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问题研究

2014-03-27朱见林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

朱见林

摘 要: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和改进的措施,提出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青年教师多多进企业锻炼,把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与企业顶岗锻炼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真正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企业锻炼

“十二五”期间,湖北每年将组织1000名左右的高校青年教师全职到企业服务一年(简称“千人计划”)。目前共有武汉大学等74所高校的1011名青年教师被确定为首批“千人计划”人选。这批青年科技工作者已深入全省783家企业和153个基层事业单位从事岗位实践活动。他们将调研相关企业和行业的科技人才需求,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参与技术研发和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努力促成企业与高校的有效对接和联合。

1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的必要性和积极作用

第一,青年教师把自身的研究兴趣和自身特长与企业技术需求结合起来,有利于进一步熟悉企业,加强与企业进行沟通合作。青年教师通过积极参加行业会议,可以及时了解企业技术发展和需求特点。通过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自身与企业需求的差距,通过参观交流进一步增强了与企业合作的信心和勇气。青年教师要努力把自己的兴趣和方向融入到高校重大项目中,结合到企业技术需求中,兼顾基础研究和产学研合作;要积极向有经验的教授咨询和交流,创造条件熟悉企业,了解本领域国际前沿,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学术特点和风格。

第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可以更好地为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服务,为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可靠的外在条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大多专业技术理论丰厚,但是专业实践技能欠缺,不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所以,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进一步熟悉企业的专业技术和操作流程,了解岗位对人才的要求,把这些课本外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能更好地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此外,通过进企业挂职锻炼,对于凝练自己的学术方向、发展学术兴趣有很好的作用。学会把握如何在基础研究中注重应用背景,在应用研究中加强基础积累,协调平衡好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是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培养应用型高职人才为培养目标,教师如果不到对口单位实践,很难胜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开展岗位实践活动,锻炼和培养青年科技人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好地培养创新人才和服务社会,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教师下企业锻炼,了解了目前行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通过自己亲身经历,掌握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返校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能较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到企业实践锻炼所学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通过让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通过自身实践的方式与相关单位挂上钩,进一步让这些单位成为高校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的潜在单位”,成为高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平台。

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存在问题

第一,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进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高校在职称评审、绩效考核和工作量计算等方面,缺乏鼓励青年教师进企业的政策导向,不利于增强青年科技人员下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考核应当有别于其它普通本科高校的考核办法,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素质培养,除了具备一般的教师资格证书以外,还应当具备与从教专业相对应的资格证书和职称证书,尤其是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应当达到90%以上。鉴于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应当制定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

第二,校企合作机制需要加强。青年教师进企业,遇到企业方面设置的一些障碍,很难到企业一线去学习新技术和新工艺。在企业实践的效果不尽人意。

第三,青年教师进企业的考核管理机制不科学。高校对青年教师下企业的管理流于形式,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管理。青年教师下企业靠自觉管理,随意性较大。

第四,时间无法得到保证。高校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很多青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企业锻炼,很多是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去企业锻炼,时间也比较短,在锻炼过程中无法有效提高专业知识技能。

3 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成效的措施

第一,制定青年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并严格执行。学习内容包括:学习企业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担任学生进企业实习的指导老师,协助企业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论文等;与企业合作承担横向应用性课题。

第二,制定积极有效的管理办法。高职院校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青年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管理办法》,规范对教师进企业的过程管理。针对对青年教师进企业是全脱产、半脱产等不同情况予以区别,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考核内容包括:第一,由企业提供的青年教师考勤记录。第二,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践情况的考核:包括研发产品、申报的课题、获奖证明、调研报告及企业实践工作总结等。第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当选择与学校教学、科研结合较紧密的企业,保证教师去企业实践做到专业对口。

总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企业,不论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必须是真正深入企业,参与生产、经营和研发,避免流于形式,走马观花。

参考文献:

[1] 许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11卷第3期:94-96.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
浅谈高职教育教师的发展趋势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论我国高职教育管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