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第一轮通知

2014-03-26

储能科学与技术 2014年4期
关键词: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中国科学院

储能是能源技术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在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高效利用、智能电网、过程工业节能增效等战略产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有助于解决日益紧迫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关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绿色化工、循环经济、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简称“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储能科学与技术成为特色鲜明的学科,为推动储能科学技术基础研究与应用结合,促进技术交流,从本年度开始,将每年举行“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会议将结合国家储能技术需求,展示储能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充分讨论储能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通过学术论坛、成果展示等方式,促进我国储能科学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定于2014年10月24—26日在上海举行。会议期间将举行“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聚电池技术创新论坛”、“中英储热研究论坛”、“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化学化工专委会储能研讨会”,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投资者、政府官员和各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加本次盛会。

● 会议时间:2014年10月24—26日

● 会议地点: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 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化学化工专委会

● 承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

中聚电池研究院

● 征文范围:

化学储能分会:包括二次电池如锂电、锂硫、锂空、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镁电池、超级电池、镍氢电池、铅酸电池、锌溴电池等,超级电容器、氢能与燃料电池,化学储能器件系统技术、测试方法与标准等;

物理储能分会:包括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储热(冷)、深冷储能、抽水蓄能、机械弹性储能、超导磁储能等,储氢及其他。

● 投稿要求:会议征文应是未曾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论文摘要中英文均可,不超过两页。论文中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地址、摘要、关键词和图题、表题均要求用中英双语编写,论文字体一律用宋体,题目用加粗3号字,其余部分都用小5号字。投稿请发送至《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E-mail:esst_edit@126.com,主题请注明“储能大会投稿”。

● 论文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14年9月30日 全文投稿截止日期:2014年10月30日

● 论文出版:会议将出版《第一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文集》。优秀稿件将推荐给Applied Energy、Particuology、《电源技术》、《电化学》和《过程工程学报》等期刊发表。《储能科学与技术》将出版专刊。

● 会议注册费:2014年9月30日前交费:正式代表1400 元/人,学生代表800 元/人。9月30日后及现场交费每人1600 元/人,学生代表1000 元/人,参会回执请发送至jennyshen@sjtu.edu.cn。注册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将成为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会员(会员请填写登记表发至chnzwh@126.com)。注册费转账或邮寄信息如下:

账户名称:上海中聚佳华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开 户 行:建设银行上海紫竹支行

账 号:31001667111052503023 地 址:上海闵行区紫竹科学园紫月路1299号

● 产品展示:大会期间,在会场专设储能相关产品、测试仪器展区。热忱欢迎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积极宣传,展示科研成果和产品。有关赞助事宜,请联系会议“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

● 联系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

联 系 人:沈佳妮,E-mail:jennyshen@sjtu.edu.cn

中聚电池研究院

联 系 人:曹慧莲,E-mail:hlcao@sinopoly.cn

电 话:021-61453997

传 真:021-61453996

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

联 系 人:郗向丽,E-mail:c hnzwh@126.com; 金 翼,E-mail:yjin@ipe.ac.cn

电 话:010- 64519601, 82544917

传 真:010-6 4519602, 82544814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号,北京353 信箱(100190)

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100011)

组 织 机 构

顾问委员会(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立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 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成会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杨裕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 总装备部防化研究院

衣宝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

周孝信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赵东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

学术委员会

主 任:丁玉龙(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副主任:马紫峰(上海交通大学)

委 员(按姓氏拼音排序):

1077 Clinical value of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guided biopsy in early diagnosis of pleural tuberculoma

陈国华(香港科技大学) 陈海生(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 戴兴建(清华大学)

樊栓狮(华南理工大学) 冯自平(中科院广州能源所) 高立军(苏州大学)

何向明(清华大学) 黄学杰(中科院物理所) 黄云辉(华中科技大学)

来小康(中国电力科学院) 李国欣(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李 泓(中科院物理所)

林 展(浙江大学) 凌立成(华东理工大学) 刘 科(神华研究院)

刘兆平(中科院宁波材料所) 马 捷(上海交通大学) 米增强(华北电力大学)

石建珍(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王保国(清华大学)

王子冬(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王志峰(中科院电工研究所) 魏 飞(清华大学)

温兆银(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 魏子栋(重庆大学) 吴 锋(北京理工大学)

夏保佳(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所) 夏永姚(复旦大学)

严川伟(中科院金属所) 张华民(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严干贵(东北电力大学)

张校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世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张 东(同济大学)

张正国(华南理工大学) 赵长颖(上海交通大学) 赵金保(厦门大学)

赵正威(中聚电池研究院) 朱 敏(华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中国科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红孩儿扮演者已成中科院博士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上海交通大学参加机器人比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中科院沈阳生态研究所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