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

2014-03-27甘雨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4年2期
关键词:技术探讨栽培水稻

甘雨

摘要: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中对氮肥的应用及调控有许多研究,其中作为穗肥施用的增产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在优质水稻栽培措施中,氮肥却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2011年在日本佐贺县研修时,以氮素穗肥试验为出发点浅谈优质水稻栽培。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28-1

1 试验概况

1.1 供试品种

西海102号。肥料:N素

1.2 概要

品种于5月30日,按90公斤/箱播种量播种,6月23日,以20.2株/平方米的规格进行机插。试验田前作为大麦(麦秆还田)、前作为大豆。

肥料施肥量:基肥4公斤/公顷、追肥2公斤/公顷;穗肥①0公斤/公顷,②2.0 公斤/公顷,③4.0 公斤/公顷。肥料施用时间:基肥6/20,追肥7/15,穗肥8/11。

2 结果

2.1 不同氮素穗肥量下品种的成熟、产量特性

试验区的出穗期都为7月30日,成熟期则以4公斤N素穗肥试验区迟熟1天,秆长、穗长及穗数也是4公斤,穗肥试验区的较多,此外,4公斤N素穗肥试验区水稻植株有少量倾斜。4公斤穗肥区的产量、稻秆重、糙米重都较重,穗颖花数、结实率也较高,说明穗肥N素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产量,主要与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关。

表-1 成熟期调查

表-2 产量特性

表-2 产量特性

2.2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外观品质

4公斤穗肥试验区的粒厚总体上要小于其他两个试验区,2.0毫米以上粒数的百分率也小。2公斤穗肥试验区的籽粒最大,1.8毫米以上的粒厚分布最多、占糙米重的90.8%。

表-3 粒厚分布

表4的结果看出: 4公斤穗肥试验区与其他试验区比较,未熟粒和死米率增加、整米率下降。

表-4 谷粒情况判别

表-5 粒形

上表结果显示:粒形方面3个处理的差别不大。

2.3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及食味品质

N素0公斤、2公斤施肥方式下的直链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及味度值的差异较小,4公斤试验区与之相比,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要高,味度值要小。可以看出,穗肥N素施用量的增加伴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但食味下降。

表-6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及食味调查

2.4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淀粉黏滞特性

稻米淀粉粘度特性作为估计稻米食用品质的很重要指标,在区别不同品种食味方面作用明显。本试验仅对不同氮素穗肥量下同一品种的RVA值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存在的差别。结果看出:随着施N量的增加,稻米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消减值有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回复值则逐渐降低。Martin和Fitzgerald等采用蛋白酶将稻米中的蛋白质除去后,发现因氮肥处理产生的差异消失,认为是氮肥处理造成的峰值黏度差异来自于蛋白质;并认为蛋白质对稻米黏滞性的影响只在峰值出现前产生作用,对稻米峰值黏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结合二硫键形成的网络结构实现的。由此推测,氮肥可能通过影响稻米中的某些蛋白组分而对稻米糊化特性产生影响。

表-7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RVA值

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穗肥的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增加,产量得到提高,但其对稻米外观品质、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味度值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加N素穗肥施用量一定程度之后,稻米的整米粒降低,不完整粒、青米、垩白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下降。所以,从优质栽培的角度出发,要保证稻米食味品质,N素穗肥的施用一定要结合土壤地力,品种及其生育诊断情况进行合理的施用,避免因为N肥过量施用带来稻米品质的下降。

3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在市场上,具有优良食味品质稻米的需求连年上升,稻米的优质问题越来越受到育种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注。

摘要: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中对氮肥的应用及调控有许多研究,其中作为穗肥施用的增产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在优质水稻栽培措施中,氮肥却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2011年在日本佐贺县研修时,以氮素穗肥试验为出发点浅谈优质水稻栽培。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28-1

1 试验概况

1.1 供试品种

西海102号。肥料:N素

1.2 概要

品种于5月30日,按90公斤/箱播种量播种,6月23日,以20.2株/平方米的规格进行机插。试验田前作为大麦(麦秆还田)、前作为大豆。

肥料施肥量:基肥4公斤/公顷、追肥2公斤/公顷;穗肥①0公斤/公顷,②2.0 公斤/公顷,③4.0 公斤/公顷。肥料施用时间:基肥6/20,追肥7/15,穗肥8/11。

2 结果

2.1 不同氮素穗肥量下品种的成熟、产量特性

试验区的出穗期都为7月30日,成熟期则以4公斤N素穗肥试验区迟熟1天,秆长、穗长及穗数也是4公斤,穗肥试验区的较多,此外,4公斤N素穗肥试验区水稻植株有少量倾斜。4公斤穗肥区的产量、稻秆重、糙米重都较重,穗颖花数、结实率也较高,说明穗肥N素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产量,主要与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关。

表-1 成熟期调查

表-2 产量特性

表-2 产量特性

2.2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外观品质

4公斤穗肥试验区的粒厚总体上要小于其他两个试验区,2.0毫米以上粒数的百分率也小。2公斤穗肥试验区的籽粒最大,1.8毫米以上的粒厚分布最多、占糙米重的90.8%。

表-3 粒厚分布

表4的结果看出: 4公斤穗肥试验区与其他试验区比较,未熟粒和死米率增加、整米率下降。

表-4 谷粒情况判别

表-5 粒形

上表结果显示:粒形方面3个处理的差别不大。

2.3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及食味品质

N素0公斤、2公斤施肥方式下的直链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及味度值的差异较小,4公斤试验区与之相比,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要高,味度值要小。可以看出,穗肥N素施用量的增加伴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但食味下降。

表-6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及食味调查

2.4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淀粉黏滞特性

稻米淀粉粘度特性作为估计稻米食用品质的很重要指标,在区别不同品种食味方面作用明显。本试验仅对不同氮素穗肥量下同一品种的RVA值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存在的差别。结果看出:随着施N量的增加,稻米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消减值有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回复值则逐渐降低。Martin和Fitzgerald等采用蛋白酶将稻米中的蛋白质除去后,发现因氮肥处理产生的差异消失,认为是氮肥处理造成的峰值黏度差异来自于蛋白质;并认为蛋白质对稻米黏滞性的影响只在峰值出现前产生作用,对稻米峰值黏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结合二硫键形成的网络结构实现的。由此推测,氮肥可能通过影响稻米中的某些蛋白组分而对稻米糊化特性产生影响。

表-7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RVA值

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穗肥的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增加,产量得到提高,但其对稻米外观品质、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味度值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加N素穗肥施用量一定程度之后,稻米的整米粒降低,不完整粒、青米、垩白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下降。所以,从优质栽培的角度出发,要保证稻米食味品质,N素穗肥的施用一定要结合土壤地力,品种及其生育诊断情况进行合理的施用,避免因为N肥过量施用带来稻米品质的下降。

3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在市场上,具有优良食味品质稻米的需求连年上升,稻米的优质问题越来越受到育种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注。

摘要:水稻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中对氮肥的应用及调控有许多研究,其中作为穗肥施用的增产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在优质水稻栽培措施中,氮肥却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2011年在日本佐贺县研修时,以氮素穗肥试验为出发点浅谈优质水稻栽培。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4-28-1

1 试验概况

1.1 供试品种

西海102号。肥料:N素

1.2 概要

品种于5月30日,按90公斤/箱播种量播种,6月23日,以20.2株/平方米的规格进行机插。试验田前作为大麦(麦秆还田)、前作为大豆。

肥料施肥量:基肥4公斤/公顷、追肥2公斤/公顷;穗肥①0公斤/公顷,②2.0 公斤/公顷,③4.0 公斤/公顷。肥料施用时间:基肥6/20,追肥7/15,穗肥8/11。

2 结果

2.1 不同氮素穗肥量下品种的成熟、产量特性

试验区的出穗期都为7月30日,成熟期则以4公斤N素穗肥试验区迟熟1天,秆长、穗长及穗数也是4公斤,穗肥试验区的较多,此外,4公斤N素穗肥试验区水稻植株有少量倾斜。4公斤穗肥区的产量、稻秆重、糙米重都较重,穗颖花数、结实率也较高,说明穗肥N素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产量,主要与颖花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有关。

表-1 成熟期调查

表-2 产量特性

表-2 产量特性

2.2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外观品质

4公斤穗肥试验区的粒厚总体上要小于其他两个试验区,2.0毫米以上粒数的百分率也小。2公斤穗肥试验区的籽粒最大,1.8毫米以上的粒厚分布最多、占糙米重的90.8%。

表-3 粒厚分布

表4的结果看出: 4公斤穗肥试验区与其他试验区比较,未熟粒和死米率增加、整米率下降。

表-4 谷粒情况判别

表-5 粒形

上表结果显示:粒形方面3个处理的差别不大。

2.3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及食味品质

N素0公斤、2公斤施肥方式下的直链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及味度值的差异较小,4公斤试验区与之相比,其直链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要高,味度值要小。可以看出,穗肥N素施用量的增加伴随蛋白质含量的增加,但食味下降。

表-6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直链淀粉、蛋白质及食味调查

2.4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淀粉黏滞特性

稻米淀粉粘度特性作为估计稻米食用品质的很重要指标,在区别不同品种食味方面作用明显。本试验仅对不同氮素穗肥量下同一品种的RVA值进行测定,以了解其存在的差别。结果看出:随着施N量的增加,稻米最高粘度、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消减值有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回复值则逐渐降低。Martin和Fitzgerald等采用蛋白酶将稻米中的蛋白质除去后,发现因氮肥处理产生的差异消失,认为是氮肥处理造成的峰值黏度差异来自于蛋白质;并认为蛋白质对稻米黏滞性的影响只在峰值出现前产生作用,对稻米峰值黏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结合二硫键形成的网络结构实现的。由此推测,氮肥可能通过影响稻米中的某些蛋白组分而对稻米糊化特性产生影响。

表-7 不同氮素穗肥量的稻米RVA值

本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穗肥的增加,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随之增加,产量得到提高,但其对稻米外观品质、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味度值等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加N素穗肥施用量一定程度之后,稻米的整米粒降低,不完整粒、青米、垩白率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下降。所以,从优质栽培的角度出发,要保证稻米食味品质,N素穗肥的施用一定要结合土壤地力,品种及其生育诊断情况进行合理的施用,避免因为N肥过量施用带来稻米品质的下降。

3 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已由过去的满足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在市场上,具有优良食味品质稻米的需求连年上升,稻米的优质问题越来越受到育种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注。

猜你喜欢

技术探讨栽培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麦菜栽培要点
自然栽培的味道
山区二级汽车专用公路改扩建为一级高速公路桥梁加固利用的技术探讨
浅谈水电站厂房施工技术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
夏季苦瓜栽培
三七栽培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