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4-03-26张改娜
张改娜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长期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作用,常常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影响,这就给我们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使学生失去了开发非智力因素的空间。因此,为了促进语文教育教学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培养并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关键词]阅读教学 非智力因素 培养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还应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涵及其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一个相当宽泛的综合性的概念。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角度说,凡是智力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甚至于道德品质都是非智力因素。从狭义的角度看,我们只把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五个因素包括在非智力因素内。如果说,智力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认识活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保证人们有效地进行种种活动的心理条件的总称。[1]
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其作用具体表现在:1、非智力因素具有定向作用。就是帮助个体选择一定的目标,以满足其需要的一种内部动机。例如,在选择职业时,有的人喜欢做老师,有的人喜欢做工人,有的人喜欢做行政工作等等。这显然是有个人的兴趣、动机来定向的。2、非智力因素具有动力作用。所谓动力,就是指推动人们达到目的的一种内在动力或内在倾向。3、非智力因素具有维持调节作用。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改变学习方法,调节自己的心情,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策略
(一)增强老师和学生们的非智力因素意识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其行动方式。因此,无论是老师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他们自己主动的去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应让老师意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并在教学过程中主动的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才能到达阅读教学的效果。另外,学生也要认识到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意识,从而为自己现在及将来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说:“一切有成效的阅读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2]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对某件事情有好感,他就会以愉悦的心情主动去做,而不会有任何思想包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教师采取一些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的教学方式,就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非智力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例如,老师在讲解《故都的秋》这篇课文时,在讲解“清、静、悲凉”这几个特点时,可以让学生联想自己阅读过的文章或诗歌进行分析,从而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阅读的积极性,并能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三)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情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灵魂与核心,情感是连接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纽带,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有时人们会心情愉悦,有时会产生悲伤、苦闷的低落心情等等。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创设情境,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满含激情去阅读和学习,在知识的海洋中感悟人生、体验生活、追求真善美,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和道德情操,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开发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当教师讲授唐代王维的诗歌《山居秋暝》时,引导学生在阅读诗歌时,找出诗中的明月、清泉、松竹、水莲等等意向,并能够把这些意向与绘画相结合,体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境界。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四)鉴定学生的意志,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一种心理过程就是意志。[4]无论是语文的学习还是其它各科内容的学习以及在工作中,人都会有顺境和逆境,不可能做什么事情都事事顺心的。但是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但总起来说,意志坚强的人其耐挫能力就很强,而意志薄弱的人其耐挫能力就比较弱。
从中我们得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爱迪生也曾说过:“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变换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不会有任何改变,而终于克服障碍,以达到期望的目的。”[5]良好的意志品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效果,并能使学生养成读书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意志的培养,使每位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一些经典作品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例如,阅读《红楼梦》时,体会作者曹雪芹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的艰辛及坚强的意志力;读《史记》时,引导学生想象作者司马迁在身遭残害的情况下,前后共花费了20多年的时间完成的巨著。如果他们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怎么会有今天的杰作呢?怎么会取得成功呢?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形成坚定的意志。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可以更好的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智力因素,就算有再高的智力水平,也很难提高其阅读能力,达到相应的阅读效果。但是如果学生的智力水平一般,但是其非智力因素得到了良好的发展,那么学生仍然能在学业上取得良好的发展。因此,使阅读教学取的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但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还要不断的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对1500名超常儿童进行长达30年的研究,对非智力因素在他们的成长、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天才的发生学研究》一书中指出:“最成功和最不成功的人……这两组人之间的最大差别是多方面的感情和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实现目标的内驱力。”[6]该实验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长及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阅读中,非智力因素可以作为推动语文阅读的内在动力,在整个阅读中起着定向、调节、维持、强化等作用;并能通过阅读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还可以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断的完善和更好的发展。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产生强烈的动机、兴趣、情感和意志等等去阅读;并且通过阅读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调节、维持、定向、强化等等的功能。
人们在做事情时,动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样学生在进行阅读时,阅读动机也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心理学中对动机的解释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但可实现的行动倾向。它是激励或推动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动因。”[7]而阅读动机就是促使学生产生某种阅读动力,激发、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当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惑或是与阅读目的发生冲突时,可以通过调节功能,及时进行调节,克服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动调节和改善阅读环境、方式等,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意志,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这样不仅实现了高中阅读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的,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
(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育教学的改革是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更结实的后背源泉,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阅读什么书籍,才能使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价值判断能力,从阅读中学做人,有“学文”到“立人”,把自己培养成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现代高中生。非智力因素目前在国家教育体制中已经被当做教育教学的重点加以实施,这也是个体发展的心理需要。非智力因素无论是作为现在社会和企业考察人才的标准,还是语文课程改革中,都起着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能够促进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改进,在阅读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加强调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使学生由“多元”理解逐步的接近原创者的“一元”解读,并且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制度体系趋于完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在评价中关注智力因素发展的同时兼顾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种综合性评价,有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不仅能够促进语文教育教学的发展,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另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意志及情感的培养。因此,处于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为了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学校教育教学中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敏.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学习动机.北京:台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2]周庆元.中学语文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5页
[3]孔子《论语·雍也》
[4]张嘉玮.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0年版.第71页
[5]沈德立.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63页
[6]林化君.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1页.
[7]杨清.简明心理学辞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1页
(作者单位:河南省临颍县南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