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蚕体解剖生理学》教学改革思考*

2014-03-26冯丽春敬成俊

蚕学通讯 2014年3期
关键词:蚕体家蚕生理学

冯丽春 敬成俊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 400716)

《蚕体解剖生理学》是从家蚕的形态结构入手,介绍蚕体各组织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和功能,揭示蚕的营养和物质代谢、呼吸、循环、排泄、感觉、运动、生长发育、丝物质形成及生殖发生等生命现象的生理过程及本质,以及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关联性及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该课程自蚕学专业成立以来,一直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蚕学专业的学生在接触其它专业课之前,首先学习该课程,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掌握蚕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为学习后期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作为一门传统特色专业的基础课程,面对目前高等教育全面深刻的教育改革新形势,只有从课程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入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

1 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

《蚕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内容既有相对传统变化不大的部分,如蚕的形态结构部分,也有随着研究手段的进步、研究水平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特别是进入21世纪,生物科技迅猛发展,蚕业科学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家蚕基因组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蚕的认识已深入到分子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同步关注科技的发展,将更多的新知识、进展介绍给学生。比如在介绍丝腺这一章节时,对丝腺各部分的功能、丝蛋白基因、茧色素形成的分子机制等原教材没有的内容都作了补充。

蚕学专业本科课程一直沿用浙江农业大学(吴载德)主编的全国统编教材《蚕体解剖生理学》,该教材第一版于1980年编写出版,1989年第二版改编出版,目前早已无印刷发行,所以是教材匮乏。学生上课无正规教材,老师课中补充讲解的一些新内容,课后也不能进行系统的复习。为此由西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几所高校同仁进行了教材的新编工作,新教材保留了原教材传统经典的部分,力求反映蚕学生理研究的新进展。

2 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进

2.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蚕体解剖生理学》课程在我院是蚕学本科第四学期开设,在这之前,同学们学习了生物学科的一系列基础课程,还未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所以对专业不了解,甚至有个别调配来的学生还对专业课的学习有抵触情绪。如何激发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首先,绪论的介绍很重要。第一次课除了介绍课程的内容、发展历程及学习方法外,还让同学了解蚕丝业在历史上的作用及曾经的辉煌,了解家蚕是鳞翅目昆虫的代表,当前作为模式生物的研究在农业害虫防治、医药筛选、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作学习的动力。其次要多与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多提问,耐心解答他们各方面的疑惑,让同学认识生理学在蚕学专业学习、研究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 更新教学手段

《蚕体解剖生理学》在解剖部分要介绍蚕的各个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最初上课是用手绘挂图,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目前已采用多媒体教学,可方便引用大量的图片。但有些组织器官平面的画图不能很好地展示其结构和活动机理,例如蚕的气门开闭装置,我们通过自制模型,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各部分的位置形态及气门开闭的原理,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今后如能进一步制作成动画的课件,则更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家蚕的一些生理现象和过程,文字的叙述很抽象,学生不好理解,例如蚕的食桑、蜕皮、吐丝结茧等过程,我们制作视频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播放,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教学形式多样化

生理学许多基本理论和生理现象都具有抽象的特点,“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会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枯燥无味,逐渐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针对某一内容让学生查资料、制作PPT并上台讲解,同学互相提问讨论,老师加以补充、归纳和总结。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接受知识,进一步加强记忆。通过这一方法,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进一步加强,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及综合表达、展现自我的能力。

随着高等学校学分制的推行,学分制下构建的是“多课程,少课时”的课程体系,要求学校和教师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选择。因此,新的教学计划对许多课程的课时数进行了压缩,《蚕体解剖生理学》课程的理论课学时数也逐渐调整为现在的36学时。教学内容多,课时少,一些内容无法在课堂详细讲授,只能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自学的方式理解掌握。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重要。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通过给学生指明参考资料和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做复习思考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

3 加强实验教学改革

《蚕体解剖生理学》是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通过实验不仅能够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使学生受到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3.1 合理设置实验项目

目前的实验课时为27学时,实验项目偏重解剖实验,生理部分的实验较少,各占的比例分别为83%和17%,因此生理部分的实验有待增加,才能让学生在掌握形态结构的基础上,更多地了解家蚕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另外,目前供学生选作的实验偏少,选作项目占25%,且都是解剖部分的实验,因此应增加选作项目,特别是生理部分的选作项目,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2 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设计性实验,放手让学生操作,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更好地掌握实验原理,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目前的我们的实验项目中验证性实验占了92%,综合性实验占8%,没有设计性实验,所以在教学改革中增设设计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实验条件,例如让学生通过改变家蚕的生态环境,探索环境对生理活性的影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蚕的血糖变化,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的饥饿时间,测定家蚕血液海藻糖和脂肪体糖原的变化,理解血糖的恒常性调节机制。这样的设计性实验要求学生首先要掌握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自己设计不同的影响因子,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蚕体解剖生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只有不断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与资源,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创业能力,才能提高教学与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专业基础课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李建华,许继德,卢佳怡,等.探索生理学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医学教育,2002,2:30-31.

[2]周颖虹,张光毅,孟黎.生理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对比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6):588-590.

[3]陈王霞,曹冬梅,卢建.设计性实验教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40-41.

[4]刘平.解放思想、改变观念,适应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浅谈学分制下《机械基础》的教学[J].西 昌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2005,19(4):133-135.

[5]张敏.生理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56-257.2.

[6]刘燕,曹济民,冯逵,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体会[J].基础医学与床,2006,26(3):327-332.

[7]王瑜,梅仁彪.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12-14.

[8]王磊,刘朝良,朱保建.新形势下“蚕业资源综合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4,15:91-92.

猜你喜欢

蚕体家蚕生理学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关于毛脚茧判定方法的探讨
秋蚕僵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控措施
秋季养蚕技术的要点分析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