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感觉统合训练在婴幼儿早期教育中运用的理论意义
2014-03-27董婷婷
董婷婷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儿童有着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而家长对感觉统合常识的认知率较低,这样导致了一大批儿童错失最佳训练的机遇,因此要提醒广大家长细心观察儿童的状况,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音乐感觉统合训练首先要测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程度,然后制定课程,再以音乐、游戏等形式让儿童配合感统器材参与,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儿童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音乐素养等方面均有所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音乐感觉统合 早期教育 感统失调
一、音乐感统训练在婴幼儿早教中运用的原因
(一)感统失调的儿童比例增加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展普通儿童感统失调状况的调查,主要是区域性调查研究,尚无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报告。任桂英、王玉凤曾报告(1995年):北京市学龄期儿童(1994名)感觉统合轻度失调和重度失调率分别为35.9%和10.3%。黄悦勤、刘宝花等报告(2001年):北京市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轻度失调和重度失调的比例分别为28.5%和8.9%。通过一些调查报告,可以发现我国儿童感统失调的发生率比较高,全国3~13岁儿童的感统失调率可能在10%~30%之间,男童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童,且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须引起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的关注。
(二)音乐感统训练可以有效地保护儿童的自尊心
音乐感统训练相比感统训练来说,有效地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直接进行单纯的感统器械训练会让儿童认为自己是问题儿童,产生自卑感或性格孤僻,从而妨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音乐感统训练结合音乐元素,将音乐形式自然的融入感统训练中,使枯燥的器械变得生动有趣,让儿童在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快乐的同时进行感统训练,具有双重训练的效果,也很好的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
二、音乐感统训练在婴幼儿早教中运用的方式和方法
音乐感统训练在我国尚没有特定、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感统训练康复中心或一些早教机构都是根据自己的特色来安排训练。
(一)对0-1岁的婴儿进行音乐感统训练的方法
由于0-1岁的儿童年龄较小,对0-1岁的婴儿的训练主要以家庭训练为主,家长可以利用家庭中的生活用品或自制的活动器械,通过与孩子一起听音乐、做游戏来训练孩子的各种感觉统合能力,同时家长与孩子一起互动的过程,可以增加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方法都是循序渐进的,家长不可急于求成,最后损害婴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对1-6岁的幼儿进行音乐感统训练的方法
对1-6岁的儿童可以去专门的训练中心进行,家庭活动的空间范围毕竟狭小,家长也没有专业的音乐感统训练知识与实践的经验,会影响幼儿最佳训练期。
首先,在课前要对每个参加训练的儿童进行问卷测试,包括测试、训练、评价、反馈等一系列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因此有助于指导教师设计出针对性强的训练计划和步骤,从而使训练更有效。
其次,在课中,应注意引起幼儿的兴趣点,可以用集体律动的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動性;通过音乐表现性的学习增强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快乐,使幼儿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用与之相符合的歌曲来做感统训练,在音乐刺激的同时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用乐器演奏来训练幼儿手眼的协调能力、抓举能力和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最后,课后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儿童许多的不良行为和心理都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生活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详细了解儿童的生活背景、自身发展的情况等,同时对家长的教养知识和教养方式进行指导。每周都要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询问儿童最近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课程的进度,同时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儿童的进步,给予表扬,增加儿童的自信心。
三、音乐感统训练在婴幼儿早教中运用的意义
第一,音乐感统训练不仅仅能改善感统失调的幼儿,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婴幼儿的音乐能力。如在训练中有节奏感的训练、音准音高的训练、强弱长短的训练、音乐表演创造力的训练等等。同时,音乐可以帮助儿童有效的控制情绪。在欢快的音乐中让儿童动起来,可以让他们情绪兴奋;在舒缓的音乐中让儿童做抒情缓慢的动作,可以让他们的情绪得到抑制。
第二,以往,在感统训练中,那种干巴巴的训练往往让孩子潜意识中觉得自己是个“问题孩子”,而音乐感统训练则是音乐训练与感统训练同时进行,重视从心理角度进行感统训练成果的延伸,避免了对受训者的心理伤害,有效地呵护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音乐感统训练具有趣味性和愉悦性,感统训练往往很机械,许多孩子感觉很痛苦,训练的同时产生了比较严重的焦虑,而音乐感统训练过程伴随着音乐,同时加进了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方式,使孩子们在很快乐和很愉悦的过程中完成训练项目。音乐感统训练中,由于所配套的音乐都是适合小朋友欣赏的音乐,而且训练活动中加进了欣赏环节,使孩子们在训练的同时加强了音乐审美能力。
但音乐感统训练还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运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材的统一、教具的设计、训练的流程、教师队伍等等,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及有关研究机构的作用,努力做好培养师资及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工作,为全面推广音乐感觉统合训练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尽快解决我国儿童感统失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任桂英等.北京市城区1994名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调查报告[J].中国心理卫生,1995,(02).
[2]黄悦勤等.北京市城区3~6岁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调查[J].中国心理卫生,2001,(01).
[3]赵亚茹.感觉统合失调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7,(02).
[4]刘晓莉.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现状及其干预实验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5]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