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实施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2014-03-26王卫荣贾贤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7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技术人员队伍

王卫荣,贾贤龙

(合肥工业大学 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安徽 合肥 23000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等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自1999年实施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战略以来,高校招生数和在校学生数增长近5倍,普通高校数增长1倍多,专任教师数增长2倍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0%,中国已在规模上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化,质量问题凸显[1]。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日渐成为许多高校进军高水平大学行列的短板。如何打造适合学校发展、满足实验室建设需要的实验技术团队,是每一个希望拥有一流实验室、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大学人”思考和面临的课题。

1 实验技术队伍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增加,我国政府加强了实验室条件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相继成立;同时,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项目建设的推进,许多高校添置了大型设备和精密贵重仪器,这些都对实验技术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这支队伍的现状却令人堪忧。

1.1 工作不受重视

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及高校体制的影响,实验室一直被视为“教辅”单位,实验技术人员属于“教辅”编制;一些教学、科研能力较低的教师被安排到实验室,引进人才的家属被安排到实验室[2]。加上“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依旧存在,国内高校实验室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实验室人员待遇和社会地位偏低,这些都制约着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1.2 队伍不够稳定

高校实验室工作内容琐碎繁杂,涉及实验教学准备、药品及易耗品管理、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管理、实验室安全与保障等。近些年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新专业的不断增多,大型仪器设备的大量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工作任务和强度不断加大,实验技术人员往往身兼多职。我校2003年和2013年实验室相关数据对比见表1。从表1可见,其他项目数量都在增加,唯独实验技术人员数量在减少。

表1 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和2013年实验室相关数据比较

由于实验室地位与价值长期得不到重视,多数实验技术人员认为从事实验室工作低人一等,待遇上甚至不如校内一般管理岗位人员[3],更不如从事理论教学、科研或其他工作有前途,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博士不愿来、硕士不让进”实验室的局面。与教师队伍建设相比,实验技术队伍有的被戏称为高校“民工队”,工作辛苦而地位低下。由于没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与平台,实验技术队伍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一些实验技术人员纷纷转岗到教学、科研或行政岗位。

1.3 人员缺少培养

由于实验室工作不受重视,很多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实验技术人员进修培训机会少。国内高校一般重视教学、科研队伍的建设,有比较完善的培训、交流及出国进修制度;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未能将其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体系。与教师队伍相比,实验技术队伍的培训工作非常薄弱,没有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和相应的政策,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开会交流的机会都很少。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技术、新实验仪器设备不断更新,对实验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培养和培训的“短板效应”日趋严重。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老化已成为阻碍实验技术队伍发展的又一现实问题,这一问题同时也开始影响高校实验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4]。

1.4 激励不够完善

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差异,实验室工作有些难以量化,在考核过程中很难得到合理评价,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5]。有相当多的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无论在职位、职称,还是津贴等方面都比教师低。教师职称评定看学历、论文、教学与科研成果与获奖等,这些标准不能体现实验室工作特点,而一些高校将实验技术人员与教师放在一起评职称,加上指标限制,客观上造成了实验技术人员评高级职称难的现象。在业绩考核上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2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

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离不开一流的实验室,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必须依靠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各部门共同参与、齐心协力、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多重举措、分步实施。2010年,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原实验室与装备处)和学校人事部门一起开展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调研工作,在校内外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需要,提出了实验技术队伍“提振”计划,旨在通过设置关键岗位、设立研究项目、设立业绩奖项、强化技能培训等“三设一培训”的建设方案,系统推进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整体素质[6]。

2.1 设置关键岗位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实验技术队伍是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享有同等地位和发展空间。因此,学校要重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首先应该重视实验室工作,对实验室关键岗位的重要性应予以认可,在待遇上实验技术人员应与教师同等对待。由于历史原因,我校实验技术队伍结构不尽合理,岗位设置不明确,职责不清,为了明确岗位职责实施分类考核,2008年学校制定了“关于实验室队伍实行分类管理暂行办法”,根据实验室人员组成结构分别设置实验教师、实验技术和实验辅助三类岗位,通过分类设岗实施分类考核。为提升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水平,提高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2013年我校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牵头制定了“实验室关键岗位设置及管理办法”,在实验系列岗位中设置“关键岗位”,采用公开竞聘方式选聘,符合条件的人员可以享受三级教授岗位待遇。“办法”中明确了首聘条件、聘用方式和聘期考核内容,并规定连续两个聘期考核优秀者继续享受相同待遇。

通过设置关键岗位,重视实验室工作,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待遇,吸引人才进入实验室工作,引导实验技术人员确立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为实验技术人员提供职业发展空间和晋级渠道,增强归属感和自信心。

2.2 设立研究项目

实验室是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一流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富有创新精神不断进取的实验技术人员,而创新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机制的建立。因此,需要通过项目机制来驱动和激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创新工作。学校鼓励实验技术人员根据教学科研需要开展自制仪器设备工作。2008年学校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自制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并设立了专项研制资金,每年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开展实验室自制仪器项目的遴选和评审工作。通过自制教学仪器设备项目建设,推动了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技能与水平。通过几年的努力,实验室自制仪器设备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在教学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得到了学校师生的认可,同时还在全国高校实验室自制仪器设备展示会上多次获奖。

为进一步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建设创新、管理创新的积极性,2013年学校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实验室创新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实验室相关工作创新,除自制仪器设备外,立项范围还包括: 高水平创新型高校实验室规划与建设研究;高校实验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研究;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目标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研究与实践;开放实验室的创新与实践;实验室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实验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等,旨在通过各类实验室创新项目来促进实验技术队伍的内涵建设以及实验技术人员的个人提高与发展。

2.3 设立业绩奖项

科学合理的激励措施能够激发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协调实验技术人员的合作关系,使他们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激励他们多做贡献[7]。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和科研成果来进行评价,而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成果融入于教学、科研中,难以独立体现。为此,2009年学校制定了“实验室工作表彰与奖励办法”,设立了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奖、优秀实验室奖、实验技术成果奖、优秀实验人员奖、实验室工作优秀论文奖等奖项,对业绩突出的实验技术人员、实验室工作集体以及实验技术成果进行表彰。2010年,学校实验室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共同组织了“优秀实验室”评选活动;2013年学校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和人事管理办公室共同开展了“优秀实验人员”、“实验技术成果奖”和“实验室工作优秀论文”的评选活动,这些活动都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激发了他们工作积极性。

2.4 强化技能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和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工作对实验技术队伍的要求日益提高。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已成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8]。为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技能与业务素质,学校根据发展规划与教学需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学校制定了“实验人员培训管理办法”,从4个方面开展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

(1) “博士化工程”建设。学校鼓励年轻实验技术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目前我校35岁以下的实验技术人员多为在职研究生,其中多数在攻读博士学位。

(2) 安全培训。学校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两种方式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开展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除为实验技术人员发放实验室安全书籍组织学习之外,2010年学校邀请了浙江大学李五一教授来校做实验室安全讲座,并且坚持开展两年一次的实验室消防安全培训与演练,同时每年安排实验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各类安全会议等[9-10]。

(3) 组织开展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的培训与交流活动。学校每学期邀请设备厂商来校就大型仪器设备的发展、使用及操作进行讲座,组织实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逐步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设备操作技能[11-12]。

(4) 组织开展青年实验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每年实验室与基地建设办公室会同教务及人事部门,开展青年实验教师讲课比赛,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活动,大大提升了实验技术人员实验授课能力,一些实验技术人员在大赛中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青年实验技术人员教学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2.5 探索引进人才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基地。纵观科学发展史,许多重大科学技术的突破,常常得益于许多青年学子在实验室科学实验的发现。现在许多国际一流的实验室都主动吸纳学生参加最前沿的科学实验工作,并渐成传统。在一些欧美国家,建在大学里的国家实验室往往更具竞争力,这是因为大学里的实验室除了拥有知名教授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地充满活力的研究生和访问学者,而这些都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力。国内高校应适当设立实验室流动编制,给予引进人才发展机遇和工作待遇,吸引青年学者进入实验室工作,这将有助于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自2008年开始,学校尝试通过引进人才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作。为此,学校制定的专门政策给予相关人员以高于一般教师的待遇,同时学校还引入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进一步充实实验技术队伍、增强活力。

3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合肥工业大学通过实施实验队伍“三设一培训”的提振计划,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工作落到实处,队伍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安徽省教育厅设置专项,通过实验室工作研究会的辐射推广,也促进了周边高校的相关工作。

实验室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建设一流的实验室的依靠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团队,建设一支技术精湛、富有创新、充满活力的实验技术队伍,不仅需要因时制宜的政策和机制,还需要高校领导重视和各部门的齐心协力,更需要每一个大学人的关注和投入。

[1] 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2] 张金标,朱正国,高于欣.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9):53-55.

[3] 贾贤龙,许正荣,陶庆秀.实验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140-142.

[4] 孟昭霞.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1(6):186-188.

[5] 张家栋.多措并举加强与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3):253-255.

[6] 陶庆秀,贾贤龙,王卫荣.构建高素质实验队伍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4):349-351.

[7] 刘利群.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岗位聘任制实施办法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78-79.

[8] 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9] 贾贤龙,王卫荣.高校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1):233-235.

[10] 温光浩.开展专题培训 强化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2):98-100.

[11] 高言,赵会武,党高潮.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创新思路[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11):164-166.

[12] 陈文倩,宋军,战永佳.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0-192.

[13] 蒋景华.营造一个高效率的科学实验工作环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4.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技术人员队伍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
重视建、配、管、用过程管理 发挥仪器设备效能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