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设立的军事指导委员
2014-03-27陈予欢
陈予欢
1927年7月8月,国民政府在南京筹备复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下令在广州黄埔军校的第五期学员赴南京举行毕业典礼。同年8月15日,黄埔军校第五期第一、二、六大队学员共1480人在南京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大操场举行毕业典礼。11月5日,军事委员会颁令将军校改名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方认为教育是国家之百年大计,而军事教育又更有胜于此,为适应未来国际间紧急局势之演变,故对军事教育内容不断革新,军校办学领导层组成人员亦重新作出部署与聘任。1927年12月28日,军事委员会复令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设立上层军事教育指导,选派部分有军事教学实践经验的高级将领组成“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指导委员”。黄慕松、葛敬恩、陈仪、周亚卫、冯轶裴、李鼐、方策、钱宗泽、李铎、张修敬等十位将领曾任军事指导委员。笔者参照黄埔军校史料,将这十名军事指导委员作简要介绍。
一、民国边政外交里手,高等军事教育专才——黄慕松将军
黄慕松(1884—1937),别字承恩,广东嘉应府人。早年肄业于汕头岭东同文学堂,后转入广东武备学堂就读,毕业后被北京政府军咨府选派赴日本留学,1905年10月获得所在省督府官费保送,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在学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工兵大队实习,1906年6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07年11月毕业。回国后,任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教官、监督。辛亥革命爆发后,参与广东的革命党军事活动。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率部北伐作战至南京。1913年1月,任国防考察委员,奉派赴蒙古、新疆考察边疆政务。1914年返回北京,任北京政府陆地测量局局长。后再度赴日本留学,考入日本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深造。毕业后赴英国留学一年,后在德国、法国研究与考察两年。回国后,任北京政府外交部中俄界务公署参议,中俄会议专门委员,交通部路线审查委员会主任,军务善后委员会委员。1924年9月,被北京政府陆军部晋升陆军少将,同年返回广东供职。1925年9月,被北京政府陆军晋升陆军中将。1927年1月,任广州黄埔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高级班副主任,同年12月,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后奉派英国出席万国航空会议等国际会议,并任国际军缩会议中国代表团专门委员等职。1933年4月,任新疆宣慰使。1934年1月,奉派赴西藏任致祭达赖专使,并代表国民政府主持册封大典。1934年1月,特任致祭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达赖喇嘛专使。1934年3月,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1932年至1936年,兼任陆军大学兵学研究院兼代院长。1934年至1936年,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第十期至第十一期后半期)。1935年4月4日,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1936年7月,“两广事变”后,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兼任广东全省保安司令部司令官,到职不足八个月,于1937年3月20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二、现代军事制度、航空事业开拓者,军事教育、军史编纂先驱——葛敬恩将军
葛敬恩(1889—1979),别字湛侯,浙江嘉兴人。他从浙江武备学堂毕业后,任浙江陆军小学堂教习。1913年12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学习,1916年12月毕业。1919年11月,考入日本陆军大学第十四期学习,1923年12月毕业。回国后,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司令部参谋长等职。1925年,随浙军参加对奉军的作战,任孙传芳部联军徐州总指挥部参谋长。1926年10月,作为孙传芳代表赴南昌晋见蒋介石,代表浙军归附,他本人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同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随军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3月,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本校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 1928年11月,任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1930年3月,免除参谋本部参谋次长职,调任青岛特别市( 相当于中央直辖市) 市长,同年6月免市长职。1931年8月,任蒋介石代表,奉派与鲍文樾( 张学良代表) 赴太原敦促阎锡山、冯玉祥下野出国。抗战爆发后,闲居上海寓所。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8月奉派随同陈仪赴台湾接收,任国民政府台湾行政长官( 陈仪) 公署秘书长,兼任国民革命军派赴台湾前进指挥所主任,负责台湾日军受降及军政接管事宜。1947年5月,被聘任国民参政会第四届参政员;1948年5月,当选为行宪第一届立法院立法委员。1949年,联络上海和香港两地立法委员50余人通电脱离国民政府,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民革上海市委委员;上海市第二、三届政协委员、第四届政协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79 年10 月11日,因病在上海逝世。
三、民国军政事务专才,高等军事教育与理论开拓者——陈仪将军
陈仪(1883—1950),别字毅,浙江绍兴府人。1883年5月3日,生于绍兴一个世代商绅家庭。1902年,考上浙江官费留学生,先后就读于日本陆军测量学校、日本陆军炮兵射击学校第四期,1903年在日本加入光复会。1905年,再获得官费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成城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炮兵大队实习。1906年1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五期学习,1907年11月毕业。回国后任北京政府陆军部二等课员。1911年,武昌起义时,参加浙江光复军事活动,任浙江都督府军政司司长。1914年,应召到北京,任北京政府总统府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参议。1917年12月,三赴日本留学,考入日本陆军大学第十三期学习,1920年10月毕业。1921年,回国后经营实业,后返回浙江从军,1924年9月,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1926年9月,任浙江省省长;同年12月,率部归附国民政府,被推选为浙江省政府委员、主席。1927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十九军军长;同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29年4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兵工署署长;同年5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代理部长,同年8月免职。1934年1月,任福建省政府主席。1941年8月28日,免福建省本兼各职,任第三战区第二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参加抗日战事。1945年5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任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二十期至第二十一期)代理校长。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任台湾省行政长官,9月兼台湾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负责台湾日军受降及接收事宜。1947年2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二级上将;同年4月,因台湾发生“二二八”事件而去职。1948年1月,再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同年6月,任浙江省政府主席。1949年1月,因策反汤恩伯部未遂,2月23日被捕入狱,后押解台湾监禁。1950年5月18日,在台北以“通敌叛国罪”被枪决。
四、现代军事学活辞典,民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周亚卫将军
周亚卫( 1889—1976),原名信文,别字振家,浙江嵊县人。1889年3 月29日,生于嵊县城内一个官宦家庭。1906年春,考入浙江陆军弁目学堂,在学期间加入光复会,1908年秋毕业,任保定陆军速成学堂教习。后返回浙江新军服务。辛亥革命爆发后,随陆军新军标营参加光复杭州之役,后任浙江陆军第一师司令部副官,步兵营营长。1913年12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毕业后赴日本留学,考入日本陆军大学第十三期深造,1919年冬毕业。返回北京后任陆军大学教官,北京政府陆军部军学司教育科科长, 任北京政府陆军部陆军少将。1922年12月,再赴法国留学,考入法国陆军大学学习。1925年秋回国,应张作霖邀请入奉军服务。一度兼任预备军军长,参加奉军对北伐国民革命军的作战行动。1928 年12 月,东北易帜后,被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为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副监,未赴任。1929年4月,由张学良保荐,被南京国民政府发表为国军编遣委员会编组部副主任,负责东北军接受中央编遣事宜;同年秋,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指导委员。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随东北军退入关内,旋赴南京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副监。1935年4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初,训练总监部改为军事训练部,任该部校阅委员会委员。不久接杨杰任陆军大学( 1938年至1940年第十四期正则班后半期) 教育长,主持陆大内迁贵州遵义事宜。在任期间主授军事学理论课程,被陆大及其学员誉为“军事学活辞典”,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少数几位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之一。抗战胜利后,在重庆参与恢复“光复会”组织,兼任副会长。1946年7月,退为备役,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寓居。1949 年6月7日,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登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高级军训部研究室主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政协特邀代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1954年12月起,连续当选为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 年8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五、北伐战争、中原大战著名将领——冯轶裴将军
冯轶裴( 1892—1931),原名宝桢,广东新会人。1914年11月,保定军校毕业后,返回广东入粤军服务。1917年1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学习, 1919 年12月毕业。1922年1月,任粤军第二军第四师司令部参谋长,后任广东江门警备队所属第一独立团团长,建国粤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25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作战;同年秋,参加第二次东征作战。1926年7月,随东路军参加北伐战事;同年11月,任北伐东路军第二路指挥官。1927年1月,任东路军第四纵队指挥官,率部参加闽浙苏等省北伐战事;同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28 年10 月,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教育团副团长;同年12 月,兼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国国民党特别党部筹备委员,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本部第一届监察委员。1929年2月,在德国顾问主持下组建国民革命军教导师,任教导第一师师长。中原大战爆发后,任中央讨逆军第二军团第一教导师师长,率部参加对冯、阎联军的讨伐作战。1930年12月,第一教导师与南京警备司令部警备旅合并组成南京国民政府警卫师,辖4个旅9个团近3 万余人,其任该师师长。1931年5月,国民会议召开,以军队党部代表列席,并任大会典礼阅兵指挥官;同年6 月,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兼任第一师师长;同年6月24日,因急性盲肠炎病逝。
六、早期军事制度开拓者——李鼐将军
李鼐 ( 1890—1940),别字友松,湖南城步人,南京武备学堂、德国陆军大学毕业。1924年12月,任浙江陆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浙江省政务委员会军事厅代理厅长。1927年5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高级顾问;同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顾问处处长,军政部德国顾问处主任。1936年2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少将,后加陆军中将衔。抗战时期因病逝世。
七、江浙现代军事开拓者,民国军政界名人——方策将军
方策 ( 1887—1945),别号定中,浙江黄岩人。1909年,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第四期工程科。辛亥革命爆发后,任浙江支队参军官,江浙联军总司令部工兵部长。1913年,黄兴起兵讨伐袁世凯时, 任讨逆军司令部中校参谋。1917年1月,考入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五期学习,1919年12月毕业。1925年,任浙江陆军第三师第十二团团长。浙军归附南京国民政府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步兵团团长。1927年春,任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副师长,率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28年1月,任第一集团军第二军团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兼参谋长,参与指挥北伐山东战事。1929年3月,率部参与中央军对桂系集团讨逆战事;同年9月,奉命与鲍刚对调军职,任陆军第四十五师师长,到任后即遭该师副师长余亚农拘捕,伤足造成残疾。其后从事行政工作,1930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委员。1932年春,赴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事指导委员。1935年4月,任河南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同年9月,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任省民政厅厅长。抗战爆发后,1938年2月,再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任省政府民政厅厅长;同年10月,省主席程潜因公离职,国民政府令方策代理河南省政府主席,受命在洛阳重组河南省政府。1939年9月,卫立煌到任时免省政府代主席职,仍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1944年7月22日,因省政府改组而去职,任军事委员会军事训练部第二军风纪巡察团团长,赴豫鄂巡察战区风纪。1945年10月,因病在西安逝世。
八、现代中国警政开拓者、军事后勤运输著名将领——钱宗泽将军
钱宗泽( 1891—1940),别号慕霖,浙江杭县人。1891年10月23日,生于杭县城内一个官宦家庭。1914年11月,保定军校第一期步兵科毕业。1917 年1月,考入北京陆军大学正则班第五期学习,1919 年12月毕业。1921年12月后,历任北京政府交通部护路警察总局副局长,徐州警察厅厅长。1927年3月,任浙江省会警察厅厅长,兼任全省警务处处长;同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28年1月,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勤务部军车管理处处长,兼任津浦铁路局副局长,负责第二期北伐期间北方军事运输事宜。1931年6月至1934年12月,任国民政府铁道部政务次长, 兼任北宁铁路局局长及华北救济委员会委员。1935年3月,任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参谋处处长。1936年4月,任陇海铁路管理局局长,兼任津浦陇海两路护路司令部司令,津浦、陇海、平汉、道清四路运输司令部司令。1936年6月,广州“六一事变” 发生后,曾任军事委员会广州行营参谋处处长。1936年12月,“西安事变” 发生时,滞留西安城内。抗战爆发后,任军事委员会后方勤务部运输司令部司令官,参谋本部运输监部副监、运输监,兼任运输总司令部总司令,统辖全国铁路、公路、内河航运战时运输事宜。1940年7月31日,因病在重庆逝世。
九、现代军校教育理论家,外国军事著作编译开拓者——李铎将军
李铎(1878—1930),别号天声,原籍湖南长沙。1905年10月,获官费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骑兵大队实习;1906年6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学习,1907年11月毕业。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参与光复军事活动。1922年10月,任广州大元帅府陆军部参事;1924年4月,任广州大元帅府大本营军政部参事。1926年春起,任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教育处学科主任,广州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四、第五期教授部主任,7月,随部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4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高级参谋;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30年5月免职。1928年11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军学编译科少将衔科长兼编译官、军学编译处处长。1929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第四编遣区办事处委员。1930年5月,被军事委员会发表为军事参议院咨议。后辞去军职,先后在芜湖、南京等地报社作撰述编译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居南京旧宅寓居赋闲。1962年5月,因病在南京逝世。
十、早期湘军知名将领、著名军事教育及理论家——张修敬将军
张修敬(1887-1953),又字兢骞,原籍江苏江宁府。1908年初,由两江总督署保送日本留学,先入日本陆军振武学校完成预备学业,继入日本陆军联队炮兵大队实习,6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八期学习,1910年5月毕业。回国后,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入伍生队教官,兵器教官。后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参谋、军学局课长。1923年12月,任建国湘军总司令部第一军第一旅代理旅长,随军赴广东。1924年春到广州,任建国湘军攻鄂军总司令部副官长、秘书长,兼任广东革命政府陆军部讲武学堂主任教官。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司令部代理参谋长。1927年12月,军事委员会颁令委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期)军事指导委员;1928年2月,被委派为中国国民党陆军第十师特别党部筹备委员。1928年3月,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副教育长;11月,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炮兵监。1936年1月,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颁令叙任陆军中将。抗战爆发后,仍任军事委员会训练总监部炮兵监。1938年1月,训练总监部撤消,改组为军事训练部,被免除军职。1944年2月,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参事。1946年7月,退为备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返回原籍定居,1953年春,因病在南京逝世。
军事指导委员的设立,虽然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延续时间不长,当年这十名高级将领,对于现代军校教育理论的开拓与引领有过一些影响与作用,他们当中不乏民国时期著名军事理论和教育家、封疆大吏或名声显赫的高级将领,对于黄埔军校以及现代高等军事教育诸多方面,留下了各自不同的历史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