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黑色岩系主要特征及其成矿作用

2014-03-26李宏帅

吉林地质 2014年2期
关键词:碳质岩系板岩

李宏帅

吉林省地质科学研究所,吉林 长春130012

黑色岩系的找矿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近年来的找矿实践证明,无论在世界及国内与黑色岩系有关的矿床(矿化)种类多,分布广,其中不仅探明了一些中大型矿床,还有不少超大型矿体。如澳大利亚的芒特艾萨大型金银-铅-锌矿床、加蓬锰矿、我国遵义钼矿、湖南天门山钼-镍-钒矿等。

根据吉林省前寒武系黑色岩系研究成果,在珍珠门组碳质板岩中首次发现黑色岩系,有机碳质量分数达12%。含金高,局部地层含U、Th,是寻找与黑色岩系有关矿床的良好层位。

1 老岭群珍珠门组黑色岩系主要特征

老岭群珍珠门组出露于通化老岭山脉一带,主要分布于浑江两岸,呈北东向展布,自下而上分:

下亚组:碳质板岩、黑色,板理发育,具缟状,斑点状构造,鳞片变晶结构及复杂的泥质结构。在通化石人一带见有红柱石碳质板岩。厚40~120m。

上亚组:白云质大理岩,底部为碳质条带状大理岩,白色—灰白色,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

1.1 碳质板岩(黑色岩系)主要特征

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南部浑江两岸,呈北东向展布的条带,总长150 km,在浑江北岸西起通化县大泉源乡姚家街,龙凤沟、经民和、集安头道、湖上直到吕家沟、上青沟,层位稳定,整合于珍珠门上亚组碳质白云质大理之下,各处厚度较稳定多变化于16.63~56m间,但在湖上一带受褶皱控制,厚度增到120m,该层局部有扁豆体状磷矿、铀矿、铜、钴矿,含金背景高,湖上砬门一带出现低品位裂隙金,浑江南岸碳质板岩,(黑色岩系)不具上述特征,局部含赤铁矿透镜体,产微古植物化石:Leiopspherasphera sp.,protosphaerdum sp,Asperatopsophosphaera sp.。

这套黑色岩系含有机碳丰富,具层间、层内滑动特征且含有微体古生物,夹磷矿层。

δ13CPDB∶-13.6‰~-125.7‰。这是生物碳特征。

1.2 黑色岩系有机碳特征

珍珠门下亚组碳质板岩(黑色岩系)中的有机碳,最高达35%平均10.24%。

经扫描电镜分析,碳质板岩中有机碳化学成分平均为:C∶65.8%, N∶10.6%. O∶ 18.25%, Na∶1.09%,S∶ 0.84%, Cl∶1.16%, Si∶5.3%, Al∶5.99% K∶0.97%Mg∶0.5 Ca∶2.05%.

从以上分析数据中可以看出有机碳成分复杂,原岩是一套含碳泥质岩,具有较强的吸附金、及有色金属元素的能力。

1.3 黑色岩系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

(1)岩石化学特征∶在通化湖上采集4个岩石化学样,大顶子一个岩石化学样。特征如下: SiO2(55.49~63.79)%,Al2O3(10.61~13.49)%,MgO(0.68~4.28)%,CaO(0.45~1.87) %,Na2O(0.12~0.48)%,K2O(3.53~6.54) %, 岩石化学特征呈高铝富钾高碳的特征.

(2)稀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稀土元素(REE)是一个紧密共生的地球化学组合,但是随着地质演化过程,它们的分布会逐渐变化,形成比较复杂的分布型式。碳质岩石随时代不同及岩石组合不同,往往会形成变化较大的稀土丰度和不同的配分形式。5件稀土样品特征如下:

稀土总量∑REE 为(159.89~193.66) ×10-6,曲线总体平坦,∑L/∑H为2.57~4.09,δ Ce:0.813~1.165, δEn:0.802 1~1.011。曲线特征与现代海洋沉积环境颇相似。

2 黑色岩系成矿作用

珍珠门组下亚组碳质板岩(黑色岩系)在通化大顶子一带产出小型Cu Co 矿床特征如下:矿床成矿过程产出时空与黑色岩系密切相关。大顶子铜钴矿位于白山市西北30 km处。

2.1 矿床地质特征

2.1.1 铜钴矿体

①号矿体:分布F3西南,矿体走向延伸73m,倾向延深58m,矿体成细脉状、网脉状厚0.76m,品位Cu1.07%,伴生钴0.01%,镍0.16%,个别铜高达1.23%。

②号铜矿体:是区内最重要的工业矿体,分布F3中段,是以铜为主的铜钴矿,伴生、镍、铋、金等有益元素及稀土元素。铜矿体在地表沿走向延伸130m,倾向延深仅40m,矿体严格受F3控制,矿体呈脉状,细脉状,不规则小透镜状,并有含铜石英脉。矿体厚2.16~0.32m,平均0.94m,品位铜最高3.9%,最低0.3%,平均0.82%.矿石伴生钴矿化与铜矿体一致,钴品位最高0.045%,平均品位0.17%,厚度0.19~1.2m。镍最高品位0.7%,平均0.33%,厚度0.54~1.2m,断续分布.金品位(1.23~92.3)×10-6,平均52.8 ×10-6,厚度0.17~0.35m。

③号含铜石英脉:分布F3北东地段,地表长90 m,延深55m,矿体充填在碳质板岩裂隙带中,严格受F3控制,厚2.32~0.08m,平均0.90m,铜品位2.55%~0.97%,平均1.86%,伴生钴品位0.01%。

④号铜矿体:平行3号矿体产出,厚0.21~0.88m,平均0.44m.铜品位0.16%~0.44%,平均0.24%,深部含钴,品位0.01%,厚0.16%。

2.1.2 钴矿体

受F3倾角变陡处及其次级羽状裂隙所控制,共8个矿体,现分述如下:

①号钴矿体:赋存碳质、泥质及碎裂大理岩破碎带间,矿体呈脉状,倾向125°,倾角68°,厚0.34m,长45m,矿石品位钴0.03%,伴生铜0.04%,镍0.02%。

②号钴矿体:矿体为脉状及小透镜状,形态复杂,矿体赋存在碳质板岩压性扭裂隙中.矿体厚1.32~0.19m,平均厚度1.12m,矿石品位,钴最低0.028%,最高0.12%,个别达0.23%,平均0.071%,矿石伴生铜品位0.39%~1.24%,最高3.55%。仅个别样品伴生镍,品位0.17%。

⑤号钴矿体:矿体地表长75m,延深140m,厚0.07~2.6m,矿石品位钴0.02%~0.10%,平均0.06%,伴生铜品位0.14%~1.10%。

图1 大顶子铜钴矿区地质图Fig. 1 Geologicalmap of Dadingzi copper cobaltmining area

图2 大顶子铜钴矿区6勘探线剖面图Fig. 2 The Sixth exploration line pro fi le of Dadingzi copper cobaltmining area

⑥号钴矿体:矿体地表长130m,延深30m,成脉状产出,产于碳质板岩裂隙中,厚0.21~0.48m,平均0.34m,矿石品位钴0.025%~0.04%,平均0.03%。

③、④、⑦、⑧号钴矿体为贫钴矿体此不赘述。

上述铜、钴矿带具有分带特征,浅部以铜为主,深部则以钴为主,矿体具有分枝复合,膨缩之特点,矿石中除铜钴外,还伴有镍、铋、金及稀土元素钇、铈、镧、镱等。

2.1.3 矿石类型

(1)以铜为主的铜(钴)矿石:①含钴、蓝铜矿-孔雀石矿石类型,以②、③号铜矿体为代表∶②含金、镍、铋-蓝铜矿-孔雀石矿石类型;③黄铁矿-黄铜矿矿石类型。

(2)以钴为主钴(铜)矿石∶①含钴蓝铜矿-孔雀石矿石类型,以②、③号铜矿体为代表∶②含钴华-钴土矿-孔雀石矿石类型。

2.1.4 围岩蚀变

矿体围岩以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为主。

2.2 矿床成因

2.2.1 矿床流体包体成分研究

为研究碳质岩石矿床成矿机理,对该矿床硅化带中的石英细脉,粉碎过筛在40~60目,纯度100%。应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的日本岛津公司Shimadzu HIC-SPsuper离子色谱仪,分别对石英颗粒液相、气相包裹体成分进行了系统测试(见表1)。

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除H2O外,气相成分还包括CH4、C2H2、C2H4、C2H6、CO2、O2、N2;液相成分含阳离子Na+、K+、Mg2+、Ca2+,阴离子成分有SO42-、NO3-、Br-、Cl-、F-。

包裹体气相中含有一定量的CH4、C2H2、C2H4、C2H6等有机质,这与矿床围岩含有机碳高的特点相吻合,在这些有机质参与下,形成了有机流体,参与成矿作用,提高了对Cu、Co、Au等运移能力,利于金属元素沉积富集。

3 矿床成因

大顶子铜钴矿床(小型)的成因即成矿作用可分为两个阶段,沉积—成岩矿源层形成阶段和后期热液再造成矿作用阶段。

(1)沉积—成岩矿源层形成阶段:岩石化学及矿石特征表明碳质板岩原岩为富含有机碳的泥质沉积岩,其中见含藻类化石,有机碳平均10%,个别高达35%,据付家模研究(1983)在成岩过程中有机碳损失80%,因此这套岩石有机碳质量分数相当高,几乎全部为有机碳。有机质演化早期,在水体中沉积下来的沉积物中含有大量的水、矿物质、死的有机物和活的微生物、藻类。实验表明许多海生藻类对金、其它金属元素都有有很强聚集能力,尤其有机质与泥质结合则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因此这些碳泥质物大量吸附海水中金及其它金属元素,使碳泥质层中的金属质量分数大为提高,在这阶段沉积物逐渐固解成岩,其中有机物质则发生生物化学的降解作用,缩解作用,非溶解作用,使沉积物中所含的由生物合成的生物聚合物转变为地聚合物干酪根,它是在热降解的同时缩聚成含碳更高,含氧更少,分子量更大的高成熟度的物质,它是碳质板岩重要组成部分,使碳质板岩金丰度高出同类岩层的120倍,铜、钴则高出1~2倍,构成金属富集的矿源层。

(2)后期热液再造成矿作用:老岭运动使这套岩层发生强烈的区域变质作用,产生大量的变质热液。根据石英包体成分证实,在成矿流体中含大量有机质(见前节包体成分研究)形成有机流体。使初始矿源层Au、Cu、Co、Bi等发生活化转移,在F3断层中富集成Cu、Co硫化物石英细脉,形成小型Cu、Co矿床。

表1 通化大顶子铜钴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Table 1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fl uid inclusions composition in quartz veins at Dadingzi copper cobalt ore of Tonghua

4 结束

在黑色岩系中,寻找金及有色金属矿产远景广阔,通化大顶子铜钴矿床(小型)是产于中元古宙老岭群,珍珠门组下亚组黑色岩系中的金属矿床,我省这套岩石广泛发育于吉林省南部,绵延100 km,找矿前景十分广阔,应沿带深入开展找矿。

[1] 殷洪福,张文淮,张志坚,等.生物成矿系统论[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2] 毛景文.与黑色页岩有关的矿床研究的动向[J].矿床地质,2001,20(4).

[3] 陈永清,夏庆霖. 黑色页岩建造中的贵金属矿产评价研究[J]. 地球物理学进展,2003,18(2).

[4] 邵建波,范继璋. 吉南珍珠门组的解体与古-中元古界层序的重建[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4,34(2).

猜你喜欢

碳质岩系板岩
碳质废弃物氧化过程及其特征温度研究
黑色岩系多元素富集层特征、成因和研究意义
砂质板岩地层下小断面盾构刀盘结构设计方法
基于敏感性分析的炭质板岩引水隧洞支护结构优化研究
黔北马鬃岭铝土矿床含矿岩系地质特征及形成环境分析
碳质泥岩钻水平井防塌工艺措施
基于连续-非连续单元方法的炭质板岩隧道围岩稳定分析
黑色岩系中多金属成矿模式分析
——以滇东北德泽地区筇竹寺组为例
羧酸类药用活性化合物在生物碳质上的吸附特性
干燥和饱水炭质板岩流变力学特性与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