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
2014-03-27王碰治郑建华许伟雄
王碰治,郑建华,许伟雄
(解放军第180医院检验科,福建 泉州 362008)
输血是临床中抢救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对患者进行输血过程中有效的配置相同血型的血液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有效的降低输血过程中感染也是输血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在临床输血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有输血感染和医疗纠纷的情况发生,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医院与患者之间的相互利益。因此,临床中如何有效降低患者输血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降低院内感染,在医院的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对输血前患者相关的感染性相关的指标进行全面分析,能有效了解患者输血前的健康状况,并能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避免输血感染情况的发生,同时也能有效维护医院与患者的共同利益,降低医疗事件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解放军第180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输血患者1500例,其中2010年1~12月、2011年1~12月、2012年1~12月,各500例。其中,男783例、女717例,年龄19~88(56.3±2.3)岁;内科患者320例,外科患者458例,妇产科患者314例,感染科患者325例,肿瘤科患者83例。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 患者均在输血前进行静脉采血5.0 mL,且无需抗凝处理,并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半径为13.5 cm,3000 r/min离心 10 min,有效分离血清后将其置于4 ℃环境下备用,在1 d内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1]。
1.2.2检测方法 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HBsA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HBsAg含量(试剂由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正常范围:0.0~0.5 μg/L。②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首次检查采用ELISA法测定抗-HIV含量,复查采取快速法试剂进行检测(试剂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所生产)。正常值:抗-HIV为0.0~1.0 s/co。③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检测:采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HCV含量(试剂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正常范围:0.0~1.0 s/co。④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采用ELISA法测定抗-TP含量(试剂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所生产)。采取梅毒螺旋体微粒凝集试验进行梅毒确诊的分析,且需要的TP-PA试剂主要由日本富士瑞必欧株式会社所提供,正常值:1:40以下。本研究所有操作均严格的按照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2-3]。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50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12.0%、0.67%、0.2%、1.1%。不同年份间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14,6.20,7.13,7.33,P<0.05)(表1)。
表1 1500例输血前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抗-TP阳性率 [例(%)]
HBsAg:乙型肝炎病毒;抗-HI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C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TP:梅毒螺旋体抗体
3 讨 论
临床中经血液进行传播的疾病相对较多,常见的感染性病原主要有HBV、HIV、HCV、梅毒螺旋体等引起[4]。有效地控制输血环节,对预防与控制输血性相关疾病中显得尤为重要。有资料报道,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发生率不断增加[5]。随着人们对输血的不断认识,输血安全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一旦出现有血液传播性疾病将直接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院内工作人员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概率将大大增加。
加强对患者输血前或手术前感染性指标的分析,可有效地了解其感染情况,并能对阳性血液而污染的医疗器械或其他物品进行相关的灭菌与消毒,从而有效地降低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对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感染指标的分析能对相关疾病进行诊断,从而有效避免和其他的疾病发生混淆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6]。与此同时,对患者输血前的相关感染指标检查可使患者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有全面的了解[7]。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500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抗-TP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12.0%、0.67%、0.2%、1.1%。这一检测结果与王李洁等[8]的研究一致,HBsAg的阳性率较高。而本研究结果显示,抗-HIV阳性率和抗-TP阳性率均在逐年增加。由此分析,梅毒感染在近年来中呈现上升的趋势,而且这一结果与梁廷中[9]的研究一致。因此,临床中加强对输血前相关感染指标的分析,能有效了解其感染情况,并有效杜绝输血感染情况的发生[10]。
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感染性病原的检测过程中,需要有效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由于在对感染性疾病的检查过程中均存在有“窗口期”和受到检测试剂的限制,导致在检测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漏检的情况发生。因此,在检测的过程中常采取敏感的试剂进行全面检测[11]。
随着人们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医院中发生医疗纠纷的事件也在不断的增多。因此,临床中加强对输血患者血源性相关疾病的指标检测显得尤为重要[12]。从医院和患者的双方利益出发,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分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从患者的角度来说,加强对患者输血安全的控制能够有效的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并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3]。而从医院的角度分析,有效了解患者输血前的状况,能够避免与预防院内感染的情况发生,并对预防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14]。在医院的治疗过程中,有效预防院内感染是整个医院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加强对输血前患者感染性相关指标的分析,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在对患者输血前的检测结果分析,能够有效提高医护人员和患者对血液传播疾病的认识,从而能够积极的做好预防工作。同时,也能提醒医护人员加强自身的保护,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规范操作,从而提高医疗安全,并能对出现有职业疾病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治疗与处理。一旦在输血后出现有感染而造成医疗纠纷时,可以将输血前的检测结果作为证据,有效维护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利益[15]。
综上所述,加强输血前的感染指标分析能够有效降低医疗纠纷,并降低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与临床意义。
[1] 陈冬莲.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12(4):533-534.
[2] 佟雪松.928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的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0,21(16):498-499.
[3] 任艳丽,李春华,陈金美.受血者输血前相关传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北京医学,2007,11(2):312-313.
[4] 宁立芬,张静姗,刘俊,等.1242例受血患者输血前相关病原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2008,22(04):555-556.
[5] 黄波.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2):186-188.
[6] 董志辉,张东生,袁粉梅.16241例住院患者HBsAg、抗-HCV及抗-HIV检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13(14):855-856.
[7] 韩选伟,胡同平,张文兰.10681例输血前、术前、产前患者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查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22(5):452-453.
[8] 王李洁,刘风华,刘香.输血患者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22(8):567-568.
[9] 梁廷中.40279例患者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1,22(2):445-446.
[10] 丁海明,柯培锋,周华友.患者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及其意义[J].广东医学,2012,22(12):566-567.
[11] 崔健丽,赵云学,丁旭,等.输血及手术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与意义[J].中国临床研究,2010,21(7):645-646.
[12] 闭雄杰,谢苇.患者输血前五项传染性指标检测19326例结果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3(19):855-856.
[13] 彭蓉.2126例受血者输血前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3(7):673-674.
[14] 严根兴,沈翠芬,邹伟华,等.临床患者输血前传染性标志物的检测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1(6):611-612.
[15] 王春莉,惠艳丽.输血前四种血源传播性疾病检查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1,22(3):34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