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修行之“定海神针”
2014-03-25郁琦
郁琦
摘 要: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大学生作为最容易接受各类思潮的群体也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来自社会大思潮的影响和冲击,在这些思潮中有积极正面的,也有消极负面的,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有一定的思想意识,但是又没有形成完善、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如何在对大学生的日常心里教育方面对他们给予正确的引导,让他们避免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是笔者在研究和探讨的,也希望通过此文的一些思考与探索给予一定的帮助。该文主要针对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社会思潮 大学生 心灵 修行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220-01
曾几何时,我们嘴上挂着“信息时代要来了,信息爆炸时代要来了”。可是现在身处当今社会的每一员,尤其是新一代的社会人群正身处于信息时代,由“将来时”变成了“进行时”,成为了信息时代来临及发展阶段的见证者和实践者。随着社会各类思潮的不断涌现,大学生作为感受到思潮最敏感的一个群体,各类的思潮在大学生中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各类社会思潮,他们是如何身处其中改变自己,如何影响他们形成自己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呢,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深思和研究的,笔者也将针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帮助。
当代大学生由求学到求职过渡的期间不可避免将受到各种形形色色、正负能量不一的思潮的冲击。如何能够让高校发挥预警作用,让“师道”的光芒由大学生的求学之路延续至求职、就职之路上,值得每一个高校、每一位老师研究。“术”已学,“心”难修。
因社会思潮的数量及衍复无法被计算和估计,这里就最典型,最重要的一点思潮作为重点,剖析透彻,找出对策,拿出对大学生一生受益的修心之术。
1 通过典型事例来提出思考
典型思潮:学富五车,不如找一靠山,万事安稳,安度一生。中国的历史特色,人文特色及社会演变进行的过程中沉淀下来了太多的“以人为本”的好东西,同时也留下了祸害久远的糟粕。如古法就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现代的话叫做勇做新一代“拼命三郎”,即“拼爹妈、拼配偶、拼脸皮”。再加上生活中经常听到“某某好同志,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多少年,到头来啥都没捞着,甚者成了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因此,当代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认为,上学再也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学历不等于薪酬,无法拿学历换车、换房、换人民币,还不如现实点找个“人形ATM机”靠山来的实际。
2 通过具体分析了解思潮内因
要想克服该思潮对大学生的冲击和负面影响,不是掩盖甚至否认这种思潮,迂回的战术,回避的态度不为当代大学生接受,换来的只能是截然一笑,不屑一顾。所以,要的是直面该思潮,进而找实例,再而授对策。
首先,不得不客观的说一句,“拼命三郎”是有达成目的的,而且为数还不少,但却并不可取,更不可靠,仿若饮鸩止渴。
原因有三:
(1)这种人群的能力、眼光、智慧、心态无法驾驭“拼”之所得,所得成果不是如昙花一现,就是不久后成为他人的嫁衣。
(2)得之为鱼,而非渔。所得拥有的是有限时间、空间内就会被挥霍完毕,以后的光阴再难有机会再一次“大捞一票”。
(3)吸引力和无下限的阴谋在无法与时俱进的进化前提下“保质期”很短。
3 通过积极探索提出解决策略
那么如何能应付呢?其实,对策并不难寻。首先摆事实,靠“拼命三郎”做法取得一时成果的人,经过一段时间后的结局如何,身边的泡沫破裂,幻想破灭的案例比比皆是。后果是什么?代价是什么?大家余生惨淡渡过,流星般的美梦永远只能是午夜梦回时的回味,醒来永远需要面对更深的痛苦和懊悔。成功的,一生无忧的百万中难有一,那么敢保证自己就是幸运到时那百万分之一呢?明白了这一点,同样回到现实社会,能苦尽甘来活的踏实,滋润才能获人尊重的人事什么样的?他们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也许有若干个缺点和不足,但是这种人群一定具有非凡的“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的本质是什么?本质就是:不断自我进化,无论拥有多少,一朝失去所有,他(她)的生存能力及其带来的辐射能量和人性魅力的磁场,能让他(她)东山再起,王者归来,并且更难再被击倒。
综上所述这就是笔者要说的“定海神针”,修心之道,修的是看穿本质的心,修的是不断进化,能屈能伸的心;修的是不是不能失败,而是还能再来的心;修的是忍得住寂寞,能对自己狠一点的心;修的是“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的心;修的是本心不移,宛如定海神针的心。也希望通过一些浅显的思考能帮助大学生在各类社会思潮里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能够明辨是非,用正精进、正思考、正能量来修炼自己的心灵,走向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李亚员.显著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思潮及原因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3(1):43-48.
[2] 薛虹.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潮[J].人民论坛,2011(29):66-69.
[3] 罗志勇.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及其引导[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4):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