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前混个60分 就能入行, 现在不行了”

2014-03-27

南方周末 2014-03-27
关键词:周华健副歌李宗盛

南方周末记者 朱晓佳

口述 周华健

采访 南方周末记者

朱晓佳 发自嘉兴

故意给李宗盛听到,故意给齐豫听到

我们那一代创作人刚入行的时候,也觉得出头很难,你写了一首歌,该拿给谁听?当时唱片业内的人都喜欢去一家餐厅聊天喝咖啡。我就在那边唱歌。李宗盛常常跑到餐厅里面找其他圈内人,“我要打麻将,差一个,谁来?”他来了,我就唱大声一点、认真一点,给他卡带听。这样他就介绍我到滚石。

在滚石的时候,我先是以助理身份,莫名其妙写了一两首歌就自己唱了,然后故意每天在那边放。那时候我们制作部有个房间里,有张桌子,后面就是音响。那时候齐豫每次过来串门子,我就假装弄卡带,开始放。她问这是谁唱的,我说我唱的,刚写的歌,她说,你的声音可以去唱广告歌,我就这样去唱广告歌。后来整个一年半时间,我都在唱广告歌,几乎那阵子台湾所有的产品我都唱过,除了女性用品——那是齐豫唱的。

后来整个行业转变,你可以随时把作品摆到网上,我觉得年轻人幸福多了。可是当这个网站上已经出现了几万首歌的时候,谁会找到你的那一首?于是又兜回了我们那个年代的老路子:跑酒吧。

电脑出现后,做音乐变成了一件不遥远的事,想要个鼓就有鼓,想要个电吉他就有电吉他,每个人都可以写歌了。这时候你要再想出头,你的歌当然要很好听,或者你要唱的真的很不一样才行。我们以前可能混个60分就能入行,现在不行了。

最起码我还经历过唱片辉煌的年代,我还跑去香港当了一阵“天王杀手”(指当年周华健的唱片销量超过了四大天王)。当年我的专辑能卖到五六百万张,那迈克尔·杰克逊也只有2000万张嘛,我差得也不是很多嘛,大陆有10亿人口,我还是很有希望的。但是梦做完了,这个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

网络时代来了,整个唱片业因此失落了好几年,我也失落了好几年。现在一个歌手再好,都没有销量了,都只能在网上看点击量了。我才发现,原来我自己是幸运的。

你到底是不是这块料

有时候我会适度提醒我的学员,比如没卖出歌,写很多歌摆在抽屉,这个是很自然的事,谁不是呢?

有次我要在台北办一个小型的演出,去翻以前的卡带,那些当年我自弹自唱,想拿出去卖的歌。十几首歌放出来听,听完一首,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下一首、下一首”,最后终于挑到一首还算比较OK的歌。后来真的拿去演唱会上唱,发现其实连那首歌都不能听。我这回在“好歌曲”收的这盘专辑叫《江湖新能量》,其实一个歌的主歌怎么转到副歌,副歌应该怎么样,这都是需要时间,需要很多江湖经验的。

可能到五六年的时候,我才比较通盘地掌握了一些“江湖经验”。我从当助理时写一堆烂歌,到后来可以很幸运地出第一张唱片——当然那时提供给自己的,也是一堆烂歌。我记得是在做第二张唱片的时候,我才突然一下子了解,歌不是写给自己听的。我每天都在想,我这是个旷世巨作,这个音符这么转多好啊,但别人听了都无动于衷,然后你就觉得:你不识货,你不是伯乐……没用的。

有很多人喜欢说,我这首歌是写给自己的。可是你为什么要拿给我听?为什么想有共鸣?

我之前说一个歌手很重要一点是认清自己的实力,要知道我是不是有天赋干这一行。但人很难有自知之明。这是最难解的问题,谁都说我不行,我就行给你看,谁不想这样子?最后光耀门楣了,打你一嘴巴,谁不想这样?

我前两天看张大春老师接了个电话,对方问,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好作家?张大春这个人很急躁,说我哪儿知道,知道我就开班授徒了。你只能多写、多看、多听、多练习,但你到底是不是这块料,谁也不知道。然后电话就挂了。

我也有过很低谷的时候。2000年左右,突然有个新潮流来了,R&B、Rap出来了,我的歌写出来就是旧歌。就像写《红豆》的柳重言老师,他的歌里就有1990年代的味道,我和他是一样的问题。

我当时迷失过,试着学写说唱,学写R&B,又回到写烂歌的年代。大概两三年后,我发现不对,这个时候应该是要充实自己的时候,而不是抱怨。低潮期的时候我也没有每天躲在家里摔玩具、哭。我在自省,唱片我可能不能出了,可是现场演唱反而效果会很好,因为跟着我的歌长大的人已经工作、结婚了,他们都成了有消费力的人。这时候你看到有人带小孩来听我的歌,我就开玩笑说,我的歌迷比周杰伦的还年轻。

(南方周末实习生蔡佳茵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周华健副歌李宗盛
副歌:致爱米莉·狄金森
李宗盛的手势成龙的歌
Let Her Go
李宗盛的语文是谁教的
周华健:与洋妻一起吃苦的幸福
李宗盛的后台
李宗盛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