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春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技术

2014-03-27张淑敏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防治玉米

摘要: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主要的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以当地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情况,从玉米感染丝黑穗病的症状特征、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玉米;丝黑穗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31.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91-1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灰包、哑玉米。病原为丝轴黑粉菌。该病遍布世界各玉米产区。玉米黑穗病在北方地区发病比较严重,有的地方能达到50%~60%,对玉米的生产造成巨大损失,虽然上世纪80年代大面积流行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却有越发严重的趋势,仍然是危害玉米产量的主要病害。

近年来龙江县玉米面积一直稳定在400万亩以上,由于一些不抗玉米丝黑穗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散落在田间的病原孢子和随着病株残体和牲畜粪便、带菌种子等多种渠道的病菌都是第二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初侵染源。其中土壤、粪便带菌传播作用显著大于种子带菌。土壤中越冬菌量大,侵染时间长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压老沟子、扣种、早种都是发病重的环境因素。

1 症状特征

丝黑穗病是在玉米苗期侵入,属于系统侵染性病害。具有侵染期相对较长,防治难度较大的特点,苗期无明显症状,穗期症状典型。发病植株出现矮化现象,茎基部膨大,节间距离明显变短,上部细长,下部粗大,株型不直,叶片硬,叶色暗绿,一般玉米长到6~7叶时症状明显。多数品种到抽雄或出穗后才在雌花和果穗上表现出症状。雄穗染病有的整个花序被破坏变黑;有的花期变形增生,颖片增多,延长;有的花序被侵染,雄花变成黑粉。雌穗染病要比健穗短,下部膨大顶部较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黑褐色粉末和很多散乱的黑色丝状物;有的增生,变成绿色枝状物;有的苞叶变狭小,簇生畸形,黑粉极少。如果发病,就会全株无收。

2 发病条件

经过越冬的丝黑穗病原菌随玉米种子发芽并从幼芽或幼根侵入。从种子萌发开始至5片叶期间都可能受病菌的侵染,一般在玉米3叶期前,也就是幼芽期侵染机率最大,发生程度与幼芽出土期间的土壤温湿度、播种深度、出苗快慢关系密切。4叶期以后侵染率显著下降。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25℃,土壤适宜含水量为18%~20%,土壤温度低、含水量少,都利于病菌的侵染。因此,播种时避免覆土过厚,促进玉米快速出苗、减少病菌的侵染几率,可减低发病率。另外,品种特性、土壤的菌群情况、环境气候条件、抗病力强弱等情况都会对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龙江县玉米连作地块多,重茬也是玉米丝黑穗病发生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早播和播种过深,种植感病品种,春季低温干旱年份等都会诱发丝黑穗病的发生。

3 防治措施

3.1 加强检疫

龙江县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多数都是从吉林、内蒙等地调种的,因此一定要做好产地调查,防止从病区传入带菌种子。

3.2 选用抗病杂交品种

根据种植区的实际情况来选用品种,品种要具备高产、优质,抗病等优良特性。

3.3合理轮作

种植结构的调整对于防治黑穗病及其他病害都有很好的效果,所以要尽量避免连作和重茬,尽量减少田间菌源的残留。

3.4 施用腐熟的农家肥

在施用农家肥时,必须将含有玉米秸秆的农家肥或牲畜的粪便充分腐熟后才能施用。

3.5 拔除病株

玉米病株明显表现症状时要拔除病株,一般在玉米6~7片叶时症状表现明显,如果连续拔除病株3~4次,可以基本拔净病株。另外,可以在玉米穗期发现田间病株在没散苞前及时拔除病穗并集中销毁,可大大降低第二年的发病几率。

3.6 精耕细作

整地要精细,适时抢墒播种或覆盖地膜,促进早出苗、快出苗、出壮苗。

3.7 药剂防治

药剂拌种。在播种前,采用药剂进行拌种,进行包衣处理,能起到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的作用,种子外面包着的药剂也能对周边土壤中的细菌起到一定的杀伤作用。常用的拌种药剂有立克秀、速保利,需要提示一下就是仅含有克百威、福美双的克·福种衣剂对丝黑穗病无效,含克百威、多菌灵的克·多种衣剂防治效果也很低(拌种双对玉米丝黑穗病也无效)。含有烯唑醇(速保利)、戊唑醇(立克秀)的药剂必须达到一定剂量方有效。

立克秀干拌种衣剂含量2%,是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三唑类高活性广谱性杀菌剂,它内吸性强,用量低,适用范围广,对种子所带病菌,无论是吸附在表皮还是埋藏在种子内部的都同样有效。

立克秀适合小麦、玉米、谷子、糜子、高粱等作物种子处理,不但对禾谷类黑穗病、黑粉病有效,并且对种子传播病害,土传病害,即对玉米根腐病、立枯病、茎腐病也有良好的

兼治效果。对促进分蘖、壮苗以及增产作用显著。

防治玉米、高粱丝黑穗病可以用种子量的千分之四的用药量;谷子、糜子用种子量的千分之三,即5公斤玉米、高粱种子拌20克立克秀干粉,病害严重的地区可适当增加药量。

处理方法是:选择高质量的玉米种子,称重催芽后,取250毫升水将20克药粉调成糊状,然后与种子混合,搅拌均匀即可播种。在拌种时拌药一定要均匀,确保防治效果。高粱、谷子、糜子不能催芽,可以适当增加少量水调药,拌种方法相同。

土壤消毒处理可以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托布津粉剂进行药土盖种,按千分之一的比例,即50克药粉拌细土50公斤,播种时每穴用药土100克左右覆盖在种子上即可。

作者简介:张淑敏,龙江县龙江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防治玉米
收玉米啦!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