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办刊宗旨不断开拓创新
——热烈庆祝《蚕桑通报》创刊六十周年

2014-03-27徐俊良

蚕桑通报 2014年3期

徐俊良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坚持办刊宗旨不断开拓创新
——热烈庆祝《蚕桑通报》创刊六十周年

徐俊良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

浙江是中国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素有“丝绸之府”之美誉。从余姚河姆渡遗址(公元前4000年)出土的纺织工具和刻有纺织纹与蚕纹的骨盅,特别是湖州钱山漾遗址(公元前2750年)出土的丝线、丝带、绢帛等实物证明,至少在距今6000年前,浙江已大量养蚕並利用丝、绸。唐贞观元年(公元785年)仅越州(绍兴)上贡朝庭的品种即达数十种。宋端拱二年(989),浙江己成为全国蚕桑最发达的地区,杭州、明州(宁波)开设市舶司,扩大锦、绫、绢等丝织品的对外贸易。明万历四十年(1612)出口日本生丝130吨,主要是浙江的湖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起在宁波设置浙江海关,大量湖丝运销海外。同治十三年(1874年)起,日本多次从浙江引进蚕品种和湖桑等桑品种,並来浙江学习桑树拳式养成法和桑苗繁殖袋接法等。生丝更是我国近代的重要出口物资,浙江蚕业生产进一步随之兴盛,蚕茧产量在民国二十年(1931)曾达到6.8万t。但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国家的内忧外患,尤其是日本入侵对桑地、丝厂蓄意摧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产茧量下降到1.05万t,蚕业基础破坏殆尽。直至1984年产茧量才超过历史水平达7.015万t。1992年产茧14.10万t(亩桑产茧95.4 kg),创造了历史的最高记录。

浙江的蚕业教育,在全国也是最早的。在1840年、1856年两次鸦片战争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连遭失败,国势日衰,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弱肉强食,国家被蚕食鲸吞的危局,朝野有识之士,痛感中国与西方、日本在科学与教育上的巨大落差,认为欲振兴中华,必须革新政治,废除科举,仿效日本,采用西法,创办新学,培育人才。光绪二十三年(1897)杭州知府林启奏准在杭州金沙港创办了西湖蚕学馆,是为近代蚕业教育的开始。蚕业高等教育始于1927年8月1日成立的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蚕桑系,1928年改为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蚕桑系先后由留法归国专家、学者葛敬中、孙本忠、留日蚕桑学专家顾青虹、夏振铎、王福山、祝汝佐、吴载德等教授先后为系主任。为浙江乃至全国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蚕桑系同学会为联络挍友感情、进行学术交流,介绍科学技术,服务蚕业生产,还于1929年至1939年编辑出版了《蚕声》,刊载蚕桑系师生和校友的论文和译文,是为中国蚕业科技专刊之始。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发展蚕业生产的重视,发出了“大力发展蚕丝生产”的号召,给蚕农发放专项蚕业贷款,鼓励栽桑养蚕,建立蚕桑技术指导所,组织蚕种共同催青和稚蚕共育,指导和推广栽桑、养蚕、防病等先进技术。並推选栽桑、养蚕劳动模范,出席浙江省和全国劳模大会等,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的召唤下,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蚕桑通报》诞生了。

《蚕桑通报》自1954甲午年8月创刊至2014甲午年8月,刚好一个甲子。60年来,《蚕桑通报》始终坚持面向生产、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浙江蚕桑学会会员和全国蚕业科技人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为团结广大蚕业科技工作者、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开展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浙江乃至全国的蚕业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许多读者视为“良师益友”。今撰一联为贺云:“周甲数年华,普及科技促生产;弧辰逢世运,繁荣学术育人才”。由于《蚕桑通报》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内容科学、技术先进实用,被引用次数多,受到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省内外读者的广泛好评,1987年、1990年两度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期刊。作为对外交流和对外公开发行刊物,也受到了国外业者的重视,仅1989年一年发表的105篇文章中就有15篇被收入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NDEX数据库,占当年发表论文的14.3%。近年来,《蚕桑通报》在蚕桑学会理事会的领导,编委会和编辑室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下,不断克服困难,积极改革、努力创新,又取得了长足进步。

出版刊物是一项十分繁重的系统工程。如何办好科技期刊,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提高办刊质量是科技期刊工作者探索的永恒课题。以徃的经验告诉我们,办好一个科技期刊必须做到:

1 明确並坚持办刊宗旨和办刊方向

办刊宗旨对期刊的发展具有长久的指导意义。准确的办刊方向是办好期刊的前提。科技期刊的准确定位是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定要把握好刊物的学术方向和科学水平,坚持科学、严谨、创新、求实的学风和朴实、清新的文风,坚持百花齐放的办刊方针,努力提高刊物质量。

2 充分发挥编委会作用

编委会是期刊编辑出版的学术指导机构,他是由蚕业领域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应充分发挥编委会对办好刊物的指导、监督、咨询作用。

3 制定严格的审稿制度

一要坚持编辑室责任编辑对稿件的分类、初审,二拟用稿件需送相关专家细审、三要经主编或编委会开会终审,方能定稿。坚持三审制度是提高刊物质量的重要关键。审稿特别要注意稿件内容的科学性、真实性、实用性,应能给蚕业生产、经济建设、科技发展传递正能量。

4 广辟稿源,把握学术动态精心组稿

学会理事会应广泛发动会员积极投稿,大学四年级学生、研究生专题读书告、综述和研究简报、教师、研究生的科研报告都是很好的稿源。同时,根据本刊各期的要求,预约有关专家、教授,组织撰写有份量的专题论述。编委会成员是各研究方向的专家、学者,每位成员每年至少写一篇文章,起示范作用。

5 加强编校质量

编辑室责任编辑必须严格把关,坚决执行科技期刊相关的国家标准、必须做到文章的编排格式标准化规范化,所用科技名词术语、度量单位、数字用法、图表编排、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严格按标准规范化。使《蚕桑通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值此《蚕桑通报》诞生60周年之际,我们谨对《蚕桑通报》取得的辉煌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对蚕桑通报所作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作为蚕桑学会的老会员,和曾经参加过《蚕通通报》工作的工作人员,我热爱《蚕桑通报》,关心它的成长,为它的成功感到无比高兴。希望《蚕桑通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的要求,继续坚持办刊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刊物质量,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为我省、我国蚕桑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众人拾柴火焰高”。同时殷切希望各有关部门、广大蚕业同仁、蚕桑学会会员和读者朋友,继续给于关爱和支持。我深信《蚕桑通报》一定会更上层楼,愈办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