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华侨百年间历经“三劫”

2014-03-25

环球时报 2014-03-25
关键词:万宝水渠华侨

图说:上图为1931年“万宝山事件”中朝鲜人挖的水渠,正是这条水渠成为反华暴动导火索;下图为朝鲜平壤华人街,因反华暴动成为废墟。最近火暴落幕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无疑让韩国影星全智贤(原名:王智贤)迎来演艺事业的第二个巅峰期,与此同时有关她“华侨出身”的传闻也再次被媒体提及。而对于“华侨身份”传言,全智贤曾于2004年和2009年两度做出回应,否认自己是华侨。全智贤的这番否认是有原因的。纵观韩国华侨的发展史,“被排挤”始终贯穿其各个年代的生活。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韩国华侨历经“万宝山事件”、“第二次货币改革”以及“唐人街强制拆迁”等“三劫”。也正因为如此,遍布世界各地的华侨群体,唯独在韩国一直难以开枝散叶、发展壮大。“万宝山事件”开启华侨厄运 第一批在韩华侨的形成要追溯到1882年。当时,为了应朝鲜请求镇压“壬午兵变”,清廷派出淮军将领吴长庆和3000清兵平息兵变,随军的40多名商人成为第一批华侨。当年8月,中国与朝鲜签订“商民水陆贸易章程”,允许这些中国商人面向朝鲜政府和民众进行商业活动,随后他们便留在朝鲜生活,主要以开店铺、从事贸易、开中餐馆为生。他们逐渐在南大门、关秀洞、水漂洞等一带形成华人商圈,成为第一代韩国华侨。 由于清朝较早打开了国门,商业逐渐发达,而朝鲜对外贸易则主要依靠清朝,来朝鲜做生意的中国商人(重要来自山东)也逐渐增多。据韩国华侨姜远珍回忆,当年乘着“大风船”,天气好的话一天一夜就能从烟台到仁川,他的祖父就来往于朝鲜和中国之间做绸缎生意。因此在最早的韩国人印象中,中国人大多都是一副商人模样,炸酱面也在此时进入到朝鲜半岛,上世纪30年代的一首流行歌曲《王先生的情书》就是以当时的华侨绸缎商人为主角,讽刺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而绸缎商人王先生也几乎成了中国人的代名词。对商人的负面印象也导致“掌柜”一词在韩语中逐渐转化为对中国人的一种蔑称。此外,一些逃难的山东移民也来到朝鲜半岛,据介绍,当时除了“闯关东”,另一个方向就是“闯高丽国”。来到异国的侨民们主要从事餐饮、农业等行业,他们勤劳刻苦,生活逐渐殷实起来。 而这些华侨原本平静的生活,因1931年发生的“万宝山事件”出现重大转折。1931年5月,位于吉林省长春市近郊的万宝山三姓堡,朝鲜农民和中国农民之间因开挖水渠问题发生纠纷而引来中国警察介入,随后警察将朝鲜农民驱逐。不过,朝鲜农民在日本殖民警察的庇护下继续强行开工挖掘水渠,遂与中国农民多次发生冲突。7月1日,200多名中国农民前去破坏朝鲜农民挖掘的水渠时,日本警察出动并武力相向。当时,日本为了实现占领满洲的野心,蓄意制造和引导舆论,将这起农民间的普通民事纠纷升级为中国与朝鲜两国间的矛盾,造成两国民众间相互抵触的情绪逐步蔓延。日本的“离间计”很快得逞,不明就里的朝鲜人随即在新义州、平壤、仁川、釜山等地针对中国人进行报复性攻击。他们看到华人就追打,并且打砸华人商铺和餐厅,当时类似袭击事件共发生400多起。据当时总督府警务局发表的数据显示,这些袭击事件造成100多人死亡、190多人受伤。经此事件后,韩国华侨开始出现回归故土的潮流。“万宝山事件”也被称为“韩国华侨们难以忘却的噩梦”。“货币改革”卷走华侨财富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又有一些难民为躲避内战来到朝鲜半岛。韩国华侨至此开始定型。朝鲜战争后,半岛南北分裂,南方的韩国与台湾地区加入西方阵营,而中国与朝鲜则属社会主义阵营。华侨社会也随之分裂,北方华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而韩国华侨则为“中华民国”国籍,无法回到山东,只能留在韩国。 由于只是侨民,没有国民待遇。自李承晚时代开始,对华侨经济的限制变本加厉,华侨经营的餐饮业被课以重税,华人也不允许从事房地产、对外贸易等多项行业。这其中,韩国政府推进的货币改革则使持有大量现金的华侨商人遭受重大打击。 韩国于1952年李承晚执政时期进行第一次货币改革,朴正熙执政后,于1962年进行了第二次货币改革。不过,第二次货改将矛头对准的其实就是藏于华侨手中的大量资金,当时华侨手中藏有大量旧币,第二次币改之后大额存款被冻结,换钞额度也被限制。 时任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的金钟弼在其回忆录中也承认:“第二次货币改革按照10∶1的单位比例将旧币折换成新币,当时政府限制华侨人群的货币兑换总量,导致他们手中的大量旧币变为废纸。这次货币改革针对的其实就是华商手中的资金。”而通过第二次货币改革,华侨们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财富瞬间大幅缩水,手中的货币被“洗劫一空”,变成废纸一堆,这无疑又是韩国华侨们历代难忘的一劫。“唐人街”拆迁令华侨脱韩 1970年,处于大规模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汉城(现为首尔)政府决定,对小公洞和西小门等城市中心区一带进行再开发,对在此居住和经商的华侨华商进行强制拆迁。当时,城中心一带已形成类似“唐人街”的华人圈。按照新的规划方案,开发后的小公洞将建有华侨会馆。不过,整个开发项目因各种原因搁浅和延后,开发商遂决定改以高价从当地华侨手中买断土地。开发商还承诺盖完酒店和商场后,必会配售给华侨用于经商。不过,事后开发商并没有履行承诺,这再次让韩国华侨大失所望,直接导致大批华侨决定离开韩国。 韩国社会较浓的排外情节使得韩国难以“容得下”包括华侨在内的外国人在当地落脚和扎根。李承晚和朴正熙执政时期,为了防止华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和经济实权,韩国政府陆续推出相关政策予以牵制,比如1961年颁布《外国人土地所有禁止法》,外国人拥有房产必须得到政府许可,这迫使拥有多处房产的华侨,不得不贱价出售房产。出台法律规定外国人一户只能拥有200坪(一坪约合3.3平方米)的居住用地和50坪之内的商业用地,只能本人使用不得出租,农林地也禁止华侨拥有;1973年以“节约粮食”为由禁止中餐馆卖米饭,导致中餐馆只能以炸酱面为招牌,艰难运营;华人无论在韩国居住多久,都不准在政府、军队及大企业任职……“唐人街”强拆事件后,华侨“脱离韩国潮”也达到顶峰。这些华侨中,经济状况好的选择去美国,据说美国加州很多中餐厅的主人就是移民的韩国华侨,另一部分人则选择去台湾(当时韩国与台湾建有“外交关系”,直至1992年中韩建交)。据统计,鼎盛时期曾达到10万人规模的华侨人群,经此数劫,如今减少到只有约2.2万人规模的华侨小圈子,并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猜你喜欢

万宝水渠华侨
我的乐园
万宝龙M_Gram 4810皮具系列于上海全球首发向心而行自有所成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侨魂德泽 至臻至善——福州华侨中学简介之三
帕合尔丁·阿布拉、倪士喆、康宇宏、李华侨作品
万宝常,一个被饿死的音乐家
愿世界更美好
荣膺2016年第二十五届万宝龙国际艺术赞助大奖
最重的工作
“华侨”一词始于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