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培育
2014-03-26陈奕龙
姚 兰,陈奕龙
(1.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栋梁、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凝练和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美丽中国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在需要,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诉求。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求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石。“如何使大学生面对多样的社会价值取向而不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是我们探讨核心价值培育和实现路径的基础和出发点。”[1]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应反映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新期待和新要求。首先,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马克思主义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贯穿其中。其次,深刻体现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追求。我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长远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亦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应有之义。最后,深切展示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大学生立志成才的精神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大学生勤学善思的不懈追求。
(二)以社会发展的时代性要求为指南
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式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也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新潮流,体现鲜明的时代要求。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潜伏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在世界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交往日益频繁的现如今,机遇与挑战并存。大学生需着眼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浪潮,重视学习、敢于创新,这是新时代给大学生提出的迫切要求。此外,国际国内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已经渗透和融合于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要求当今大学生要以一种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以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合理地理解、借鉴和吸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三)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指标
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也应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方向和价值追求。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不仅要体现出大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热爱和追求,也要展现出于国家、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还要体现出高尚道德、健康积极的内在品质。为了展示出大学生理应具备的精神风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也应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呼唤,符合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培养要求。[2]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一)心系祖国的爱国情怀
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阶段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最大共识。综观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我们的渗透和颠覆。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坚持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不为任何敌对势力所裹挟。同时,21世纪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和攻坚克难期,大学生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将自己塑造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骨干力量。因此,大学生只有把热爱祖国作为核心价值观来看待和遵循,才能使自身具有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价值追求。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青年人富有遐想和抱负,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这是青年人的特点,也是优点。但需懂得,个人的抱负不能孤立地实现,只有把它同时代和人民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用自己的知识和本领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才能使自身价值得到充分实现。”[3]青年大学生只有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崇高价值追求,才会有更大的精神动力立志成才;只有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融入到社会各方面建设之中,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其智慧和能力才会得到充分的体现,人生价值才会得到真正的实现。胸怀其大,其行必远,笃定力行,其就必高。所以,为人民服务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
开拓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大学生作为创新人才的生力军,理应具有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并使之成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这是时代发展和国家富强给当代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只有大学生具有了开拓创新的精神,才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大学生若想拥有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首先,要有求知的热情。对知识世界的兴趣和热情是探求未知、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源动力。其次,要有求真的品质。大胆质疑,有“问题”意识才是创新的起点。再次,要有求新的勇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创造性思维,不禁锢于已有的知识。
(四)真善美的内在品质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弘扬真善美,贬斥假丑恶”。大学生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不仅需要智力的发展,更需要道德修养的提高,从而具有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人格。因此,拥有真善美的内在品质应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之一。真,是思想的最终目的。它表现为:一是待己内修之真。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追求真理,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人格;二是待人处事之真。对师长、对同学都要坦诚相交,诚实守信,不背信弃义,不见利忘义。善,是行为的最终目的。就是拥有一颗仁爱之心,而且践行友好善意的行为。同学之间,与人为善、互帮互助、互谅互让,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社会生活中,心怀感恩之心,对需要帮助的人和事力所能及的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美,是情感的最终目的。美,不单是指外表,它的恒久价值是心灵的美好。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至美的心灵和人格。
三、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充分发挥主渠道的教育作用
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4]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在课程中着重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使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国际形势,分析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加其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促使其努力学习、立志成才、学以报国。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认识到创新精神一直是我们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积极宣扬和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的指出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为大学生处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人民、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提供正确的行为准则。此外,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贯彻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并进行通俗易懂的诠释,把党的最新精神传达给学生,把实现培养目标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为一体。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着熏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是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载体。首先,学校要有一种弘扬主旋律的文化主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特点,结合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题的各项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学校需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术文化建设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科研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有尚学的学习气氛,举办各类各科的学术讲座,邀请各界名家为大学生展现学术的奥妙与魅力,引导大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意识。另一方面,要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平台。鼓励大学生在低年级就积极主动得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较早得培养科研能力,此外还应倡导一种脚踏实地做学问的求学态度,不急于求成,沉淀知识,破陈出新。再一方面,学校要有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气息。学校即是一个小社会,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在一个和谐美好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更容易拥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提倡校园的文明礼貌,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友善待人,讲求礼让恭谦,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文明风尚的感染,自觉养成文明谦和的行为修养。总之,建设浓厚的校园文化,在环境熏陶中使大学生树立起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
人的思想最终要在实践中去体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为他们所感知、认同和接受,还必须紧密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通过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强化这种认识。因此,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组织大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使大学生真正深入农村,贴近群众,投身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可唤起他们“农村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的责任意识,从此心系人民,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意识;积极倡导大学生加入到“青年志愿者计划”和红十字会志愿活动中,使他们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温情,体会自己的存在对于别人的价值;很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开展各种调研活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法,就是主动接受先进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以及自觉纠正自己的错误的思想和行为的方法。5]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对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想与自我发展空间,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使其成长为该方面的人才。”[6]培养和践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最终还是要靠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要做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关键在于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教育。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需要系统学习、深刻体会核心价值观的真谛,加强理性认识;从现实问题中体会和加强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从内心深处认同这种价值观念,做到入脑入心;自觉转变原有的不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把树立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坚定信念;坚持用核心价值观念不断化解现实生活和自身发展的思想困惑,促成自身不断成长成才。
[1]冯刚.着力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北京教育:德育,2012(5):5.
[2]张丁杰,曾贤贵.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7—75.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11-08(1).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2.
[6]邵辉,史国栋,葛秀坤.积极思想是人才成长的必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