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与发展

2014-03-27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邓 殷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 东莞523083)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财富。“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文化,并在本民族与其他民族的相互交流中世代传承”[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在中国大地上绽放的古老而长青的艺术奇葩。久远的华夏文明、灿若星辰的各民族音乐文化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共同组成了中华文化的璀璨文明。

1 民族音乐面临的困境与发展现状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在世界民族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民族音乐的海洋”、“歌舞的故乡”、“音乐文化的活化石”……,这些不同的称谓都是对我国民族音乐形式和内容的精炼概括。然而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模式上,大多还是沿袭西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理论,对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复调及配器等知识的讲授,多是对西方音乐的照搬,而忽视了对自身民族音乐的发掘和运用。

从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对西方艺术几乎是如数家珍,而一旦涉及到自我民族的艺术文化,往往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东方文明的冲击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有人甚至做出了“中国音乐的未来最终将走向西方音乐的轨道上来”的论断,由此衍生出的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忽视,对我国民族音乐造成了一种沉重的打击[2]。翻开我国高校音乐课程教学大纲,西方音乐理论占据主流,而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却寥廖无几,尽管还有些院校在课程表中增加了《民族音乐》课程,但是对本土音乐及本民族音乐的教学仍然只是“穿插式”的,并未真正从课程设置上来关注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文化的尴尬境遇,以及日益“边缘化”趋势,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

2 我国民族音乐的独特内涵及深远的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中,因地理、生态、文化等环境的差异,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在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宝库里皑皑生辉。从“创世古歌”到“劳动歌”,从“情歌”到“婚嫁歌”,从“民族舞乐”到“民族器乐”,从“民族戏乐”到“民族曲乐”再到“宗教音乐”,从“独唱、独奏”到“重唱、重奏”,从“合唱、合奏”到“奏唱、舞蹈”等艺术形式的融合等[3],这些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民族音乐文化,构成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博物馆。

据统计,我国当前现存的民族山歌有30多万首,民族民间歌舞有近2万个,民族传统器乐器具达300多种,这些民族文化宝贵资源,已经成为各民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并成为民族文化的主要体现。如傈僳族的“盐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更有彝族民谚“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很多民族结婚、聚会、耕种、吊丧的过程中,甚至纠纷后都要纵情歌唱,并用歌舞来教诲子孙,用歌舞来睦邻团结,化解矛盾。同时,许多民族的人,从出生到去世都生活在民族音乐里,在歌唱中成长,在歌唱中离去,歌唱成了各民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和继承,不仅能够展现各地民族的文化特色,还能够从鲜活的民族形式上来传递独特的审美意境。如东北的二人转和湖南的地花鼓,一套锣鼓,一把胡,一支唢呐,两个角色,就能将人生的喜庆吉祥、爱情柔肠表演得淋漓尽致、欢畅不已。再如劳动号子,将各民族的劳动生活与复杂的韵律节奏融为一体,作为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典型,其在指挥劳动和协作互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较重的体力活,能够从呼吸的调节中来释放压力,在有节奏的呼号中被广大劳动人民所传承。

民族音乐的光华是璀璨的,“她”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审美素养,更是对各民族人民智慧的总结与寄托。今天的我们应该认真地总结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通过对民族音乐的认识来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用民族音乐来陶冶情操,增强自信,弘扬优秀民族瑰宝的历史价值;通过专业化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挖掘和整理民族音乐文化,来提高我国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民族音乐,让世界认识并接受我国民族音乐的艺术奇葩。

3 推进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发展对策

音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学习上,更需要从高校音乐教育实际出发,从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上来鼓励学生探索民族音乐文化,提升民族音乐文化修养。

3.1 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的收集与整理

民族音乐,尤其是少数民族音乐的收集与整理,需要在思想认识上给予高度重视,并通过具体可行的对策来加以保护和整理,挖掘和拯救音乐文化遗产。据调查,能唱“川江号子”的人已经不多了,素有“峡江号子王”的胡振浩已经80多岁,能够唱出200多首川江号子、20多种曲牌唱腔的陈邦贵也已经到了耄耋之年。另据对广西某地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能够唱出自己民族歌曲的学生也仅占少数。由此可见,对于民族音乐的挖掘与拯救工作刻不容缓。

3.2 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对民族音乐教材的编写与推广

教材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基础,开发出更多的民族音乐教材是高校民族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各高校要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民族音乐素材进行编辑整理,编写教材,并在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上加大民族音乐教学工作的力度。灿烂的民族文化、悠久的民族历史、丰富的民族音乐艺术形式,都是民族音乐教材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在民族音乐形式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各民族文化的特点,从思想上、民族特色上来突出民歌、曲艺、唱腔、曲目的文化特色。结合不同地域民族音乐的传承实际,各高校要从关注民族音乐本身的多元性上,开发本地民族文化传统特色,尤其是将高校音乐教育与地方民族音乐进行融合,通过区域民族文化的传承来丰富高校民族音乐教材。

3.3 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对民族音乐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是高校音乐教育的主体,要正确处理好西方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课堂的融合。一方面从西方音乐的引入中来拓宽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视野,以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从自我民族音乐的挖掘中来继承优秀的音乐文化内涵,并从重建人类文明的战略视角来弘扬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同时,针对我国的优秀民族民间音乐,高校可以在音乐课程设置上增设少数民族音乐课程,通过对祖国民族音乐的保护和继承,来凸显高校民族音乐的教育地位。比如适当融入乡土音乐教材,开设地方特色的音乐课程,促进民主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整体比重的提升。

3.4 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对民族音乐理论师资的引进和培养

对民族音乐的传承离不开拥有民族音乐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高校需要加大中国民族音乐优秀师资的引进。比如能够使用少数民族传统乐器进行演唱或表演的艺术人才,能够从民族音乐素材中进行创作的民族艺术家等,从而加强对民族音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在艺术采风中深入到民族地区,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通过收集、整理和研究来增强民族音乐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从民族民间挖掘艺人到校任教,或者通过开设现场表演和座谈会,系统地认识民族音乐文化,以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乐趣,增进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3.5 创新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模式,整合音乐教育资源

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关键是要在教学模式上转变思想,融入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高校除了正常民族音乐教学之外,还可以在民族音乐文化氛围的营造上面,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民族音乐形式,如组建民族音乐社团,在校园文化的构建中积极宣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如引入蒙古歌舞的豪迈与激扬,引入傣族舞蹈的纤细与柔美,通过不同民族歌舞曲目的学习,增进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传统[4]。

3.6 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对民族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与弘扬

民族音乐的弘扬离不开具体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特别是在少数民族音乐的弘扬上面,要从地域特色、文化背景、活动方式及宣传载体上进行全面分析,整理出适合高校音乐教育实际的民族音乐活动模式。如开展民族音乐实践采风活动,结合地域民族特色,在民族音乐采风中,一方面收集民族音乐素材并进行整理,另一方面通过组织民族音乐汇报演出,对优秀的民族民间歌舞进行传播和推广。

4 结束语

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融入与推广是渐进的,高校要在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民族音乐教育方式,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通过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展现各民族文化的传统美德,并活跃民族文化生活,增强民族意识上面挖掘和传承民族音乐的历史使命,推动民族音乐在高校课堂走向世界。

[1] 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 韦华峰.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J].学术论坛,2010,(10):17-21.

[3] 常晓菲.地方高师音乐教育乡土特色补充教材编撰探析[J].艺术教育,2011,(11):29-31.

[4] 陈蔚.少数民族原生态歌舞的审美特征[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15-117.

[5] 孙丽君.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民族音乐民族音乐
我们的民族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音乐
课堂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以《其多列》一课为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