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失眠35例临床观察
2014-03-26粟春生
粟春生
(广西省凭祥市中医医院, 广西 凭祥 532600)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其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入睡困难或睡眠不稳,睡中易醒或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入睡,重者彻夜难眠,常伴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健忘或心神不宁等症。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疾病。常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工作和学习。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通过2010—2012年期间在临床上运用中医针灸配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失眠3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并与中医传统针灸治疗失眠35例作对照观察,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患者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20~60岁,平均(45±3.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5.5±4.2)个月;对照组35例,男8例,女27例,年龄25~60岁,平均(48±4.9)岁;病程1~18个月,平均(5.6±0.4)个月。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按照WHO《精神与行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ICD-10》[1]中失眠的评价指标,本组全部的失眠患者都排除严重精神病或药物依赖。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针灸选穴[2].主穴:神门、百会、内关、四神聪、涌泉、随证配穴: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阴虚火旺型加太溪、太神,心肾不交型加心俞、肾俞,肝郁化火型加行间、太冲,心胆气虚型加心俞、胆俞,痰热内拢型加丰隆、内庭。(2)操作方法:针针具、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2寸不锈钢毫针。所有腧穴常规针刺;背腧穴注意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需注意的是,以上针刺均以病患者睡前2 h处于安静状态下治疗为佳,得气后留针30min,每天1次,3周为1疗程。(3)针灸结束后用壮医药线点灸在每穴点灸3壮均用补法,每天1次,3周为1疗程。
2.2 对照组 (1)针灸选穴,操作方法同治疗组。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痊愈:症状减轻消失,每晚睡眠质量为75%以上,显效:症状改善,每晚睡眠质量为55%以上,大多停止服用安眠药,无效:症状没有改变,每晚睡眠质量为40%以下,需要服用药物来控制。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治疗结果比较
3 讨论
失眠病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随着社会工作压力及快节奏生活,越来越多的人处于亚健康失眠状态,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中医认为失眠的病因很多,主要为情志所伤、饮食不洁、病后、年迈、禀赋不足,心虚胆怯所致。 针灸治疗失眠主要调节阴阳失调兼补虚调气。百会穴属于督脉,位于巅顶三阳五会。它的功效是调理全身的气机、调节阴阳、养心安神。安眠三穴在天部,主要作用是安神、助眠,神门穴主治宁心安神,调理气血。三阴交穴主要调节肝脾肾三经经气,起到健脾和胃、益肾补肝、调和气血之功效,复溜穴滋阴利水、引火下行,各穴道间相辅相成,共奏宁心安神之功,配合外治壮医药线点灸,通过对体表穴位的刺激,一方面直接祛毒外出、调节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另一方面调整脏腑功能。本研究表明,中医针灸配合药线点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57.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85-87.
[3]李艳瑟.朱砂外敷涌泉穴治疗失眠[J].世界今日医学杂志,2004,5(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