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儿童阅读缺失与图书馆服务对策

2014-03-28周娴

图书馆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流动儿童弱势群体图书馆

周娴

[摘要]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流动儿童群体存在着阅读缺失的状况,图书馆在为这一群体进行阅读服务方面有不容推卸的责任。本文分析了流动儿童阅读缺失的原因,探讨了图书馆为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具体对策,提出了开展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思考。

[关键词]流动儿童;弱势群体;阅读缺失;图书馆

%,且有增长的趋势。在这些流动儿童中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80.35%,据此全国有农村流动儿童达2 877万[1]。流动儿童大多集中在中东部发达地区。

1流动儿童阅读缺失及成因

1.1 关于阅读缺失

阅读是通过文字、画面等渠道去获取知识,获得精神满足的自主行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将“阅读”解释为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可见阅读是一种通过信息和知识载体去获得精神财富的过程。

阅读缺失就是阅读动机、阅读数量、阅读内容、阅读技能等方面的不足。“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衡量阅读缺失与否提供了一定的参照标准。

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77.0%,比2011年有所下降,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也较2011年有所降低,仅为5.49本[2]。而流动儿童更是因为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就读学校等诸多原因造成阅读缺失,享有的公共文化产品不足,文化教育素养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偏低,属于阅读困难群体。流动儿童的阅读缺失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他们的文化程度和身心健康直接影响着我国城市未来建设者的素质水平,影响着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

1.2 制约流动儿童阅读的因素

1.2.1 社会环境影响流动儿童阅读的兴趣。流动儿童随父母务工,因房租价格原因多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廉租房、城中村或者建筑工地等场所。居住地外部环境鱼龙混杂、缺少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场地、氛围。流动儿童出门眼中就充斥着非法网吧、歌舞厅、棋牌室等,耳濡目染,容易养成不良的兴趣和习惯。阅读在这些五光十色的诱惑面前更是难以吸引流动儿童的目光,他们无法静下心来进行阅读,身心成长得不到健康的引导。

除受居住地周围环境影响外,光碟、电视、网络等这些以视听为主的信息接收方式也同时影响着流动儿童对阅读的兴趣,使其阅读能力退化。

1.2.2 家庭条件限制流动儿童阅读的需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流动儿童家庭经济负担相对较重,家庭会有多个子女。在温饱线上挣扎的流动儿童没有经济能力购置“心灵鸡汤”和“精神食粮”,教科书就是他们的读物。不知“阅读”为何物的流动儿童何来阅读需求?

流动儿童家长大多为体力劳动者,每天疲于工作,照顾教育子女的精力不足,甚至有些流动儿童还要承担部分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自身都没有阅读的习惯、行为,教育观念为“重养轻教”,无法对子女的学习、阅读进行引导和帮助。

1.2.3 学校资源缺乏降低流动儿童阅读的行为。流动儿童因学籍原因大多就读民办学校、农民工子弟学校或者城市边缘的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经费投入、校舍场馆、设施设备、师资力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其他学校相比均有一定差距,甚至有些还存在安全问题。也因为这些原因,学校没有力量来关注学生的阅读状况,开展阅读活动,推动流动儿童的阅读行为产生和持续。以桂林市为例,2007—2012年,桂林市仅秀峰、七星、象山、叠彩4城区就有5所民办小学因为场地简陋、租赁合同到期、师资配备不足、校舍安全不达标等原因停办或被撤销[3]。

2图书馆为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对策

《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指出:“图书馆必须确保那些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得到主流服务的少数群体也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各种服务。”因此,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有义务通过各种实践推动流动儿童的阅读服务,保障他们平等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文化权利,为维护社会的信息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作用。

大部分图书馆为包括流动儿童在内的少儿读者专辟场地,开设阅览区域,解决流动儿童在家在校缺少阅读场所的问题,并组织“图书馆一日游”、体验阅读等参观活动,鼓励流动儿童走进图书馆,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感受馆内的阅读氛围,同时通过开展一系列延伸服务,不断培养流动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其享受阅览的乐趣,产生阅读的内在动机,提高阅读的能力。

2.1 上门提供阅读资源,培养管理员队伍

大多流动儿童居住、生活地在城市边缘,离图书馆较远。图书馆可以积极与学校联系,建立图书外借流通点,定期或不定期地派人送书上门,增补更换图书,并为开展阅读活动提供指导。在流动儿童聚居地、学校设立图书漂流点,流动图书车的使用等方式也能流动图书、交换阅读,是提高流动儿童阅读资源的有力补充。除提供阅读资源外,图书馆有责任利用自身专业人才队伍优势承担起指导流动儿童学校图书室的运作、管理,帮助其建立学生图书室,培训图书管理员具备图书管理的基本知识。

2.2 进行志愿者服务

图书馆针对流动儿童的志愿者服务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招募流动儿童担任志愿者,“小小图书管理员”等自愿服务既为流动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锻炼社会实践和交往能力,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也可以让他们增强图书馆意识,学习科学的阅读方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是发挥成人志愿者的作用,流动儿童属于阅读困难人群,一对一的阅读指导更利于改善阅读状况,志愿者会帮助他们克服阅读困难,引导他们形成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维护阅读公平。

2.3 针对需求开展丰富的阅读推广活动

埋头阅读和信息推送对于少年儿童来说终显枯燥,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活动能激发少年儿童的阅读兴趣,让兴趣引导阅读。图书馆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应重视流动儿童的需求,在组织策划活动时向流动儿童倾斜或为他们组织开展专项阅读推广活动。

2.4 加强数字阅读和信息素质培养

数字时代下,纸本阅读不再是阅读的唯一选择。图书馆在为流动儿童服务时也要加入数字阅读的内容,通过数字渠道引导和推广阅读,把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有机结合。如图书馆举办电脑知识培训、数字资源推介、计算机技能竞赛等活动引导流动儿童绿色上网、健康使用网络,提高他们科学地获取信息、鉴别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和素养。

3开展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思考

3.1 根据流动儿童心理特点选择服务内容、规范服务态度

因为成长环境的因素,流动儿童心理比较敏感,缺乏安全感。图书馆在策划阅读活动时要避开容易引发流动儿童自卑、敏感、戒备等方面的问题,在开展活动时要杜绝“瞧不起”的思想,特别要注重服务态度,平等、理性地关爱他们,帮助他们融入城市文化。

3.2 多角度策划组织流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

阅读推广活动是吸引流动儿童阅读的良方,图书馆在策划组织流动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时要多角度考虑。可以从三方面考虑:一是要虚心向教育、心理、阅读推广等方面的专家请教,听取专家和学校一线教师的意见;二是要从流动儿童的角度出发,充分尊重阅读主体的意愿,组织策划他们喜欢参加的活动,引导而非强制阅读;三是多方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馆际交流、馆校交流、座谈研讨、查询文献借阅情况等方式收集信息,了解流动儿童阅读需求,了解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点。

3.3 做好整体规划指导流动儿童阅读

图书馆要把对流动儿童的阅读指导做一整体规划,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特点进行阅读指导,循序渐进,把握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可以分为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能、拓宽阅读领域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进行时间期限、读物数量、读物范围等方面的合理安排。整体规划能让零散的阅读活动关联起来,使阅读具有系统性和延续性,更利于流动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

3.4 开展流动儿童阅读服务时注重内容和形式多样化

图书馆在鼓励流动儿童进行传统阅读的同时也应注重阅读的多样化。阅读内容上不光鼓励阅读与课程学习有关的或推荐书目上的书籍,也应鼓励流动儿童探索自己的个性阅读书单。阅读途径不仅局限于纸本,电脑、手机上的数字阅读,影视、广播里的视听阅读等都是流动儿童阅读的选择途径。针对流动儿童家庭经济不宽裕的问题,图书馆可以定期制作“流动儿童手机阅读大礼包”无偿提供给流动儿童使用。礼包内容可以涵盖时事热点、经典阅读、法制宣传、心理辅导等。组织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有奖知识问答、书评、征文、演讲等等,阅读形式的多样化能进一步推动流动儿童阅读的参与性、积极性和趣味性。

3.5 重视大龄流动儿童的阅读服务

图书馆在组织开展流动儿童服务活动时多关注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对大龄的流动儿童略有忽视。而12~18岁的少年也同样需要进行阅读方面的引导。大龄儿童处于青春期,轻松愉快的阅读活动一方面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拓宽视野,推动或纠正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可以安抚他们的躁动,润物细无声地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青春期。

3.6 关注农民工阅读,从源头带动流动儿童阅读

家庭是影响儿童阅读的重要因素。家长不阅读,孩子对书籍就会觉得陌生,就难以产生阅读兴趣。图书馆在为流动儿童阅读服务的同时,也需要对流动儿童的父母——农民工阅读进行服务,采取给予流动儿童家庭一定的借阅优惠政策,帮助建立必要的家庭阅读书目,促进亲子共读等举措提高流动儿童父母的图书馆意识,增强他们的阅读意识和阅读能力,从源头上营造流动儿童的阅读氛围,促进农民工、流动儿童这两个阅读困难群体的阅读,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

3.7 加强馆校联系共同举办阅读活动

流动儿童在学校享有的教育资源有限,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较窄。图书馆要积极与当地教育系统、城区教育局联系,了解流动儿童学校的情况和联系方式,建立馆校联系渠道,经常性地帮助学校制订阅读书目,提供集体阅读的读物,合作开展“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等阅读推广活动。

3.8 联合民间阅读组织形成合力开展阅读

民间阅读组织聚集的是有着共同的阅读爱好或致力于推动阅读的公众,与图书馆的服务目标一致。如“天下溪”公益图书平台、北京农民之子文化发展中心等社会组织都在关注流动儿童的文化权益。图书馆在为流动儿童服务时可以与相关的民间阅读组织加强交流,在馆藏资源、设备场地、宣传推广等方面为其提供支持。双方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建立互动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流动儿童阅读工作。

4结语

具有普遍性和均等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面向着社会的每一个群体。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关注流动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阅读,保障他们的文化权益,这对实现知识与信息领域的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凝聚着一种人文情怀和社会理想。

[参考文献]

[1]全国妇联课题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EB/OL]. [2013-05-10]. http://acwf.people.com.cn/n/2013/0510/c99013-21437965.html

[2]息慧娇.“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 [2013-04-19].http://www.chuban.cc/yw/201304/t20130419_140027.html

[3]周绍瑜.桂林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情况调查[EB/OL]. [2012-02-24].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0224/newgx4f46f39e-4728526.shtml

猜你喜欢

流动儿童弱势群体图书馆
图书馆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法价值分析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论弱势群体保护之法律保障机制的建立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的关怀德育梦
民粹风下,台军成岛内“弱势群体”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