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与MRI在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中的应用价值

2014-03-26谢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股骨头骨质图像

谢艳

股骨头坏死为多发性髋关节疾病,且因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病情发展快、致残率高的特点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骨科疾病[1]。早发现早治疗既能提高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还能延缓病情的进展,有效降低致残率[2]。临床上通常采用X线、核素扫描、CT、MRI等方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诊断,因CT及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价值较高,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CT与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准确率,并对其应用价值做出分析。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来本院接受治疗的疑似股骨头坏死患者69例(108髋),年龄31~62岁,男性37例,女性32例,病程31~162 d。其中,单侧受累患者30例,双侧受累患者39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髋部不适或疼痛感、关节活动受限、下肢活动不便、或出现跛行。

1.2方法 根据手术及临床检查结果,69例(108髋)患者中有81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即符合ARCO法对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3]中的Ⅰ、Ⅱ期。回顾性分析术前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情况,比较两组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

1.2.1CT检查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采用GE16排螺旋 CT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参数设置为:120KV,220~300 mAs,层厚、层间距均设为3 mm,然后对患者股骨头部位进行横断面扫描。

1.2.2MRI检查方法 患者保持仰卧位,采用XGY0.4T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参数设置:层厚5 mm、层距5 mm。常规矢状位自旋回波T1加权像, 快速自旋回波及T2脂肪抑制成像。

1.2.3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 采用ARCO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分期,共0~Ⅳ期。其中0 期:X线、CT及MRI检查均无可见异常;Ⅰ期:X线、CT检查无可见异常,MRI可见微小异常;Ⅱ期:CT及MRI均可显示显示硬化、骨小梁缺失及局部囊变等征象,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Ⅲ期:X线有半月征改变和(或)股骨头关节面扁平;Ⅳ期:出现骨关节炎、关节间隙变窄, 髋臼改变、关节破坏。

由于股骨头发生塌陷变形后不可逆转,临床上通常将影像学中是否观察到此变化做为评价是否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标准,因此,此判定标准中的Ⅰ期与Ⅱ期为股骨头坏死早期。

1.2.4评价指标 回顾性分析术前两种诊断方法的确诊情况,计算两中检查方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检查结果 CT检查有67髋符合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其图像特征为:股骨头无明显变形、股骨头无塌陷,但可见星芒状结构增粗,发生斑块状骨硬化,或可见质地疏松的局限性囊变。

MRI检查有76髋符合早期股骨头坏死诊断标准,其图像特征为:未观察到明显变形,股骨头上缘表现为T1W1呈局限性或不均匀特征的低信号,T2W1呈现略高或高信号,即典型的双线征。

2.2早期股骨头坏死确诊率比较 统计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早期股骨头坏死确诊率比较

由上述数据可知,MRI检查组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的确诊率明显高于CT检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病因复杂,外部创伤、代谢性疾病、贫血、骨髓炎等均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复杂的病因使患者股骨头出现局部缺血,进一步发展导致股骨头骨质及骨髓组织坏死[3]。在早期股骨头坏死局部会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组织细胞充血水肿,在MRI图像中表现为T1W1呈低信号,T2W1呈高信号,这种两条高、低信号并行存在的现象就是典型的“双线征”[4]。早期股骨头坏死进一步发展会使得坏死细胞及组织周围出现新生毛细血管,并反过来刺激周围骨组织活动增强,此时CT结果显示斑块状的骨质疏松或者有星芒状结构的变形,或显示骨质硬化[5]。

本研究中76髋出现典型的MRI双线征图像特征,67髋出现早期股骨头坏死CT典型图像特征,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为93.83%,明显高于CT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8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MRI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最佳诊断方法。

另外,有学者认为MRI检查不仅能在骨组织发生修复反应及发生塌陷出现之前将骨质及骨髓细胞的形态变化显现出来,还能提供相关生化及病理信息[6]。这些优势使得MRI检查成为股骨头坏死的首选诊断方法。

综上所述,早发现早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意义重大,因此要找到提高早期股骨头坏死确诊率的检查方法。本研究结果提示选用MRI作为早期诊断方法能够提供更丰富、准确、敏感的图像,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因此,临床上有必要将MRI检查作为早期股骨头坏死的首选诊断方法。

[1] 廖林森.股骨头缺血性坏死CT及MRI诊断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11, 9(07): 83-84.

[2] 胡荣慧,巫北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与骨髓水肿综合征对比研究.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6, 29(5): 331- 334.

[3] 王小红. 比较MRI与 CT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医药论坛杂志, 2012, 33(03): 10-11.

[4] 修新军,刘吉华,孙德宝.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周围软组织病变MRI与 CT对比研究.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2, 6(6):138- 140.

[5] 税永平. 股骨头坏死CT 与MRI诊断的临床分析.医学信息, 2011, 24(7): 13163-3164.

[6] 王经天, 张达伟, 普云霞, 等.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X线CT及MRI表现及对比分析.中外医疗, 2010, 29(34):173.

猜你喜欢

股骨头骨质图像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潜在失调基因的鉴定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关注健康 远离骨质疏松
浅析p-V图像中的两个疑难问题
中老年骨质疏松无声息的流行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巧用图像中的点、线、面解题
有趣的图像诗
“骨康操”预防骨质疏松
易于误诊为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内病变的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