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2014-03-27刘平廖秋劲刘慧婷陈超
刘平+廖秋劲+刘慧婷+陈超
摘 要: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高层次社会发展观。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既要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又要站在现实的土壤上去解决存在的制约性问题。只有彰显特色,稳健财务,培养“双师型”师资,进行校企合作,不断提高就业率,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招生危机 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是指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双向互动、和谐发展,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随着出生人口的下降,生源的减少,没有办学特色或者教学质量不过硬的高职院校无疑会陷入困境。但如果高职院校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着手于日常经营管理,那就必定能够化危机为转机。
一、彰显特色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所高职院校是否具有竞争力,其实与其核心理念和基本使命是息息相关的,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理工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教学与实践并重”,耶鲁大学的“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这些都表明了它们是为何而生,因何而存。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塑个性,走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纵观国内外著名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他们在长期办学历程中都注重并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办学特色。比如美国烹饪学院的录取率为10%,与哈佛大学(9.3%)相近。哈佛大学举世闻名,美国烹饪学院也毫不逊色:全世界共有71位烹饪艺术家,其中7名毕业于美国烹饪学院。该学院有句名言:我们讨论美食,世界会聆听。在美国,类似的高等职业学校还有纽约服装学院,它培养了许多世界有名的服装设计师,而这些设计师的社会地位和声望都不亚于诺贝尔奖得主。
可见,特色就是质量、水平和优势,是一所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征。高职院校不同于普通高校,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有不同的特点。既不能把高职院校办成普通高校,更不能办成“千校一面”,而应从自身的条件出发,要根据自己的优势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优势重点学科,形成学科特色。办高职院校其实就是办专业学科培训,因为专业学科既能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又能符合市场需求。紧密围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出的新要求,构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特色,用专业品牌赢得市场,吸引学生。通过办出专业特色,破解“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难题,方能打造出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
二、稳健财务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财务稳健意味着高职院校将生存权操于己手,有效控制自己的增长和发展,保持行动灵活性和独立性。反之,不注重财务稳健操作,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大量贷款、开支无节制、浪费严重等,就会困死在资金的断流上。
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必须学习优秀企业注重财务稳健操作的做法,一是切忌盲目扩张,防止重复建设,基本建设量力而行。对投资项目投入与产出效益进行认真测算,充分论证,使投资风险降至最低,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二是贷款应坚持“适度贷款、确保重点、分步安排、提高效益、稳健操作、规避风险”的原则,综合考虑办学规模、项目效益、还贷能力等,确定合适的贷款规模。在预测未来的承受能力、偿债能力的前提下,适度向银行贷款。根据财务杠杆的原理,只有贷款投入项目的收益率大于贷款的利率时,才能带来收益,反之则成为负担。三是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稳定经费来源。四是节约开支,开源节流,把钱用在刀刃上。五是鼓励创收,可制定鼓励政策,可通过举办培训班、技术咨询、对外开放实验室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来增加收入。六是树立成本效益观念,提高办学效益。要以院系、专业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年招生计划、教学计划、物资计划、后勤计划等,参照上年度的实际支出水平,确定各专业每年成本、人才培养总成本、生均成本等目标成本,以此为基础作为年度教育成本进行控制,力求以最少的资金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三、培养“双师型”师资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办好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的显著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经过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基本形成了一支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师资队伍,从整体上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适应现代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
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前提,不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是无源之水,无魂之体,就不可能有创新、有发展。高职院校要向高层次推进,不仅要靠先进的专业设施和完善的实训基地,更需要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要在抓好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高水平、专业化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四、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产学研结合是世界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校企合作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校企合作公认为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最佳选择。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更好地为社会、企业服务。
校企合作如何突破过去“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实现双赢,是一个老大难。在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回报得不到保证,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积极,导致校企合作不普及,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发展。要使校企合作制度化,就必须保证企业在合作中的利益,才能真正使学校热跟企业冷这两大问题变成共赢,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积极推行产学研结合,构建学校、企业、市场共同培养人才的合作办学机制。要紧密依托行业、企业,走校企合作之路,变单纯订单教育向校企合作的深度广度掘进,充分利用企业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让企业参与高职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促进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紧密结合,实现供需关系的良性互动。
五、提高就业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以就业来衡量的。就业不畅,学生及家长就会对学校失去信心,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就业难还会带来招生难。长期这样,高职院校就可能出现“无米之炊”。不解决就业问题,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将是一句空话。
据调查统计,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左右。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不高的原因:一是专业不对口,问题可能是没有很好地进行社会急需人才的专业调研;二是“重普轻高”,用人单位追求高学历,将高职生拒之门外;三是有些高职毕业生对工作挑三拣四,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干基层工作。
高职院校要最大程度地提高就业率,才能增强竞争力。首先要广开就业门路。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导向作用,设立职业介绍机构,掌握市场信息,通过与职业介绍机构的信息联网,实现就业信息的沟通和对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要调整专业结构。高职院校学生的强项就是通过动手增长才干,精简学科性知识,加强实用性学习,强化动手实践。第三应打通升学通道,让优秀毕业生升入高层次的高职教育或普通高等教育。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只有专科,没有高职教育本科和研究生,毕业生的上升通道没有打通,只有少数毕业生经过考试可以专升本,大多数毕业生升学无望。 (作者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