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学习:高校教学无法回避的选择与责任

2014-03-26方明英

关键词:学校课堂教学教育

方明英

一、移动化生存方式来袭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而急速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众的日常生活因此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计算不再只和计算机有关, 它决定我们的生存”[1]15。截止2013年10月份,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16亿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17亿户,其中3G上网用户比例达到34.5%,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连续六个月增长率超过60%[2],中国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在教育领域,移动技术及其应用正在走进我们的校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和在职人群中,手机端学习的使用率均超过80%[3]。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迅速普及,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或正在尝试通过移动设备来获取知识、提升自我。TED演讲、MOOCs、微课程、电子书包等成为了这两年最醒目的在线教育标签,正受到持续、深刻的关注和实践。

二、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挑战

(一)学生缺课成为一种常态

在高校中,学生缺课是一个令学校和教师头疼的现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请人代替上课又出现了新花样,找人代替上课变得更容易了:近来,一款名为“超级逃课助手”的手机APP软件在大学生间迅速走红[4]。在选课制下,学生上课是打散的,往往不同专业、不同行政班的学生一起上课,正常的课堂教学不可能因为部分学生缺课而停下来。这不仅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玩手机现象普遍

“拇指一族”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普遍的学习生活方式。学生课外在寝室、食堂、操场等地点使用手机无可厚非,但目前的情况是,手机的使用时间与地域早已超出了课外的范畴,延伸到了课堂内。如何监管大学生课堂玩手机成为高校教育管理的一大难题。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自我效能感弱化

“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觉与态度、专业水平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体现”[5]248。在信息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自我效能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学者指出“尽管学校为师生配置了计算机、架起了互联网……但学校教育中像瘟疫一样流行的厌学之风并没有多少好转”[6]。对教师来说,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化身的教师形象面临着挑战,专业成长压力增大,学生的厌学情绪蔓延等等,在很大程序度影响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

三、理解与融合,移动技术助力课堂教学

(一)“移动”与“教育”走向联结

“移动”正成为未来技术发展和社会变化的主题,作为“移动”与“教育”联结的移动学习成为移动技术教育应用的重要发展方向,涉及到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培训、远程教育等全社会范围的教育领域。在企业培训领域,宝钢成功打造移动学习“掌上课堂”。高等教育领域,仅在2013年,移动学习就开展得如火如荼: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开通了无线校园网,学生可在校园内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式学习,并免费享受无线网络为日常生活带来的便捷;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5月开通了移动图书馆,将图书馆的服务拓展到手机等移动终端;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从2013年起利用微信研发的顶岗实习平台“微信课堂”管理实习生。在基础教育领域,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南京、沈阳、青岛、温州等地都在试点和推广iPad教学。在国外,移动技术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73%的教师表示他们(包括他们的学生)会使用智能手机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7]。

(二)以理解、开放、融合的心态对待移动技术

任何组织或个体对新技术的好恶无法阻挡技术前进的脚步,新技术已经或正在而且还将继续影响和改变社会生活。不管是高校的管理决策者还是普通教师,应该以更加积极、理解、开放、融合的心态对待当今的移动技术。

首先,存在即合理。高校校园中无处不在的移动技术必然有其合理性,任何管理者或教师不可能从根本上禁锢,只能是理解。“如果我们想要引导教育的未来,那么即使是生活中并不接受技术的那些人也必须从内部理解新技术的可能性”[8]120。

其次,理解的目的是为了融合,以便能容纳移动技术驱动的学习这股新生力量。学校和教师要借助学生对移动技术的热情与青睐,变挑战为机遇,反思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通过观察、分析、研究与实践,探索移动技术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要充分发挥将技术真正融合到教育中。

最后,要特别注意的是,将移动技术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要掌握好“度”和方式的问题。在学校教学中引入移动技术,并不是要彻底摒弃传统课堂教学而重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学校教育的使命、移动学习的特点以及它对学习者学习兴趣和自觉性的超高要求,意味着它不可能单独存在于学校教育中,只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四、上下齐心,共建移动学习环境

(一)高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应为移动技术的教学应用营造良好环境

1.制定激励政策,营造良好氛围

信息技术包括移动技术融入学校教育,并切实推动学校教学变革是一个由外到内、由上而下的过程。领导重视移动技术的教学应用,除了投入资金开展支持环境建设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制定配套的激励机制与手段。因为,高校在采用新技术时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是 “很多人对变化的抗拒只是想安于现状;但在其它情况下,例如在晋升和终身教职的评审中,对技术进行试验或创新应用,通常被认为不是研究者或科学家的事情,因此并没有受到鼓励”[9]。只有在进行移动学习支持环境建设的同时从政策上积极鼓励,才能在全校范围营造上下齐心的良好氛围,真正激发全校师生积极试验和应用探究的热情,并最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2.建设无线网络与移动学习平台

从学校层面来看,必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校园无线网络建设,以保证校园内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成为可能。(2)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与建设。移动学习平台是一个集学习资源、沟通交流于一体的移动化学习环境,需要学校从整体上给予部署和安排。

3.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为移动学习开展提供人力与技术支持

移动学习的开展涉及网络、资源和应用三个环节,整个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相关职能部门(如网络中心、教务处等)共同完成。教师和学生这两个移动学习的直接主体,由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在具体开展移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技术问题。这就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及时提供人力、技术与服务支持。

(二)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需要教研室统一组织下的每一位教师积极参与

从目前情况看,移动学习资源不足且缺乏针对性是制约学生移动学习积极性与有效性的最大问题。对于移动学习资源来说,要在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辅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团队的群策群力。移动学习资源整体上结构化,局部相对独立、短小、精练的特点决定了其特别适合团队分工协作。针对高校的具体情况,可以由教研室统一组织协调。首先,从整体上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课程知识点模块结构图。然后,将知识点模块分解到每一位具体教师,教师再根据知识特点,独立或者在相关部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单一或综合采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形式来表现。为了操作简便,也为了真实反映资源在教学中的生动性与丰富性,音频和视频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录音或录屏的形式来进行。当然,如果设备和技术条件具备,采用摄像的方式来生成视频资源效果更好。

除了教师的课堂讲稿、课件外,应该重点考虑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知识点的补充拓展、学科前沿等方面,以兼顾不同学生的移动学习需要。当移动学习开展起来后,还应该考虑到移动学习资源来源的多样性。教师的实时指导与点拨,学生在学习与交流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讨论内容、学习总结、心得体会等也可以纳入移动学习资源的范围。这种从学生角度形成的资源更有助于移动学习。

(三)重视对学生移动学习行为和习惯的引导与培养

为了将当代大学生应用移动设备的热情迁移到学习中来,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

第一,开展移动学习培训,探索移动设备的学习潜能。这一过程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的移动设备使用培训,包括网络的连接、工具软件的安装与管理、音视频的播放等等。二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亲身体验移动学习,以增强学生移动学习感悟,拓宽学生视野。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参与本门课程的移动学习情况作为平时考核内容之一,并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交互。大多数学生有强烈的移动上网需求和习惯,但对于与课程教学相关的移动学习就不一定积极主动了。在移动学习开展之初,除了重视移动学习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之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提出明确的移动学习要求,让学生在或自觉或被动的移动学习过程中体会移动学习的便捷和效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移动学习平台的交流子平台或其它社交工具加强与学生的学习交流,并引导学生交流,让学生产生存在感和成就感,从而巩固和加强学生的移动学习行为,并最终形成习惯。

五、结语

乔布斯去世前曾提出一个深刻的质疑: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10]?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学校教育领域信息技术落伍表明,这一领域存在着重大变革的需要与可能,存在着更多的创新空间。解决乔布斯质疑的关键在于学校教育本身是否为变革的种子提供了适宜的气候、土壤与环境,教育管理者以及广大教师是否意识到变革的迫在眉睫并为之进行尝试和实践。

[1]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南:海南出版社,1996.

[2]2013年10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EB/OL].[2013-11-21].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15719546.html.

[3]2013-2014中国在线教育趋势报告[EB/OL].[2013-12-16].http://edu.163.com/photoview/3Q0N0029/6469.html.

[4]“超级逃课助手”软件走红 替上课能获最高80元“酬劳”[EB/OL].[2013-11-29].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3-11/29/c_118348697.htm.

[5]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6]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21世纪:大学课堂向何处去:“太极学堂”的理念与实践探索[J].开放教育研究,2012(2).

[7]皮尤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美国73%的中学教师使用手机参与课堂教学[EB/OL].[2013-12-01].http://www.yidongxuexi.com/a/4675.html.

[8]柯林斯,哈尔弗森.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M].陈家刚,程佳铭,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国际新媒体联盟.国际教育信息化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J].张铁道,殷丙山,殷蕾,等,译.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10]桑新民,李曙华,谢阳斌.“乔布斯之问”的文化战略解读:在线课程新潮流的深层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13,(3).

猜你喜欢

学校课堂教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