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网络社会领导力的路径探析*

2014-03-26谢撼澜

关键词:领导力网民舆论

谢撼澜,徐 强

(1.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 400041;2.重庆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重庆 400065)

随着全球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快速发展,网络正成为信息传递、共享和交互的新平台、新媒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4.1%,新增网民中七成用手机上网[1]。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社会舆论生态、公众参与方式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社会”成为各学科甚至一般大众纷纷使用的关键词。以Internet为核心的信息网络,“一方面通过现实社会的投射,构成了自己虚拟的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网络的渗透,融合了各种已存的社会实体网络,使‘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成为整个现实社会的结构形态”。“现代社会是以Internet为主的信息网络与实体网络高度整合的结果,也是虚拟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和现实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高度整合的结果。”[2]这两种“网络社会”不仅在诞生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支持方面是相同的,而且在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是“网络社会”(network society)的基础,而又被包容在后者之中。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在现实和网络两个社会之中。

领导力(leadership)对组织和社会的运转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各方普遍能接受的确切定义,它原则上可以定义为:领导者和追随者相互影响过程的本质,因之产生的结果,以及领导者的个性和行为、追随者认知和领导者信用及其环境等是如何决定这一过程的[3]。根据领导科学领域著名学者刘峰在《新领导力》培训课程中的解读,传统的领导力是决断力与影响力的叠加。新领导力有如下特点:领导活动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产生双向的交流互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影响力是相互、平等的;领导者决断及时、果断,抢抓机遇;领导者决断的主动性、冲击力强;等等。政治组织和政治领导人都将提高领导力视为政治活动中的战略问题。在互联网风云际会的时代,执政党和政府对社会的领导力必须包含对网络社会领导力的新内容。

互联网媒体属性越来越强,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方式快速增长,但我们执政党和政府对网络社会的领导力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何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和舆论引导,确保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和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已经成为摆在各级组织和领导者面前的重大课题。2013年8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网络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加快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确保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4]网络社会虽然是虚拟的,但在计算技术和通讯技术支持下交流的成员是真实的,在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观点、感情和社会关系是真实的,建立在这种群体交流之上的社区也是真实的。网络社会可以视为现实社会的延伸。所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在加强对现实社会治理、加强对现实群众领导的同时,必须顺应网络社会的特点,提高对网络社会的领导力。

一、树立平等、开放、自信的理念,融入“互联网政治”新空间

以Web 2.0的思想和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应用,用户可以借此进行内容创作、情感交流与信息分享,论坛、脸谱(Facebook)、推特(Twitter)、QQ、MSN、微信、博客等新一代社交媒体开始出现并迅速壮大。“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年轻一代及社会活跃分子获得了直接表达观点和参与政治的新技术,传统主流的政治生态随之发生悄然变迁。”[5]

互联网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渠道,逐渐成为公众便捷地参政议政的重要场地,“互联网政治”也就成为人类政治生活的新空间。但一些领导干部对“互联网政治”存在焦虑和排斥心理,在互联网上与网民交流互动时,因为无法显示现实政治地位所带来的耀眼光环,难免产生失落之情;面对网民偏激、尖刻的语言,针对自己工作的浇冷水、拍砖头,倍感委屈和焦虑;害怕网民在互联网上反映问题、提意见,惧怕自己或单位的负面消息在互联网上曝光,进而使尽各种威胁手段阻止网民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甚至利用手中权力打击报复发帖、爆料的网民等。这其实是领导干部与社会发展变化不适应、对自己素质和能力不自信的表现。

一个有现代政治意识、现代科技思维、民主作风和科学决策精神的领导干部,应该树立平等、开放、自信的理念,融入“互联网政治”新空间,以平等、坦诚的态度与网民沟通互动,借助互联网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听取网民的意见和建议,把互联网作为推动工作、改善形象和提升领导力的伙伴和帮手。

二、主动抢占网上制高点,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互联网由于其及时、海量、互动、分众和无地域限制等特点,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传递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和传播。聊天室、论坛、手机短信和微信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雷人”、“东东”、“楼主”、“潜水”、“灌水”、“拍砖”、“菜鸟”、“沙发”、“给力”等网络词汇和“神马都是浮云”、“我爸是李刚”、“羡慕嫉妒恨”等网络语言。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政治信息、思想文化快速传播、扩散的主渠道,也成为各种思想文化碰撞的平台、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拓展了人们政治生活的新空间,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无疑,互联网对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如果领导干部不懂得互联网上的表达方式,将无法与网民交流互动,难以密切联系网民;如果各级组织的大政方针和观点立场不能传递到网民中去,无异于放弃了思想文化的大片阵地。近年来,网络谣言的肆虐和网络舆论事件的乱象,就是我们对互联网缺乏及时的制度规范、对网民缺乏恰当的舆论引导所致。从积极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了技术便利和方法创新的空间[6]。

新形势下,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好互联网知识、建好互联网网站、用好互联网资源,网络平台与主流媒体相互融合,形成功能互补、覆盖广泛、导向正确、便捷高效的立体传播新格局,把党的大政方针和政府的声音、立场、观点渗透到网络中,传递给广大网民。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后,要通过网络做好科学解读,让公众更好地知晓、理解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改革举措。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创新党的组织建设,建立网上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网络社区,形成党组织+网上党组织的组织格局,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当然,还要制定互联网运营、使用的规则,引导“互联网政治”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向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方向发展。这样才能主动抢占网上制高点,唱响网上主旋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互联网上有效宣传、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

三、积极应对网络民意,开辟与网民沟通的新渠道

网民通过互联网上的论坛、社区、博客等手段自由发表评论和表达意见,聚合某种愿望和诉求,从而形成网络民意。网络民意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有参与主体多元化、表达意见真实性、生长空间虚拟性、议题多样性、影响广泛性等特点。网络民意虽然不是完全真实的民意,但它并不是一种破坏性的力量,与执政党的执政目标之间有契合点,网民表达与党委、政府监管之间存在着共同意愿及共同合作的可能。所以,对网络上的爆料、消息,对网民的评论、拍砖,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无论是委婉的还是尖刻的,领导干部要学会冷静面对,以开放平和的心态对待,不能害怕、抵触甚至封杀。

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与网民交流互动的门槛越来越低、程式越来越简便。网民更加倾向于通过QQ、电子信箱、网上论坛、博客、微博等渠道自由地表达个人意见、对党和政府工作进行评价。这迫切需要领导干部在网上开辟出一条党和群众沟通的新渠道,学会运用形象、生动、简洁的网络语言与网民交流和平等对话。对重要舆情和社会热点问题,要通过网络及时回应、解疑释惑,把人民群众的期盼融入政府决策和工作之中。在有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发生后,当地领导干部通过互联网与网民进行坦诚交流,不仅有利于疏导网络民意,而且还能显示领导干部的睿智、开放和自信。几年来,300多位省部级干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都得到了广大网民的热烈响应。深入推进网上信访,引导群众更多地通过网络平台反映诉求,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查看办理进程和结果,减少群众的上访成本。2010年8月,安徽省制定了《人民网网友给省委书记留言办理工作暂行规定》,要求省直部门及省内各地、各级政府要认真收集、处理、反馈网上民情,对解决网友问题不及时不认真、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予以严肃问责[7]。2013年9月,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要求强化网络问政和监督,让领导干部当好“在线服务员”,打造服务群众的“直通车”,通过收集网民意见、开展在线交流、发布网络信息等办法,倾听群众呼声,把握社会动态,提高民众对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参与度[8]。网络问政推动了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工作创新和形象提升。

四、消解网络广场效应,引导和平息公共舆论事件

网络媒体的自我传播方式使其成为功能强大的信息集散地和舆论新中心。网民既可以借助它表达个人情感和利益诉求,也可以利用它制造舆论、发泄不满和炒作事件,产生网络广场效应。研究显示,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网上就会出现相关文字或视频,6小时左右就可能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左右网上跟帖就会达到高潮,形成热点[9]。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任何小事一旦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传播,都极有可能引发众人的快速聚集、围观,形成公共舆论事件。网络舆论中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汇聚,超出政权机构的承受能力,导致政权机构的信任危机和权力危机。由于网络本身的非理性化、无制约性等特性,网络舆论极有可能出现失真和失实,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由虚拟空间传递到现实社会,一旦网络公共舆论偏向极端,煽动起来的民意是危险和难以控制的。所以,网络公共舆论事件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引导和及时平息,往往会演变为公共舆论危机,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而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对公共舆论事件的策略是封堵、删帖甚至抓捕,不但不能控制事件,反而是“火上浇油”,激发更多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围观、起哄,导致事件不断升级。

如何消解网络广场效应,引导和平息公共舆论事件?第一,增强群众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政治信任。推进政治运行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有效调解社会利益关系,促使各方达成共识,增强群众对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的政治信任。这种政治信任会极大提高政权机构的权威性和群众的情感认同。第二,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将网络民意提升为“互联网政治”常态化、制度化参与方式和表达渠道,使群众的利益诉求得到有效回应。领导干部要通过网络就民众所关心的国计民生问题,与民众进行真诚、务实的交流和对话,赢得网民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第三,积极引导网络舆情。一旦出现与本地、本单位、本部门相关的网络舆论事件,要及时关注和应对,对网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时跟帖、回复,纠正错误、虚假的网络信息,澄清事实真相,对网络舆情作出适当引导。例如,2013年8月28日《南风窗》杂志发表题为《村官腐败透视》的文章,9月2日就有一篇《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村里一半都是我的娃》的文章在网上被大肆转载,引发网友的大量跟帖和评论。9月3日,河南省三门峡市委新闻发言人发布情况说明,披露该市紧急组织专人核实,请求原文作者提供案情线索。三门峡市公安局也通过微博请求杂志社或作者提供具体线索,以便尽快破案。三门峡官方表现的诚意和姿态赢得了网民的敬意。9月8日,《河南日报》微博发布了《南风窗》致歉信,对三门峡村官的网络声讨7天之后终于逆转。众多微博的主流评论认为,当地党委、政府顺应了民众呼声,敢于直面质疑,反应及时,谦卑审慎,既秉持理性,又未逾越公权,这种处置网络舆论事件的方式值得肯定[10]。第四,争取舆论主动权。公共舆论事件发生后,党委、政府要阶段式发布最快、最新、最真的信息,解释政府政策,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权。主要领导要及时阐明事实,表明态度,宣布政府的补救措施,防止其他营利性媒体为抢风头发表刺激危机局势的消息或评论而进一步激化危机事态。通过网络媒体的信息传输和舆论导向作用,稳定民众心理,引导民众选择正确的行为[11]。“领导干部应当勇于承担相关责任,稀释舆论危机的负面效应。”[12]如果公众追究责任的强烈愿望不能得到平息,甚至会觉得政府是刻意要掩盖事件真相,否定性的批评可能会迅速增多,公共舆论事件难免发展成群体性事件。所以,勇于承担责任是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及其领导干部面对网络舆论的重要策略。

五、善于调动网络民间力量,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

反腐败工作,纪检监察部门不可能人盯人,离不了制度发力,也离不了群众举报。党政干部是生活在群众当中的,互联网的民主监督无处不在。5.91亿网民的眼睛就像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在时刻盯着行使公共权力的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

党委、政府、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的领导可以利用网络打通一条管理考察、选任、监督党员干部的新通道。在网上设立监督信箱、领导信箱公开收集民情,及时发现和掌握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用权和干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选人用人的公信度,纠正干部工作生活的不正之风,增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效能。2009年6月,中国检察机关全国统一举报电话“12309”正式投入使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同日起也将网址更新为www.12309.gov.cn。2009年10月,全国纪检监察举报网站www.12388.gov.cn开通。2010年2月,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在人民网正式开通了12380网上举报中心。2013年9月,中纪委监察部网站www.ccdi.gov.cn开通,该网站在首页显著位置设置12388网络举报板块,上线20天时间里收到网络举报15 253件,日均逾760件[13]。这些举措,方便了群众顺畅、安全地举报干部的不正之风,监督政府部门的行政乱作为,促使党政干部更清廉、更守法、更称职,网民对此赞不绝口。随着微博、微信、社交网络等网络媒体在公众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将进一步拓展网民的举报渠道,激发网民的举报热情,增添广大民众对执政党反腐败的信心。领导干部要善待网友的举报,提高举报网站受理件的办理质量,努力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还必须保护好举报者,不能让举报者遭到报复和伤害,让网民监督为党风廉政建设增添正能量。

总之,各级党委、政府、职能部门及其领导干部要有新群众观,将自组织、自领导的微众、网络公民和新媒体从业者都视为群众工作对象,坚持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更要有新领导观,积极链接微众,赢得网民认同,提升领导价值;加强网络修炼,提高信息处理转化能力,提高“软权力”;善于引导微众、服务网民,共建愿景,共享未来。

[1] 张辛欣.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占78.5%[EB/OL].(2013-07-17) [2013-08-01].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7/17/c_116579110.htm.

[2] 裘伟廷.“网络社会”概念刍议[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1-3.

[3] 约翰·安东纳基斯,安纳·T·茜安西奥罗,罗伯特·J·斯滕伯格.领导力的本质[M].柏学翥,刘宁,吴宝金,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1:5.

[4]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1.

[5] 王文.互联网2.0时代对世界政治的影响[J/OL].中直党建,2012(4)[2013-08-01].http://www.zzdjw.com/GB/165261/241704/17578782.html.

[6] 曾维伦,郝东超.网络党建平台建设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

[7] 安徽省委出台《人民网网友给省委书记留言办理工作暂行规定》[EB/OL].(2009-05-06)[2013-08-02].http://leaders.people.com.cn/GB/9246827.html.

[8] 文晶.信息化推动政府管理理念、手段和方式全面创新[N].重庆日报,2013-09-18.

[9] 马利.“网罗其中”的国家挑战与战略机遇[N].新华日报,2011-05-11.

[10]三门峡理性回应《南风窗》报道 网络声讨7天逆转[N].人民日报,2013-09-12.

[11]姚江龙.网络舆论监督中群体极化倾向分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6-129.

[12]孙晓莉.网络公共舆论危机的应对[J].行政管理改革,2011(1):74-77.

[13]陈治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线20天 网络举报15253件 日均逾760件[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09-23.

猜你喜欢

领导力网民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2009的50位最具领导力的CEO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