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大路上
2014-03-28易群兰
易群兰
深圳市盐田区梅沙小学创办于1934年,具有近80年的历史。由于历史、地理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发展步履维艰,直至2008年,尚是一所需要帮扶的薄弱学校,学生视上梅小为畏途。得益于2008年区教育布局调整和区内教育均衡化等重大举措,五年来,学校在新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学校内涵化发展,成为区内优质学校,吸引了周边众多高档社区的生源。我校能走出办学窘境,走上健康发展之路,走向优质,其根本举措是:树立一面旗帜;夯实一个基础;让教育回归本真。
一、树立一面旗帜——“让责任陪伴我们成长”
学校管理,我们的体会是“以德服人”“以法治人”“以文化人”三者并举。但最根本的是“以文化人”。我们认为,人的素质一个核心内容是“责任”,对自我、对事业、对家国的责任、担当。2008年以来,学校提出校训“让责任陪伴我们成长”。几年来,学校一直致力于以“责任”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的建设,引导师生们共同成长。以“责任·成长”为指引,学校确立“以深厚的教育内涵为每个生命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制定“诚实、美好、勤劳、聪明”的校风要求,建设“严谨、笃学、善导、负责”的教风和“自觉、刻苦、善习、探究”的学风。
二、夯实一个基础——引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等待,是对人的成才规律的尊重,尊重规律就要有耐心和等待。等待是一种守望,不急功近利,不追求短期效应。由此,学校领导者要“容人”,容得下教师的青涩、懵懂和不足。这样才有了我们辅导青年教师的耐心和“十年磨一剑”的韧劲。
关爱,是对人成才的情感引领。我们注意营造一种“场”,让教师感到学校是一个充满温情的大家庭而不是一个冰冷的职场。在关爱中,让教师学会爱,学会生活。由此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奋发向上的热情。信任和鼓励是最重要的关爱。信任,就是相信每个教师的创造性是无限的,相信每个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是可以压重担的,是都可以成功的。我们学校采用循环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调整教师就是出于这种信任。近两年,先后有两名青年教师走上学校中层领导岗位,也是出于这种信任。事实上,这种信任加上学校的帮扶,教师一茬茬成长起来了,年轻干部日臻成熟,堪当大任。
建设,是为人的成才铺就路径。我们的做法是:给教师必要的规范,给教师需要的培训。学习,自我研修与名师指引相结合。读书学习、实践研修正逐步内化为我校教师的自我需要,教师也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内涵,提高实践能力。学习重要,反思尤为重要。我校的要求是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相结合。个体反思:读一本书,你认为书的精髓是什么,我做得如何?对一个教案、一堂课,课堂生成如何?效度达成如何?对一个教育案例,我怎么做得更好?集体反思:班主任例会,我们分析,我们的教育效果怎样更好?社区家长会后,我们总结,如何更好地生成“教育同盟”?一节公开课后,找出其中的得失,怎样更有效度?
“合作共赢”是植根于我校教师头脑中的理念。合作的渠道在班主任的联席会议中,在同事合作教学的攻坚克难里,在你我工作的互补中。在细微处,在教学资源例如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上。
研究,既是一种个体行为,更是一种集体行为,更重要的是合作。我们提倡的是能结合校本实际,能全面的较大幅度提高教育质量的研究,即基于校本的研究。近几年,我校主要的研究课题有市级课题近10个、区级课题2个,覆盖所有学科。
课堂,是培养教师的主阵地。在这个主阵地上,我们浓墨重彩,不遗余力。学校坚持每学期听新教师的见面课制度,实施全面的推门听课制度,坚持每学期的一人一课制度,名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的跟踪课、汇报课,这些都不是走过场、应景之作。譬如,我校推行的“先学后教、问题导学”的实践课,校长每学期听课30多节,并一一评课,组织集体(科组和全校)评课至少5次。
三、让教育回归本真——“守望孩子成长”
1. 倡导一种精神:“守望”
基于“守望”,我们保持相对的宁静,不赶“热闹”。基于“守望”,我们脚站在实地,不提吓人的口号,不搞花架子。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扎实抓好每一个细节。基于“守望”,我们梅小人欣赏学生的优点,笑对学生的“小狡黠”,容忍学生的不足,享受学生进步的过程。耐心、细致、不惧反复挫折。
2. 树立三个观念
“健康第一”——不出“废品”。除坚持上好体育课和做好“两操”外,学校根据学生特点,开发出“古诗韵律操”,坚持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近三年来,学生的体质测试均超我区平均水平,其中2010年度小学国民体质测试中,合格率达98.3%。学校被评为深圳市阳光体育先进学校、广播操标兵学校。学校要求每个教师践行学生心理研究,在教育过程中,能区分道德意识问题和心理问题,从而对症下药。学校目前持心理教师C证13人,持心理教师B证3人。
养成两个好习惯——不出“劣品”。从生活入手抓细节,分年级提不同的要求。既抓知会,更重笃行,不断矫正,达到内化。学生入校,正仪容;上下楼梯靠右行;课间没有追逐打闹大声喧哗;教室课桌洗手间没有涂鸦。学校大型活动如运动会后场地无片纸垃圾。学生知尊卑,懂礼仪,学生一入校园,就入课室朗读,校园内书声琅琅,没有在校园游逛的现象。
“以德启智,以智养德”——出“优质品”。我们的课堂,不但是传授知识、启迪智慧的场所,也是形成良好的习惯、滋长良好德性的主阵地。我们的校本课程《古诗韵律操》《必读必背国学经典》《八德故事精选》等,都以“国学”经典为载体,让学生在诵读中,在和着现代韵律起舞的大声吟诵中,增长知识,启迪智慧,养成人格。
3. 构建“教育联盟”
我校这几年有较大进步的重要因素是不懈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联盟。(1)教师走入社区,走入学生家庭。每学期学校集中四个晚上,把家长会开到社区,然后深入走访学生家庭。家长会上宣传学校办学成绩,宣传学生进步、特长、闪光点,让学生及其家长在街坊邻居面前“露脸”“长脸”,提神提气。也让学校为社区群众所了解。家访则就学生情况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共商孩子教育大计。(2)把家长请入学校。每学年新生入校前,先办家长培训会,然后请他们一起参加新生培训,使他们和学生一起进入“角色”。家长学校常态化,分年级送课给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使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3)学校每学期向街道汇报一次工作和举行一次所在辖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领导座谈会,使他们了解学校工作,了解学校困难,解决学校问题。
责任编辑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