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价值
2014-03-26陈天年
陈天年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 scars pregnancy,CSP)是产妇在剖宫产术后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这种并发症在过去较为罕见,但是,近年来随着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增加,CSP也出现上升趋势[1]。这种疾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临床上没有固定的症状,若处理不当则会引起患者子宫大出血及破裂[2]。为了探讨经腹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中的价值。对在山东黄金矿业(玲珑)有限公司职工医院自2009年12月~2012年1月接受诊断的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在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本院自2009年12月~2012年1月接受诊断的8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单日、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产妇的年龄在19~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4±1.5)岁,两组产妇之间年龄、家庭情况、产妇妊娠期等临床指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实验组患者采用经腹部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辅助治疗,实验组患者检查方法具体如下:患者使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的HD11XE及HD7 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腹部探头频率为2~5 MHz,阴道探头频率为3~9MHz[3]。检查时先进行腹部超声,观察患者子宫的大小、形态,妊娠囊或包块的位置,然后再行膀胱截石位经阴道超声检查,仔细观察妊娠囊或包块与子宫及子宫颈的关系,观察血液供应情况,并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声像图及血流变化,追踪临床及病理结果。
1.3统计学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检查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χ2表示。
2 结果
对在本院接受诊断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断检查,实验组患者采用经腹部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等指标。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治疗35 d,实验组患者确诊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有38例患者确诊,确诊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确诊人数26例,确诊率65%)。
3 讨论
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是临床上产妇剖宫产后出现概率比较低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较多,属于严重的异位妊娠。临床上,对于这种并发症常常会被误诊为宫内妊娠、难免流产等疾病,若处理不当,将可能引起患者大出血,严重患者将会危及患者生命。
目前,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这种并发症的首选方法,利用超声技术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诊断出患者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经阴道超声探头和患者子宫附件等盆腔结构十分相似,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患者肠气、肥胖等因素的影响。经腹超声除了能够了解患者子宫的大小、形态以及包块的位置,而且还能够更细致的观察到患者妊娠囊(或包块)与子宫体及子宫颈的关系和二者的血供情况。本次实验中,两组患者均治疗35 d,实验组患者确诊率9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中,实验组患者有38例患者确诊,确诊率达到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确诊人数26例,确诊率65%)。
但是,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是剖宫产术的一种远期并发症,目前,治疗上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案。瘢痕妊娠的治疗原则主要是杀死胚胎,清除妊娠产物,减少出血,保留其生育能力。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主要依赖于患者的病史、体征、血β-HCG 的水平、超声检查、个人的经济水平及意愿等而采取个体化治疗措施。任彤等认为如果孕囊侵入较深或几乎穿透瘢痕全层,并且明显凸向浆膜下,或者包块较大,且周围血供丰富,无论是全身或局部甲氨喋呤治疗效果均较差,最终仍需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经腹结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的显示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位置、内部回声及血供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 韩运生,莫清清.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愈合不良超声学检查结果分析.安徽医药,2007,11(2):160-161.
[2] 刘翠玲,王焕侠.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剖宫产术后切口瘢痕妊娠的诊断价值.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3):70-72.
[3] 焦光琼,凌梅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中的价值.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9,13(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