠晶」品牌的生物科技、還有房地產、文心蘭……水餃老兵,正在譜寫事業新篇。

威盛電子十年鑄劍 打造一流IT品牌

【發展範例】

上世紀80、90年代,是電腦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時期。特別是經過最初的代工、模仿階段的產業經驗累積,台灣逐漸發展成為全球70%的PC主板生產基地,IC產業也已經進階到產品設計,乃至自主創新的準備。威盛電子就是在這樣一個技術浪潮席捲全球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然而威盛不做門檻低、資金鏈短、回錢快的代工廠,而是把「做世界第一流的中國人的晶片」作為「中國芯」品牌理想,立志在電子產業樹立起一面國人科技的大旗。

隨後PC市場的快速膨脹,給了威盛電子巨大的發展空間。憑藉著具有前瞻性的研發和經營,威盛電子在晶片組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將全球近70% 的晶片組市場份額收入囊中,成為晶片領域舉足輕重的廠商。在以往被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牢牢掌握的領域裏,威盛「中國芯」的民族科技品牌領導地位由此確立。

威盛集團副總裁、中國區行政長徐濤指出,威盛進駐大陸市場是一個戰略性的決定,作為全球唯一同時掌握完全自主知識產權X86架構CPU和移動通訊晶片核心技術的華人企業,威盛看到未來中國經濟、科技、IT的發展潛力,看到了大陸一個龐大IT市場即將形成,將「中國芯」作為切入點,把握住產業方向和技術優勢,力求做最好的產品作為立足點,不間斷開拓創新最新產品,並力求做得最完美,打下永續經營的堅實基礎。

針對3G技術的發展,威盛集團又將發展的重心放在終端的促進上。除了威睿電通在手機晶片以及上網卡等領域的突破外,威盛集團旗下的宏達電子在智能手機領域不斷開拓。此外,作為手機之外的終端形式,威盛電子在上網本領域有著絕對舉足輕重的市場地位。威盛更是採取了新的戰略佈局,將目光投向了大陸3.7億的青少年。未來威盛電子還將更多關注青少年公益事業,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也使得威盛品牌以更值得信賴的形象領先於市場。

【點將台】

作為一家IC業界資深的領導者,威盛一向以準確洞悉和把握市場趨勢而著稱。這家成長迅速的公司十分清楚未來市場的機會在哪裡,也更清楚高技術產業的源動力來自哪裡。威盛在大陸編織美好未來的同時,也努力建立了一條掌握在華人手中的IT產業鏈。產業的方向、技術的優勢和最好的產品才是企業的立足之本。對威盛來說,十年磨一劍,3G移動互聯網的發展、雲計算領域的戰略部署,威盛都將蓄勢待發。

大成食品 追溯整合产业链 成就食品安全利器

【發展範例】

1957年創辦人韓浩然在台南開辦了一間小黃豆榨油廠,大成公司正式開始營運。

1960年,集團標購了「長城麵粉公司」跨足另一項民生必需的麵粉業;1965年,大成公司也首先推出完全配合飼料;1971年推出第一項消費產品——大成色拉油,均極受好評。公司也漸漸在台灣民生大宗物資的榨油、麵粉、飼料行業中奠基了基礎,逐步發展,這也是大成集團的母公司,並於1978年正式股票上市,成為台灣主要的食品農畜公司之一。集團為了提高區域競爭力,自1989年開始,南向印尼泗水成立水產廠,北向大陸遼寧潘陽成立飼料廠、廣東蛇口設立麵粉廠,不僅加快集團營運腳步,也提升大成在亞太區域的能見度。

大成食品自1990年進入大陸以來,已發展成為大陸最大的雞肉加工商,是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快餐連鎖企業最大的雞肉供應商及2008年北京奧運會雞肉產品指定供貨商,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大陸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普遍提高,而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公民,大成食品除了從企業內部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之外,還敏銳地把握住這一市場契機,積極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產品信息,解除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擔心。

大成食品(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長韓家寰指出,大成致力於行銷可溯源食品,擁有從農場到餐桌進行全程追溯的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統。大成食品採用高度垂直整合業務模式,將飼料生產、雞隻孵化及屠宰、雞肉加工及食品生產整合為統一的經營平台。這種業務模式讓公司可有效地追查來源及保證產品的質量,從而貫徹實行嚴格的質量及衛生控制措施,確保所有產品的質量及安全。

目前,大成食品共有33個生產設施,包括在具有戰略位置的「中國玉米帶」內擁有10間雞肉生產設施及4間加工食品生產設施,以及於中國大陸、越南及馬來西亞分別有15個、 3個及1個飼料廠,並且已成功建立規模巨大的生產及銷售網絡。

【點將台】

大成集團率先建立的一整套「從農田到餐桌」的可追溯性食品安全管理和監控體系,涉及生產、加工、貯藏、運輸、銷售等所有環節。此外,大成從食物鏈中的源頭、中游直至終端進行垂直整合,加之其擁有龐大的農戶契約體系,使得大成具備了追溯的能力以及溯源的可能,讓更多產業鏈上的企業自覺遵守准入標準,達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共識,大成集團也順勢成為產業鏈的整合者和行業遊戲規則的制定者,從而使整條產業鏈得以提升,為食品安全建立了可靠的保證。

張秀琬精緻內涵 塑造元祖新美食文化

【發展範例】

元祖不僅是一家食品生產業者,更是品牌和通路的經營者。1980年元祖食品創立於台灣萬華(如意堂果業本鋪),由台灣一家麻薯小作坊起步,到如今數百家店佈局兩岸、年營業額超10億人民幣的食品集團,元祖的定位,早已超越了食品生產和銷售本身,在從禮俗文化中取材、再造美食精緻內涵的同時,漸成規模的通路和知名度,讓元祖有了更大的企圖心,進入了大品牌框架下,整合通路、多元化拓展的新階段。

糯米團、端午粽子、八寶年糕、喜餅、雪餅……定位於「民俗食品文化」的產品,迎合了當時台灣市場的需求,上海元祖夢果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秀琬辛苦打拚了8、9年,門店發展到了20多家。然而,激烈的競爭和趨於飽和的銷售量,讓張秀琬把發展的目光投向了海峽西岸的大陸。

1993年,上海虹口區四川北路豎起的一塊鮮亮醒目的「元祖紅」招牌,預示著元祖在大陸市場的起步。經歷了開業之初前兩個月的低迷,一開始堅持認為「上海食品比台灣落後,要全盤移植台灣做法和經驗」的張秀琬,及時把「台灣想法」調整為「大陸思路」——以生產高檔蛋糕為主,佐以其他的禮盒,比如富有台灣特色的鳳梨酥、銅鑼燒等,因為生產的品種統籌考慮了上海人的喜愛和台灣風味的特色,很快就被上海市民接納了。以上海為大陸事業基地,主打低糖、低脂、多汁、多纖、新鮮的健康食品路線。

從初創時期開始,元祖每年以25%的銷售增長速度快速成長,先後在上海、無錫、杭州、成都、武漢、青島、長沙等主要城市設立了13家分公司(含台灣),建有上海、成都、武漢、青島、台灣5家工廠基礎上,2009年公司的營業額逾10億元人民幣;2010年遍及大陸多個城市的店面數量直逼400家,目標營業額也將達12.8億人民幣,成為上海乃至大陸知名的食品加工業者和禮品消費風向標。

如今,成功躋身2010年上海世博會糕點麵包項目贊助商行列的元祖,將繼續扮演好「品牌和通路經營者」的角色,在「用精緻內涵塑造新美食文化」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前行。

【點將台】

自詡為「精緻禮品名家」的元祖,能在競爭白熱化的傳統食品行業中成長、壯大,靠的是「不走尋常路」的創新思維。張秀琬在做產品品種規劃時,深度考慮如何讓產品與文化相結合,怎樣不斷創新、引導市場、打造需求、創造流行,

透過賦予每個產品具有文化內涵的話題,讓元祖的產品變身為會說話、能傳遞情感的禮品,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開啟了獲利之源。張秀琬對元祖的產品定位的清晰認識,也主導著元祖的「大品牌、大通路」策略,拓寬了發展空間。

國泰人壽回歸保障 穩中求進

【發展範例】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為國泰金控集團旗艦企業,實力位居台灣地區壽險業榜首。2004年初設立大陸籌備團隊一年多後,有備而來的台灣國泰團隊重兵空降,成為搭建國泰運營架構的「種子部隊」。國泰人壽是海峽兩岸第一家合資壽險公司,依據大陸市場現況和自身優勢,擬定了「(一年)立足大上海、(三年)搶灘長三角、(五年)鞏固沿海區、(十年)揚名大中國」的發展目標,並訂定了相應的策略與推動措施來逐步落實。

進入市場初期,國泰採取「先穩後快」的發展戰略,在對大陸市場進行深度接觸和了解的同時,把重點放在人才培育、制度建設以及經營模式的探索上,為永續發展打好基礎。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王健源指出,保險經營重在節奏、流程和培訓,但更關鍵的還在於執行;執行的落實度和精緻度不同,就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8年來國泰不惜血本整廠輸出百餘名台籍幹部到大陸生根,確保了50年台灣壽險市場經驗的有效傳承,並結合大陸實際,使國泰在穩中求進中踏實成長。

國泰開業以來已成功在長三角、珠三角、閩西海岸及環渤海等沿海經濟發達區域逐步站穩腳步,已經順利籌設江蘇、浙江、福建、北京、山東、廣東、遼寧、天津等地開設分公司,同時在數十個城市設立了營銷據點。國泰人壽全面引入台灣地區國泰人壽近50年的專業保險技術和經營理念,在大陸開業首年實現保費收入1.7億元人民幣。在各級領導的關懷指導下,在經營管理層的共同努力下,通過個險、團險和銀保渠道,開發和銷售包括壽險、健康險、意外險、年金險在內的70餘種商品。

【點將台】

「先穩後快」的大陸攻略逐步展開和落實,國泰在區域規劃、人員培養、產品創新、國泰無論是從「白板」到「精英」的人才養成戰略,還是新產品的開發設計、分支機搆的開拓佈局,乃至管道業績的增長規模,區域規劃,服務提升等方面,追求的都是一種品質基礎之上的速度,堅守的「保障、穩健、合規」理念,以「讓風險可控」為目標,穩健落子佈局,大陸事業版圖逐漸成形後,又設計新標識,塑造更鮮明的品牌形象,步入穩步成長期。

艾美特 内销撑起半边天

【發展範例】

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1973年創立於台灣,以代工製造電風扇起家;1991年在中國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石岩設立主要生產基地;1992年開工,幾乎都是百分之百出口。1993年開始嘗試做內銷,從5%內銷比例一路走來,2008年,艾美特的內銷市埸占48%,成為艾美特的半壁江山。

艾美特1997年正式成立大陸市場部門,找好經銷商,讓本地經銷商做公關,只拿通路成本,讓經銷商先賺錢,同時採取壓錢策略,攜手經銷商共同走過艱難的三角債時期。艾美特用精准的自我市場定位,奉行「老二哲學」的真諦,以成為專業的小家電企業為目標,不為搶市場份額血拚價格,而是強調「品質是公司的生命」,在產品質量、產品創新、差異化和品牌價值上嚴格把關。因為艾美特一直以來強調品質,強調創新,在2008年,國家工商總局已正式認定其為「中國馳名商標」。

在家電市場集約化程度越來越高,品牌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情況下,艾美特走區域化、精細化經銷之路,把大市埸劃小,把小市場做精,做強,進而鞏固其大市埸的根基。

2007年3月,艾美特成立了浙江銷售公司,到7月份短短的三個月內,其銷售額突破4500萬人民幣,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蔡正富說:「這是艾美特在經銷模式上的一次成功改革和嘗試。」隨後,艾美特又根據江蘇和安徽的總體經濟情況,因地制宜地先後成立了艾美特江蘇銷售公司、艾美特安徽銷售公司。3個艾美特銷售公司的成立,再次增強廣大經銷商攜手艾美特,推廣艾美特品牌,經營艾美特產品的信心和決心。

憑著多年高度一體化的生產綜合實力,艾美特目前已成為一家自製率高達95%的全球知名小家電企業,投資總額4750萬美元,現有員工8000餘人。

【點將台】

蔡正富帶領艾美特以「精緻」領跑整個小家電行業,從「精」這個字中不但領悟到製造世界精緻產品的內涵,更從中領悟到細化市場的絕妙,不僅把市埸做大,更走上了做精、做細、走精細化之路。

蔡正富巧妙地拉近了廠家與經銷商之間的距離,將兩者融為一體,讓雙方成為有一個利益共同點的利益共同體,互相體諒,共同為之奮鬥,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從而貼近市埸,共同攜手推廣品牌。在其他台企紛紛開始轉型的時候,蔡正富已經提前讓內銷在艾美特撐起半邊天。

李茂盛 大陆遍地是金山

【發展範例】

上海翔茂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茂盛,從台灣開始代工手套,創造了當時世界塑膠手套生產速度之最。上世紀90年代的台灣正如現在的大陸,原材料成本、租金成本、人力成本等都在增加,要維持運營會越來越難。正好當時,台灣鼓勵台商走出去到東南亞等地投資發展。李茂盛考察了東南亞一些國家,也考察了大陸。比較起來他覺得大陸最理想,不管文字還是語言,都同文同種,更難得的是當時大陸是一條龍的服務,任何的手續都幫你很快辦好。

李茂盛選擇落戶上海金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手套的使用已走入大陸城市的家家戶戶,對天然或合成塑膠手套的需求量也與日俱增。中國大陸生產的塑膠手套已占全世界手套的90%,而翔茂出口的各種PE、天然或合成塑膠手套多達15個品種左右,並獲專利10幾項,其技術與生產種類之多居塑膠手套行業之首,且有二、三款是全世界獨有,引領著塑膠手套行業的發展與進步,李茂盛更被業界尊稱為「手套大王」。

現在,李茂盛僅獨占全世界塑膠手套行業鼇頭,而且擁有著全大陸最漂亮的公園式駕校;醫療服務個性化、人性化的醫院;綠意盎然的盆景園;世外桃園般的農業生態園;往來頻繁的碼頭運輸;品質一流的食品、日化品;還有低碳環保的新能源、加油站等。

「忠厚留有餘地步,和平養無限天機」,這是掛在李茂盛辦公室裏一幅醒目的對聯,李茂盛也收藏了很多「大象」,「大象的精神我很喜歡,忠厚、默默地努力工作」。相由心生,發自內心的忠厚與和平,對於財富有種無形的吸引力。這兩句話非常貼切地點出了這位平易近人的企業家行行「狀元」的秘密,期待「手套大王」李茂盛在相關行業帶來新氣象,為生活品質帶來新提升。

【點將台】

40多年不斷精進,從台灣到大陸,李茂盛經過二次事業高峰創造了塑膠手套王國,打造了世界一流的塑膠手套品質,獨占日本市場;如今開始進軍大陸內銷市場,看準大陸生活品質提高的機會,把握大陸新一輪轉型升級潮流,再創新高峰。李茂盛在大陸近20年的時間裏,立足上海金山,不僅穩坐著塑膠手套王國「大王」寶座,更是跨足10幾個行業,房地產、駕校、醫院、農業、新能源、食品、日化品、碼頭運輸等,期待他的事業坐擁「金山」,永遠「茂盛」。

猜你喜欢

生產產品台灣
古道散茶香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牛奶生产
「九合一選舉」催生的台灣最大黨
從盧麗安到王炳忠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最好的時代:讓競爭回到產品本質
「台灣競爭力論壇」談台灣競爭力
超级袜子
青花·木 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