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2014-03-26李敏
李敏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
重庆近现代建筑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李敏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
在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同时,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也逐渐纳入到法定保护的范畴。如何保护和利用优秀近现代建筑,是重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一大重要课题。该文旨在探讨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历史背景及重大意义,提出“保护、发展、创造”等理念,弘扬重庆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
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发展;创造;陪都建筑;重庆体育馆;陈诚公馆
0 前言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历史遗迹灿若繁星。据相关资料统计,重庆市具有近300处历史人文景观,其中以石刻石窟、军事遗址、陵园、宗教寺庙、古民居与民俗等著名。重庆的历史与自然构成独特的城市文脉和浓郁的地域文化。
1986年12月8日,重庆与上海、天津等城市同时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重庆市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政策逐步成熟;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亦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大重要课题。
1 背景及历史意义
1.1 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背景及风格
中国优秀近现代建筑一般建设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激烈的变革;建筑风格亦从古代建筑逐渐演变为现代建筑,对城市建设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重庆位于中国内陆,是长江上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以文化资源丰富、底蕴厚重、特色鲜明而著称于世。由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的特殊性,重庆的近现代建筑逐步发展形成其自身特征,大致可分为四个典型时期。(1)开埠前后: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建造的新形式、新材料、新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建筑风格体现为殖民式风格及殖民式建筑的本土化倾向。外来商业、宗教大量涌入内地,陆续出现一大批洋行、领事馆、教堂、学校、医院等新型建筑。(2)重庆建市(1929年)至抗战前(1936年):建市后的重庆,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具有较典型的折衷主义倾向。(3)抗战时期(1937-1945年):随着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大批的机关、工厂、医疗、科研、交通与金融等机构迁入,导致重庆城区急剧扩张发展,是重庆城市发展突飞猛进时期。重庆抗战时期典型的建筑风貌既有重庆本土的传统特色,也是同时期中国建筑整体风貌的一个缩影。当时建筑设计中常采用的方法大致为三类,即,复古类:采用现代的结构和构造;混合类:折衷主义在中国的翻版,使多种建筑风格和元素在形体组合法则的统一下糅杂在一起;装饰类:现代建筑的整体特征下装饰性地使用一些历史性、文化性的元素和符号。这是重庆在抗战时期的建筑设计呈现出多种格调并存的原因,同时也是重庆地域抗战风貌建筑设计中比较突出的三个特征。(4)建国前后:重庆先后作为陪都、西部发展核心城市,在交通、港口、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市政建设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作为西南工业重镇,各大工矿企业、兵工企业的建设尤为突出,长江电工厂、重钢、建设厂、嘉陵厂等,工业建筑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1]。
1.2 保护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重大历史意义
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国建筑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经历了过渡和逐渐成长的时期,同时它也是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和技术、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过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50年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复杂环境,城市建设方面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不仅建筑类型及风格发生了巨变,而且在建筑技术、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设备等方面也产生重大变革。世界各国建筑风格在中国延伸,中国式建筑风格在新时代蜕变:从古代建筑向近代建筑过渡,从纯中式建筑迈向中西合璧,从模仿的殖民式建筑到具有中国本土化风格的折衷建筑等。
尤其是重庆经历了抗战时期,重庆的陪都建筑是一种建立在西方建筑文化基础上的重庆地域化实践,它表现为一种多元、折衷和相互包容也局部矛盾着的混合型建筑风貌,并随着历史和文化的沉淀,真正成为重庆地方文化的一部分。
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作为近现代历史建筑的生动载体,不论是从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层次,还是活跃城市文化价值方面等,都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深化研究的依据。从当下情况来看,重庆近代建筑的文化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重庆的传统建筑,它也具有足够的文化广度和深度来匹配和强化当代重庆成为一个大都市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对重庆城市文化的传承,而且是对中国乃至于世界建筑文化的贡献。
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合理保护与利用,以减少基础建设的投资,节省能源。保护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对保护生态环境及城市文脉、反映社会发展历史、营造地域特色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及深远的意义。
2 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进程及现状
重庆市政府在文物保护、文化发掘、整理和提炼、政策制定等很多方面都有推进,并一步步完善。但重庆近代建筑文化的系统研究还不够,未能形成足够明确的体系并转化为文化样板、技术标准和政策导向,也未能形成产业内力。这些诸多不利因素导致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掘。
近现代建筑的再利用课题,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重视、探索与实践。新加坡、日本等各国历史文化建筑保护方面的经验极具研究与参考价值。上海、青岛、成都等地对一批近代优秀建筑进行了合理修缮利用,并塑造大量成功的范例。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需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并针对重庆自身的特点合理制定方案,以达到最佳的保护与利用目的。
and Architecture
3 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策略
3.1 坚持保护第一,是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根本原则
《世界遗产公约》中提到,与艺术品相反,保护文物建筑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它们。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不等同于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简单按照古建筑的保护方法执行,其在当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方式具有灵活性和特殊性。优秀近现代建筑存在时间短;新型的结构形式开始大量运用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在结构加固、材料选取方面都较为容易;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等。随着保护范围的不断扩大,“冻结式”及“博物馆式”的保护方法是不可取的,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最佳的近现代建筑遗产的保护方式,就是 “让历史建筑在当代环境中存活下来”。
“保护第一”作为保护优秀近现代建筑的基本原则,重在保留原来风貌,保持重庆地域特色。在实践中应坚持保护为先,采取谨慎的态度,避免仓促行动给城市历史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3.2 坚持“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
建筑保护的目的是最大程度地发挥旧建筑的价值,可持续地发展。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文化遗产是城市建设战略性发展方向。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将有效地转化为珍贵的文化资源,从而彰显其历史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方式亦具多样性:充分发挥原有功能;局部更新;改扩建;新材料、新设备及新技术的运用等。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的具体实施,需要在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节能环保、管理模式、运营模式等多方面协同努力;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时俱进,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发展之路。
3.3 坚持“创造”保护,激活区域价值
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不仅仅是使旧的建筑留存下来,更重要的是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之保持活力,从而让其周围的历史环境复苏。因此,对近现代建筑不能单纯地保存,而是要“创造”性再利用。
通过“功能置换”选择适当的、有力的使用者,是保护或恢复历史环境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2]。在遵守历史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功能置换”,使它们得到更好的保护,并激活区域活力,传承蕴含在建筑物中的人文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4 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实例
4.1 重庆体育馆
重庆市体育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大田湾,东临中山三路,西临大田湾体育场。重庆市体育馆于1951年开始修建,1955年落成,采用砖砌体及内框架承重结构,场馆屋顶为拱面钢架结构。1998年进行第一轮扩建,增加北侧附属办公楼。2009年进行第二轮改造,以适应时代的功能需求。目前重庆体育馆占地面积5140m2,总建筑面积为12838.93m2,可以容纳3800多位观众。
重庆体育馆场建筑群,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贺龙的主持下辟建,被人们称之为重庆的“六大建筑”之一;它是建国后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体育设施。2007年重庆市人民政府将重庆市体育馆等公布为第一批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 (一级保护)。在2009年,重庆体育馆改造项目如何体现对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修旧如旧”的原则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与实践。
首先,建筑空间的改造保留原有的空间格局,使内外表里如一,空间与原有建筑立面仍得以相互延续。重庆市体育馆属于混合式建筑。主体建筑3层,对称式布局。立面细部大量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屋檐采用装饰性坡檐及斗拱。在立面改造方面尽量保持原真性,使其深厚的历史韵味得到传承与保护。
其次,在项目中重新改造观众席,优化视线设计;重新组织建筑的功能,并增加运动员休息训练单元、媒体单元、工作办公单元等配套设施;设置1130多座的可移动坐席,使运动场地可以得到灵活的扩充,从而达到多种场地的综合使用需求。另外,在节能及生态考虑方面,屋顶采光天棚及电动遮阳天棚帘的采用,满足不同的光环境使用要求。
重庆市体育馆及附属设施改造项目获 “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2013年度重庆市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重庆体育馆的改造保留了重庆人民美好的记忆,成为重庆体育精神的象征。
4.2 陈诚公馆
建于抗战时期的陈诚公馆位于渝中区张家花园胜利路187号,踞渝中区最高的台地,直面嘉陵江。 2005年,陈诚公馆被列入《重庆市优秀近现代建筑(第一批)名录》。
2010年,在协信公馆1号的项目地块之中,陈诚公馆作为抗战时期历史名人的居所,被保留下来打造成为重庆顶级的私人会所。按照一般常见的修复作法,“冻结法”会把这样的历史建筑,兴建成静态的纪念馆性质供后人来参观,而协信公馆将它直接融入生活,真正达到了历史的呈现与传承。陈诚公馆的修复改造,是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中“功能置换”的优秀典范。它不仅挽回了昔日的片段,抢救城市文化,更在搭建海峡两岸桥梁、协力城市发展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
5 结语
优秀近现代建筑是近现代历史进程的见证,是城市风貌的具体体现,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当前城市保护已经被视作展示一个名城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章节。对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其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重庆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当今,“保护、发展、创造”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给子孙万代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与精神财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1]重庆市规划局.重庆优秀近现代建筑[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
[2]陈梅玲.近现代建筑保护与利用研究[J].规划与设计,2008,34(49):22-23.
Conser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al Culture in Chongqing
With the increased atten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excellent modern architectures in Chongqing with spe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m are also steadily absorbed into legal protection.How to protect and use excellent modern buildings is one of the major topics in modern city construction in Chongqing.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ervation of modern architecture in Chongqing with the idea of "protection,development,creating"proposed in hope of enriching the historic and cultural value as well a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hongqing.
excellent modern architecture in Chongqing,conservation;development;creation;alternative capital building;Chongqing Gymnasium;Chen Cheng Residence
TU-87
A
1671-9107(2014)05-0010-03
10.3969/j.issn.1671-9107.2014.05.010
2014-03-11
李敏(1968-),女,四川隆昌人,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孙苏,李红
施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