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性大学与专业体院田径专修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2014-03-27屈鑫淼牛文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专修体育院校综合性

屈鑫淼 牛文霞

(1.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开封 475001; 2.安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河南安阳 455000)

田径类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4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田径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以竞技性、健身性和实用性三大属性为依据,主要由基础运动能力、田径主要技术和实用技能三大板块构成。《课程纲要》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修专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综合性大学与专业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旨在发掘各自优势,以达到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目的。

本研究以我国综合性大学与15所专业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师资配备、课程内容与建设、专修年限等为对象,运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现状与分析

2012年招生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有245所,其中专业体院13所(山东体院、沈阳体院没有招生),综合型大学135所,二者之比为1∶10.4。招生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体育院校分布在全国12个省(直辖市),综合型大学分布于全国28个省(直辖市)。体育教育专业的分布之广泛清晰可见,由此作为主干课程的田径同样拥有广阔的分布区域。综合性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分布区域的广泛是其先天优势,不同的文化环境、风俗习惯为田径课程的内容注入了多元化、地方性的元素。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差异,综合性大学缺少专业体院集中力量办事的优势,物质层面的缺失,不可避免的造成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同样也会波及到田径专修课程培养模式的完善。

2 专业体院与综合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师资概况

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培养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统计出表1(包括15所专业体育院校,以1∶3.7的比例选取综合性院校中的39所)中数据。通过比较分析可知专业性体育院校田径教师中中高级职称比例要高于综合性院校;在学历层次中,博士学历的比重专业体育院校远高于综合性大学。高层次的田径体育人才更多的集中于专业性体育院校,这为专业体育院校田径科研实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进而能够为田径课程对学生的影响与培养提供理论支撑。但综合性院校的田径师资也逐渐趋向于高学历高层次化,这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人才培养的均衡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

3 我国田径精品课程的设置情况

田径精品课程的设置是对田径教学与田径人才培养的肯定。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目前我国田径国家级田径精品课程2个,省级田径精品课程13个。其中专业体育院校占有8个,其比例高达53.3%;综合性院校占有6个,占招生院校的4.4%。由于综合性院校基数的庞大,田径精品课程的比例远低于专业体院。但分析可知,综合性高校田径精品课程主要集中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或直辖市。其覆盖区域比较狭窄,这也就造成田径专修教学的差异,进而导致培养质量的参差不齐。专业体育院校田径课程的优势,再加之体育院校本身的优势,为田径人才的培养塑造了双重的优势环境。

表1 专业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师资构成一览表(%)

4 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

田径专修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专业技术科与专业理论课来进行描述,专业技术课包括:(1)走跑类:竞走、中长跑、短跑(接力跑)、跨栏跑;(2)跳跃类: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撑杆跳高;(3)投掷类:铅球、标枪、铁饼。专业理论课包括:现代田径发展趋势;田径训练理论方法;田径运动科研方法;主要项目技术分析与教法实践;少年、女子及儿童田径训练特点;田径教教练员的基本素质与技能;田径运动员选材等。

分析可知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体育院校在田径专修内容上都存在着与田径普修高度重复性的问题。这也是田径课程枯燥无味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也为我国高校田径专修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在北京体育大学和部分其他院校中已开设了定向越野等课程,正式这种尝试推动田径课程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5 田径专修年限的现状与分析

田径专修年限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硬件与软件及政策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我国田径专修执行过1年、2年、2.5年、普修与专修并行等学制。目前田径专修学制年限以“四、四制”占多数,即普修4学期,专修4学期。学制年限的差异对培养质量的影响不是绝对的,但对于“四、四制”来说时间的制约往往是影响田径课程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无论是专业性体育院校与综合性大学都应致力于寻求一种最适合自身的学制,最适合学生培养的学制。

6 结论与建议

6.1 发挥综合性大学“综”与专业体育院校“专”的优势

综合性大学具有历史悠久、基础雄厚、学科齐全和文化深厚的特征。学科间的渗透与交融,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宽的口径,为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对于专业体育院校,其在师资与科研及学科方面的优势是同样是显而易见的。二者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能够实现优势的共享与互补,是实现理想状态的途径之一。

6.2 加大田径体育人才的流通

体育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是巨大的,但我们要注意到的事实是245所高校中在全国范围内招生的高校却寥寥无几。招生范围的局限性以及专业体育院校与综合型大学之间交流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人才流通的难度。拓宽田径人才的流通渠道能够为田径课程的实施注入新鲜的血液,减弱区域差异对田径体育人才培养的影响。

6.3 丰富田径课程内容

6.3.1 田径实用技术

《课程纲要》明确指出田径课程内容中实用技术包括:(1)越野跑,远足,游戏性、休闲娱乐性跳跃和投掷;(2)定向越野;(3)野外生活生存。而现实情况是仅有少数高校能够涉及到实用技术的教学,再加之其他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共同导致田径课程乏味无趣的现象。提高学生对学练田径的兴趣与热情,是田径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

6.3.2 田径裁判培养

田径裁判培养,往往是与田径教学分离进行,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田径裁判培养的相对滞后。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促进课程内容的丰富,而且能够加深学生对田径知识的学习。

6.3.3 田径科研能力的提高

本科田径专修教学,面对科研能力空白的学生,积极地引导与启示,对学生进入高层次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田径科研课程的开设是培养田径体育人才不可或缺的部分。

7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田径体育课程的实施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完善体系,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时代需求的人才。作为田径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田径专修更应该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能够使田径课程在普修的基础之上内容更加的丰富,形式更加的多样,实施更加的合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无论专业体育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都要对现有田径资源进行整合,达到优势互补,交融渗透,以实现共同发展。

[1]时金钟.高校体育院校田径教学质量的影响要素及提高对策[J].体育学刊,2005,12(5):82-85.

[2]王成彦.我国高校运动训练本科专业田径专项学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3.

[3]韩维群.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

猜你喜欢

专修体育院校综合性
可爱的马
基于C50混凝土综合性能的水泥优选试验研究
国外舰载直升机助降与牵引装备综合性能对比分析
星星饼干
体育专业羽毛球专修学生体能训练研究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高校篮球专修课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