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运动处方,增强学生体质

2014-03-26刘灿群

中国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记录表实验班小班化

刘灿群

运动处方的概念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指康复医师或体疗师,对从事体育锻炼者或病人,根据医学检查资料(包括运动试验和体力测验),按其健康、体力以及心血管功能状况,用处方的形式规定运动种类、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及运动频率,提出运动中的注意事项。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科学锻炼的一种方法,具有普及面广、满足不同运动需求、收效快的优势。不同运动基础和体力水平的锻炼者如果按自己心率的强度锻炼10~20分钟,持续6~8周,就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耐力水平,最多不超过16周即可达到良好的效果。根据运动处方的内容和要求进行锻炼,在运动时就可以科学地监控运动量和评价运动效果,并能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

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运动处方也被吸纳到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运动处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使学生的锻炼能够接近运动目标、收到成效。本文以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班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的差异,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来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检验处方的效果,寻找适合锻炼的最佳方式,以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提高少年儿童身体素质刻不容缓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如果没有身心健康这个基础,即使学习再好将来也难以肩负起国家和社会的重任。近年来,体质下降问题引起了教育界、体育界与其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有关资料显示,近20年来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肥胖率和近视比例从小学、初中到大学不断增大,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发育指标持续增长,而肺活量、速度耐力等体能素质却持续降低,这种现象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均要求学校切实提高青少年体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实施运动处方的条件

1.小班化教育为实施运动处方奠定了基础

2012年秋,雅荷塘小学成为越秀区首批小班教育试点小学,实施小班教学是为了更深入地推动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区域教育的现代化水平。雅荷塘小学借助教育改革的东风,实行小班化教育,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教师的因材施教提供了平台。由于实施运动处方必须“对症开方”,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处方”,这需要教师全面关注每个学生,小班化教学正是由于班级学生数量少,使教师更容易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此,小班化教育为实施运动处方奠定了基础。

2.思路定位为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条件

学校全力打造“精致教育”,提出“以生为本,关注体质,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精心为每一位学生服务,以“加强课程改革,为学生量身订做运动处方,创设平台体验成功”三个体系的建设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使体育锻炼个性化、常态化,为学生享受阳光体育提供支持。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磨炼意志、培养良好品质的体育锻炼平台,培养学生阳光、自信、坚毅的品质,并且以点带面,带动学科,乃至学校整体的发展。

3.家长的认同为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保障

学校针对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对小班化教育实验班的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1)发放调查问卷69份,回收69份;

(2)部分问卷选项统计(见表1)。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长认为孩子锻炼时间不足的超过50%,有必要加强锻炼的高达97%,支持学校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高学生体质的更达100%。家长的支持给了学校强大的动力,学校在家长的支持下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锻炼活动,这无疑为实施运动处方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运动处方实施步骤

1.建立档案,科学分析

(1)为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档案,并录入父母身高、学生的体育爱好、基础脉搏数、出生年月等数据。

(2)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设项目,采用身高体重测试仪、坐位体前屈测试仪、立定跳远测试仪等测试仪器对学生进行测试并录入个人档案。

(3)根据数据分析每个学生的身体情况。

2.制定处方,指导锻炼

(1)根据分析制定第一期处方。每个学生的处方包括四个内容:第一项为准备运动,大约3分钟;第二项为全体学生统一项目,大约3分钟;第三、第四项为学生个性项目,大约9分钟。整个练习过程(含休息)约为30分钟。

(2)发放运动处方锻炼项目说明(处方动作分解图片及文字说明)及运动处方反馈记录表,指引家长协助学生锻炼。

3.收集意见,调整处方

(1)学生锻炼4~6周后,回收运动处方及反馈记录表。

(2)收集反馈记录表中学生的锻炼情况、家长的意见和学生的意见。

(3)对锻炼效果不佳或学生反馈不易完成的锻炼项目进行调整。

4.再次测试,检验效果

(1)学生锻炼4~6周后,回收运动处方及反馈记录表。

(2)通过反馈记录表收集学生的锻炼情况。

(3)跟踪测试上一次体质测试的项目,进行数据对比。

5.二期处方,加强练习

(1)根据第一次测试和第二次测试数据的对比,检验锻炼的有效性。

(2)针对学生二次测试的弱项重新订制第三、第四个个性项目。

(3)发放二期处方。

6.回收处方,整理归档

(1)经过两期处方,两次调方,完成一个学期(周期)的锻炼。

(2)整理处方,建立纸质及电子档案。

(3)第二学期重复上述步骤,开始新一个周期。

四、运动处方实施效果

1.实验班测试数据(以坐位体前屈为例)(见表2)

从坐位体前屈测试数据分析来看,实施运动处方前全年级的平均值为2.01厘米,实施第一期运动处方后平均值为9.14,进步值为7.13,进步幅度高达354.73%,且随运动处方的实施这种进步呈上升趋势。经过一个学期(周期)的锻炼,进步幅度高达478.60%。

2.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测试对比(见表3)

由于在测试对比时小班化实验刚满一年,且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实施运动处方实验,故没有与同年级的非实验班进行对比,只采用了与高一个年级(三年级)和高两个年级(四年级)非实验班进行对比。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一年后(二年级),坐位体前屈全年级平均值比三年级高出4.33厘米,比四年级高出1.97厘米。

五、结论

根据对以上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实施运动处方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大的作用。根据笔者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实施运动处方后学生基本能掌握运动前做准备运动、运动中适当休息、运动后放松调整的运动步骤和方法,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处方落实方面,学生落实每周四次的锻炼时间与家长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家长的支持给了学校无穷的动力。我校将继续大力推行运动处方,并深入探索实施运动处方更加简易的操作方法,以促进运动处方的长久发展,帮助全体学生提升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endprint

猜你喜欢

记录表实验班小班化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从科学探索坊中的“被记录”现象谈开
与天才班的人谈恋爱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小班化的“化”
小学语文 “群文阅读”教学的探索
记录大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有效方法
青岛实施中小学“小班化”教改 全面革新传统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