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60例疗效观察

2014-03-27邹耀武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干姜泻心汤脾虚

邹耀武

(山东省菏泽市中医医院, 山东 荷泽 274035)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明显增加。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下,全国14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约4310万,城市约4930万。我国可能已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在我国治疗糖尿病除了按照指南中规定的标准之外,还有很多人选择传统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中医可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体质,如痰湿体质、痰浊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等,辩证施治,改善患者体质,从根本上改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土壤”[2]。笔者于2012年12月—2013年6月,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理念选用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清泻胃热,健脾和中治疗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120例均为本院内分泌科患者,住院98例,门诊2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22例,女38例;年龄44~82岁,平均(66.0±6.7)岁;糖尿病病程5 a~18 a,平均(12±2.8)a;对照组60例,男25例,女35例;年龄44~83岁,平均(67.0±8.5)岁;糖尿病病程4~18 a,平均(11±3.6)a。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与辨证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采用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3]。中医辨证标准: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4]制定。临床具有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脉络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

1.3 纳入标准 (1)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中医辨证主证属于脾虚胃热(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心下痞满、胀闷呕恶,呃逆,水谷不消,纳呆便溏,或肠鸣下利,或虚烦不眠,或头眩心悸,或痰多,舌淡胖,舌下脉络瘀阻,苔白腻,脉弦滑无力等)可以使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患者;(3)除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当次治疗记录外,还至少有一次或一次以上后续治疗记录。

1.4 排除标准 (1)排除住院诊断合并心肌炎、心包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电解质失调等心脏疾病者;(2)合并肾动脉狭窄、急性代谢功能紊乱,严重心、肝、脑并发症须紧急救治者;(3)妊娠、过敏等不适合于接受本治疗方案者;(4)年龄大于85 岁者;(5)资料采集期间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分析的患者;(6)不合作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糖尿病、冠心病教育,严格的饮食控制、情绪稳定、适当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常规治疗,使血糖控制在空腹<7.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同时给予拜阿司匹灵100 mg,每日1次口服、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6~10 g,黄芩8~10 g,黄连10~20 g,党参10~20 g,干姜5~10 g,人参8~10 g),并随证加减其他药物,每日1剂,每次150 mL,4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治疗结果。

2.2 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根据临床实际选择6个主要症状,分别是倦怠乏力、口干口渴、心下痞满、胀闷呕恶,水谷不消,纳呆便溏。分为消失(计1分)、减轻(计2分)、无效(未消失或加重,计3分)3 级。②治疗前后血糖(主要是空腹血糖及餐后2 h)变化。③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变化。④安全性指标: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

2.3 疗效标准 中医症状评分参考2007年《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4]制定,同时将从患者的资料中筛选出现频率较多的症状种类以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分支确定:无症状=0分,症状轻或偶尔出现=1分,症状明显或持续出现=2分,症状严重=3分。分值采用尼莫地平法。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4%;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69%;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3 结果

3.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及改善情况 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及改善情况 n(%)

3.3 安全性观察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处为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是因为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邪气乘虚而入,盘踞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不通,阴阳升降失和而成。而消渴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饮食不节,运动不足,脾气亏虚,而至脾虚乏力,胃热中满,胀闷呕恶,中焦失运,阴阳升降失和,气机痞塞不通而至血糖升高。故运用半夏泻心汤以辛开苦降,清泻胃热,健脾和中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黄连、党参、干姜、炙甘草组成。炙甘草具有健脾补气的作用,但近年来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效成分中含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质[5],这种物质会促使血糖升高,因此本方治疗消渴病时去炙甘草,改用人参。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其性辛温,有散结除痞之专长,直接针对痞证中焦阴阳升降失和,气聚而痞满的病机特点。同时半夏与辛热之干姜一起配伍苦寒之芩连而成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之剂,苦辛并用调其升降,寒温平等调其阴阳,坐镇中焦而和解上下。同样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这一类的方剂当中,张仲景同样使用了半夏,均取其辛行温通,滑利走散,除痞散结,而用于治疗心下痞证。故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四》“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干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方中人参、干姜作用于脾以温中补虚;黄连黄芩作用于胃以清泻胃火。2组药物寒温并用、辛开苦降,清泻胃热,健脾和中。同时现代研究证实黄连、人参等药物的主要成分具有一定的降糖作用[6]。

本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治疗方法与半夏泻心汤联用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1)、症状积分有明显改善(P<0.01),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波动幅度较小,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治疗脾虚胃热型消渴病在传统常规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减轻,可平稳降低血糖水平,低血糖反应较少,且安全有效,易于耐受。当前,医学临床研究的新趋势是基于真实世界的实际应用型临床研究。笔者主张采用“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研究模式,而不是“从实验室到临床”[7]。本研究在基于真实临床中并存的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药干预,即看似随机对照试验,但里面却蕴含了大量的真实临床行为和数据反映,其评价的指标主要是紧扣治疗需求的临床症状评价,并具有诊疗方案探索性质。因此,本研究结果更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1.

[2]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4-275.

[3]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0;8(1):5-7.

[4]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68-173.

[5]张宝恒,张绍苁.甘草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及免疫抑制作用[J].生理科学,1984.4.

[6]金末淑,陈欣燕,姬航宇,等.仝小林教授运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治疗型糖尿病辨证要点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1):32-34.

[7]刘保延,胡镜清,谢雁鸣,等.中医药学现代个体诊疗体系建立的构想与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3,5(1):1-6.

猜你喜欢

干姜泻心汤脾虚
辨证仍是中医之魂——从小泻心汤止血说起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浅谈干姜在热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