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医学应急救援专业救护分析

2014-03-27袁志芳

重庆医学 2014年35期
关键词:灾害救援应急

袁志芳,刘 筑

(武警重庆市总队医院400061)

随着各种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的频繁发生,国际减灾、救灾、消灾形势日益严峻,灾害应对和灾害救援研究受到空前重视,灾害频发背景下,灾害应急救援护理工作对护士人员配置、能力培养、组织训练提出更高要求[1]。本文综合国内外灾害医学教育、灾害医学学科建设、灾害救援体系建设和灾害医学护理救援实践经验,提出灾害医学应急救援行动中护理专业技术模块需求,以加强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满足国家部队建设和灾害医学应急救援需要。

1 国内外灾害医学及护理发展状况

1977年,德国的鲁道夫·弗雷尔(Rudolf Frey)发起并成立了急救与灾害医学俱乐部——美因茨俱乐部(the club of mainz),开始设计现代的救援系统。1985年更名为世界急救和灾害医学协会(World Association for Emergency and Disas-ter Medicine,WAEDM),标志着现代急救和灾害医学概念的开始。1988年,英国的皮特·巴斯克特(Peter Basket)和罗宾·韦勒(Robin Weller)联合编著的《灾害医学》(Medicinefor Disasters)出版,成为灾害医学的首部理论著作。1989年12月,第44 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从1990年1月1日起,将20世纪最后10年作为“国际减灾10年”,旨在通过国际上的共同努力,将世界上的各种灾害造成的损伤减轻到最小程度。在灾害医学教育方面:开设大学灾害医学教程;1986年,美国各州、市建立培训基地与中心;德、日、澳、意等灾害急救教育普及化。在灾害医学学科建设方面:开展受灾人群综合系统医学救助,灾害医学学术研究开展了现场化、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跨国界的灾害救助;灾害救援体系建设方面美国成立了国家灾难医疗体系(National Disaster Medical System),实现军民、军队机动救援相结合。在灾害护理和康复方面,世界各国的护士协会发挥重要作用。2004年印度海啸救援中,西太平洋地区的护士表现出色,斯里兰卡护士协会为灾民提供避难所,印度尼西亚护士协会提供安全的工作设施设备,泰国护士协会为灾民提供咨询服务;国际护士协会发表声明《护士与灾害的预防准备》,护士是灾害救援的协调者,与团队成员、医疗保健部门和相关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出了将灾害预防准备纳入护理教育计划的主张。

1996年,美军护士在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广泛认可,特别是在伤员集中点(Casualty Collection Point,CCP)协助红十字会开展相应的工作,同时联合紧急救援的相关机构、州政府、地方政府等救援机构一起提供协作性的救援工作;在组织训练方面,护士通过专门的救援场地训练,加强个人在各类环境中的生存技巧的培训;美军提出,专业的训练内容还要拓展到对需要照护者的鉴别和管理以及对相关仪器设备的维护等多个方面。1999年,英国展开对救援和灾害健康教育专业化的教育和培训,采取实际训练和虚拟训练方式,参照高等教育机构(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e,HEI)、非 政 府 组 织(Non Government Organisation,NGO)及军队健康照护中心(Military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MHP)相关要求进行培训。

我国灾害医学发展较为缓慢,在灾害医学教育方面无系统的教育课程与规划,医务人员的教育相对落后,救助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灾害医学研究和全民教育存在严重不足;在灾害医学学科建设方面,政府的社会化、网络化、系统化、普及化协调机制差;在灾害医学体系建设方面,1995年出台了“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1年,成立了“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中国国际救援队;2006年,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我国的灾害护理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亟待提高,各大院校均未开展相关课程,无灾害救援护士认证及培养[2]。所以急需培养和造就科学、专业、规范的灾害救援护士队伍。

2 我国灾害发生情况及国内外救援需求状况

近10年,我国遭受的大型自然灾害呈明显增多趋势,1998年南方遭受罕见的大型洪水灾害,受灾人口上亿,死亡2000多人;2003年爆发非典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几万人死亡,几十万人受伤,国家遭受特别重大经济损失。大灾面前急需军队卫勤人员广泛参与抗灾救援行动[3]。美军尤其重视军事化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其《联合作战纲要》中明确规定,抢险救灾行动在美国总统或国防部长指令下在美国本土地区、美国在海外的领地或海外地区进行计划和实施。因职能划分明确,美军能确保在24 h 内迅速启动危机反应机制。而俄罗斯的经验是,在大的自然灾害面前,灾后数天内医疗救援的现场指挥和组织工作完全由军方来领导。许多国家军队医院相继设立长期战备医疗机构——特种医疗部队,以便发生灾情时能快速进入灾区。

3 灾害应急救援实践救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克里米亚战争中南丁格尔和她的护士团队将伤病员病死率从42.0%下降到2.2%,可见护士对救援工作非常重要。灾害救援方面,护理人员不仅要挽救生命,其个人防护、相关伦理及法律知识掌握、提升灾害医学方面能力、做好知识传播都是必备的能力[4]。社会有责任和义务来完善减灾、防灾的应急工作,护理人员是灾害救援的全程参与者[5],灾害救援护士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展开灾害救援专业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工作。近年国内外对此进行研究和实践,获得宝贵经验。但还存在灾害救援专业护士缺乏,灾害专业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灾害救援继续教育不够系统等问题[2]。同时,医学救援实践中得到启示,应该看到我国自然灾害救援体系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应从课程建设、规范制订、专业培训、器材研发和物资储备等多个方面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制订灾害医学应急预案,规范界定分级救治范围,明确物资、人员配置方案和支援需求;加强专业理论和临床技术研究,加强急救队伍建设和设备器材研制,方能满足平、战时批量伤员救护需要。如建立全国性的伤员转运体系和机制,制订伤员跨省区转运的运输工具选择、装备物资配备和陪护人员标准等技术规范,制定全国统一的伤票和转运病历[6]。在灾害护理专业建设方面,应规范灾害救援护理专业技术标准,开展常态化培训演练,加强培训课程标准化建设,建立并完善专业培训机构,开展系统化的模拟训练和演练,使灾害救援专用病区建设、人员培训、设施配置和能力建设达到灾害救护需要,全面提高护理专业灾害救援能力。

4 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专业救护的思考

灾害救援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多力量的紧密配合才能圆满完成任务。灾害救援医学队伍结构、人员、知识、技能、装备、运行均面临挑战[7]。军队医院、武警医院是灾害救援的有生力量,应紧密贴近使命任务,深入研究探讨重大灾害应急医学救援规律,加快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1)加强灾害医学救援力量内涵建设,提高医学救援组织管理能力。内容涵盖医学救援力量组织领导、人员编组、信息收集处理、技术支持、生活保障、药品器材供应、车辆和其他物资的储备以及平时演练等。(2)加强国家应急医学救援专业力量建设,提高医学救援整体技术实力。如抽组专业人员和骨干队伍,配备救护直升机、专用卫生飞机、快速舰艇等专用卫生运力及携行急救设施,开展实战化演习和专业训练。(3)加强灾害医学学科及人才建设,提高医学救援队伍整体素质。突出基础训练,打牢专业基础;突出卫勤演练,提高保障实力;加强实战训练,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做好物资储备,确保战斗实力。

在应急救援护理队伍建设和专业管理方面,应全面注重理论和技术层面的培训和实际演练,加强实践层面的经验总结,在大灾面前展示护理队伍救援实力。(1)建立灾害救援专业救护培训体系。如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系统框架下,探索灾害应急救援护理需求规律,设置灾害救援护理培训机构,设立灾害应急救援专科护士,加强专科护士认证和培训工作。在专科护士培训方面,建立相应的专业技术培训操作考核标准,确立培训周期;在专科护士管理方面,按照素质能力要求,与国内相应专科护士一样,在急诊、重症监护室、骨科等承担相应工作。(2)加强灾害救援护理功能模块建设。建立灾害医学救护临时病区配置标准,设立灾害护理专业模块构成要素与结构标准,加强灾害应急救援的适应性训练;在护理人员和专业能力建设及组成方面:建立人员配置标准,做好灾害救援护理组模块化抽组及相应培训工作,建立相应的工作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依据救援要求,加强专业训练以适应不同自然条件和作战环境下灾害救护需要。(3)加强多学科协作条件下灾害救援护士的专业能力建设。灾害救援护士承担着灾害救护、心理咨询、医疗协助、伤员转运、秩序恢复等多个层面的工作,对其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均充满挑战,灾害救援护士需要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实践技能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还要具有良好的协作沟通能力,优化护士培训方案,注重专业能力建设才能适应灾害救援护理需要[8]。(4)加强灾害救援护理工作研究。结合灾害救援护理理论和实践需求,探索研究国内外灾害护理原则及相关运作模式,加强灾害救援护理器具和特殊环境条件下护理技术的使用研究,解决灾害救援中护理理论和技术层面的问题,在灾害护理教育,灾害早期、中期、灾后重建护理,灾害护理伦理问题,灾害康复护理和心理干预方面加强探索和研究。

总之,灾害医学应急救援工作任务艰巨,护理人员担任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多重角色并赋予计划交流、检伤分类、恢复公众健康能力等要求[9]。因此,护理队伍建设、护理培训机构设立及护理学科不断完善和发展,均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灾害救护技能,提高救援实力。全面加强灾害救援护理队伍专业能力建设是积极挽救伤者生命、圆满完成灾害应急救援专业救护任务的重要保障。

[1] 张慧捷,孙玫,宋晨婕,等.全专业适任护士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1-633.

[2] 代志敏,方琳,蒲敏.我国灾害救援护士培养的思考和探讨[J].当代医学,2010,16(33):131-132.

[3] 张雁灵.地震灾害批量伤员医学救援的组织与实施[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2,37(1):1-5.

[4] 黄叶莉,李书梅,王玚,等.文献回顾分析法总结灾害救援中的护理能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9):20-22.

[5] 管晓萍.对灾害救援护理培训的两点建议[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8.

[6] 张连阳.加强汶川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的经验总结[J].创伤外科杂志,2008,10(5):385-387.

[7] 张军勇,丁迎周,张美进.军队医院灾害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的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2,19(1):57-58.

[8] 张慧捷,孙玫,宋晨婕,等.全专业适应护士在地震灾害救援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31-633.

[9] 刘逸文,成翼娟,廖燕.从汶川地震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我国灾害救援护士的培养[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598-599.

猜你喜欢

灾害救援应急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紧急救援
3D打印大救援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