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深石灰石矿开拓方案初探
2014-03-27邓必树
邓必树
(漳平市矿产工业公司, 福建 漳平市 364400)
1 概 述
矿区位于漳平市城东南隅,戴云山脉之南端,主要山系走向多为东西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地形属中年期的中低山,海拔标高210.00~616.00 m,最高洪水位206 m,气候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坡度一般10°~35°,浮土覆盖一般大于3 m,植被发育。
2 矿体赋存状况及开采技术条件
矿层赋存在栖霞组至船山组地层中,位于矿区北块段,东起49线,西至41线,南自F32断层,北界至1号岩墙。东西长600 m,延伸170 m。有9个钻孔控制,分布高程自+158.69 m至300.00 m,厚度变化在20~120.00 m之间,总的趋势是东厚西薄,北厚南薄。43线以西多见岩浆岩破坏,地层连续性相对较差。钻孔中共见1~7层矿,累计见矿厚度3.24~68.84 m,主要为大理岩,其次结晶灰岩和灰岩。
该矿体资源量估算高程为+201~+285 m,矿体的平均品位为CaO 51.82%、MgO 1.43%、SiO23.87%。矿层顶板一般为矽卡岩及第四系覆土,底板为矽卡岩或铁矿顶板。西部近铁矿顶板矽卡岩化程度较高,在1线和41线上有坑道钻KD41及KD1-1揭露,经化验其化学成分一般为CaO 32.21%~43.36%。
根据岩矿鉴定资料和野外地质编录观察,组成石灰岩矿石的矿物大部分为方解石,含量在85%~95%之间,含少量石英、硅灰石、白云石;泥质、炭质、铁质物等。 矿石主要呈细晶结构,其次为微晶结构、隐晶质结构。石灰岩矿石呈致密块状,具明显的层状构造,矿层为中—厚层状构造,单层厚0.1~1.00 m,局部大于1.20 m以上。根据不同矿体中矿石的矿物组合特征和矿物成份的差异可划分为3种不同矿石自然类型,略含燧石结核细晶灰岩、含炭质泥质细晶灰岩、纯灰岩。矿石矿物主要为方解石、石英等,致密坚硬。块状构造,属坚硬岩组。局部受构造影响,呈角砾状。矿体顶板以矽卡岩为主,花岗岩次之,底板以矽卡岩为主,花岗岩次之,工程地质岩组属半坚硬—坚硬岩组,围岩相对比较稳固。
3 开拓方案的确定
开拓方案应满足的基本要求:矿山基建工程量小;生产工艺简单;设备容易解决;不占良田,少占或缓占农田;不留或少留保安矿柱,减少自然资源的损失;基建投资省,但也必须注意减少生产经营费用;确保安全;确保能在设计任务书规定的期限内投产和达产。
选择开拓方案应考虑的影响因素:矿区地表地形条件;矿床周围岩层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矿床赋存条件;矿床的工业储量、矿石工业价值、矿床的勘探程度、远景储量及矿山企业的规模、服务年限等。
开拓方案的确定:综合考虑矿区的地形地质、矿体赋存状况及开采技术条件、矿区原有井巷工程存在状况、矿床的勘探程度及运输设备的类型、最高洪水位、有足够的工业场地等因素,兼顾小型矿山的开采技术水平和设备装备水平,确定采用平硐开拓方案。
4 主要设计参数的确定
开拓工程拟从矿区西南侧铁路下方214 m水平涵洞口往北东40°左右掘进平硐到达220 m中段水平,做为矿山生产运输主平硐;从矿区西侧240 m水平往北东140°左右掘进平硐到240 m中段水平,做为矿山总回风平硐。
根据无轨运输设备外形尺寸,确定主运输平硐为三心拱,巷道宽4.5 m、高4.7 m,净断面积19.73 m2,设排水沟;总回风平硐巷道宽3 m、高3 m,净断面积8.37 m2,设排水沟;根据无轨运输设备的类型和运输量的大小,确定坡度为3‰~5‰;采用混凝土路面,为保证质量须一次进行浇灌混凝土。每间隔100 m设一会车道,长度15 m,巷道加宽2 m。根据地质报告中所述工程地质条件,井下矿岩总体稳固性较好,井巷工程一般不支护,仅硐口及破碎带需采用混凝土支护,支护厚度300~350 mm。
5 井下运输
拟采用机动灵活的矿用自卸汽车运输,即井下矿石经铲运机装至自卸汽车,由主运输巷道运出地表后直接销往水泥厂。掘进废石排至堆碴场内,部分用于维修公路(回采过程的废石可直接堆存在采场内)。材料、设备均由汽车经平硐运达各作业点,人员由平硐出入。
6 平硐开拓的优点
(1) 平硐运输比井筒提升简单、安全、可靠、运输能力大,运输成本低。
(2) 主平硐以上各中段的涌水可通过斜坡道自排到主平硐,经水沟自流排到地表,无需安装排水设备和施工相应的硐室,排水费用低。
(3) 不需要提升设备及提升机房或硐室,也不需要建筑井架或井塔,没有复杂的井底车场巷道。
(4) 施工与维护简单,掘进速度快,基建时间短,投资少,经济效果好。
(5) 主平硐以下的石灰石资源,可从平硐进行深部开拓,对上部生产基本上没有干扰。
7 结 论
该矿山地质工作程度偏低,建议矿山在开拓、开采过程中,要加强矿山的地质勘探工作,提高矿石的储量级别,以便更好地指导矿山安全生产,减少工程投资浪费,以利于矿山下阶段的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编写委员会,《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矿床开采卷[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2]《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编写委员会,《新编矿山采矿设计手册》井巷工程卷[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3]福建省闽东南地质大队,福建省漳平市大深矿区水泥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R].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