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析

2014-03-25王志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专业能力课程

王志军, 王 雪

(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技术专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才培养规模也日益扩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技术本科专业从上个世纪90年代还不到40个,急速扩展到目前的200多个[1]。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些年来教育技术本科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2]。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用人单位尤其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缩短岗前培训阶段,减小用人成本,实践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技术本科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3]。因此,如何培养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国内教育技术企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向。我国著名的教育技术专家徐福荫教授提出,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孙沛教授对教育技术专业培养核心能力进行了反思,认为教育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应该是媒体资源开发技术,要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5]。

1 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构成

教育技术是一门以应用研究为主的学科,实践应用是它的生命线,要想把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益,必须借助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运用。构建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需要先搞清楚教育技术专业的实践能力由什么构成[6]。目前教育技术学界对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创新能力体系的研究形成共识,将其划分成3个层次(见图1):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7]。

图1 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能力体系图

第一层次,基础实践能力:具备以媒体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等为核心的实验技能以及相关的实践操作与应用能力,以适应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环境的基本技术技能要求[8]。

第二层次,专业实践能力: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指导思想的教学设计能力及其引申出来的项目设计能力,适应于包括远程教育、企业培训在内的教学设计的应用实践能力。

第三层次,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成为教育技术学科基本理论发展与创新以及前沿应用的实践研究的有生力量。

3个层次的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层层递进的。基础实践能力是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专业实践能力在教育技术实践能力体系中处于中间地位,是核心实践能力,也是教育技术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应重点培养;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是在基础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实践能力。

2 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

2.1 构建教育技术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

基于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结构的分析,确定建立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即要搭建一个基础实践(细化专业方向、加大实验课程比重、搭建实验平台)为根基,专业实践(项目开发实践)为核心,创新实践(学生参与科研、学科竞赛)为方向的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见图2)。

图2 教育技术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框架

2.2 搞好基础实践,稳固教育技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根基

2.2.1 细化专业方向,围绕专业方向调整课程结构

2003年教育部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了教育技术专业的5个专业方向,即教育技术学、信息技术教育、数字媒体技术、教育软件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9]。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的教育技术专业兼顾这5个方向综合设置课程,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过于庞杂,过分强调“宽口径”而忽视了“厚基础”,样样学而样样学不精,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弱,缺乏就业竞争力[10]。因此,设置教育技术专业的本科院校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专业方向,围绕专业方向开设相关课程,保证学生能通过课程学习切实提高实践能力。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校教育技术专业确定了3个专业方向:教育电视制作方向、多媒体技术方向、远程教育方向,并紧紧围绕专业方向特点,开设了相关课程。教育电视制作方向开设了教育电视制作技术、摄影技术与艺术、摄像与构图、电视画面剪辑艺术、电视节目编导与策划等课程;多媒体技术方向开设了计算机平面图形图像设计、多媒体技术基础及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平面动画设计、三维动画设计等课程;远程教育方向开设了VB.net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及网络应用、网络工程设计、网络安全与实践、网站建设与管理等课程。

南国农先生曾指出:“要想让教育技术学专业办得成功,让它腾飞,必须给它同时插上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这两只“翅膀”, 一只翅膀飞不起来, 两只才能腾飞[11]。”因此,在重视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培养、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教育技术的主干课程——教学系统设计,而是将其作为教育技术基础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支撑(见图3)。因为教学设计能力虽然不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核心, 但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能力, 而是教育技术媒体资源开发中所必需的基础能力[12]。在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和支持下进行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这才是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能力与其他相近专业(如计算机专业和数字媒体专业等)应具有的实践能力的本质区别,也是教育技术本科生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图3 教育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

2.2.2 建设硬件环境,为实践教学提供基础

教育技术专业是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赖于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因此建设一个综合性的实验平台是构建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硬件保障。在细化专业方向的基础上,我校建立3个方向的9个实验室,承担教育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任务,为教育技术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硬件基础(见图4)。

2.2.3 加大实验课程比重,保证实践时间

大学生自主练习时间不足, 独立处理问题的机会较少, 技能没有达到熟练程度, 是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重要原因之一[13]。因此,在围绕专业方向特点开设相关课程的前提下,在确定教学大纲时,还要加大课程内实验学时的比重,以保证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明确、扎实的专业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布置充足的练习、实验和独立处理问题的任务,并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检查、评价。

2.3 紧抓专业实践,把握好教育技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

专业实践能力处于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层次体系的中间地位,是教育技术专业学生的立身之本,学生只有具备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才能在就业市场中具备核心竞争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拓展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课内实验往往由于时间、场地和能力基础的限制而脱离实践,学生匆忙完成实验任务,无法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置身于教育技术项目开发的实践情境当中,以实际项目作为任务驱动,以项目开发实践为导向、以“多媒体画面语言学”为实践作品艺术设计规则,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真实的项目开发实践中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这是教育技术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环节,因此,要重视项目开发实践课程的教学。

2.3.1 项目开发实践课程的主要特征

项目开发作为获得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更是对专业知识学习的深化[14]。相对于以专业知识学习为主的课程教学,项目开发实践课程有以下几个主要特色:

(1) 项目开发实践课程教学要实现“以学生为主体”。项目开发实践课程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如何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践便成了当务之急。真实情境下的项目设计、开发到最终完成的全过程训练是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须灵活应用和整合所学的知识、技能,并且不断地探索和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解决项目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种项目开发实践环境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角,实现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无目标学习为有的放矢的学习,变枯燥的学习为充满兴趣的学习。

(2) 项目开发实践课程教学实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教材往往成为学习的中心,学生一般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项目开发实践中,则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充当导师,负责与学生共同确定项目、制定项目完成规划,监督和管理学生工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 项目开发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灵活。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践是一门比较开放的课程。时间上,课程规定时限为1年,并且设定各个项目结项的节点时间,而具体什么时间进行实践学生可以自主安排。教学场所上,为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开放实验室,但不规定学生必须在实验室完成实践任务,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践场所;师生沟通方式上,采取不定时沟通的形式,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见面、电话、课程管理平台、电子邮箱、微信、QQ等方式随时交流项目进展情况。

(4) 项目开发实践课程实现了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协作式学习。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学习者拥有更多的学习自主权,学习者与导师之间结成学习共同体与知识建构共同体,认知分布在学习者、教师及学习环境之中。这种人与人、人与物(如计算机)协作学习的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认知效率,对于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5) 项目开发实践课程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践”作品是开发技术与多媒体画面艺术的完美结合。为使学生更好地提升画面艺术素养,将 “多媒体画面语言学”理论及一系列“艺术设计规则”应用于项目开发实践作品的设计和开发当中,既保证了项目开发实践作品的质量,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中的艺术设计能力。

2.3.2 项目开发实践课程的基本框架

(1) 课程设计。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验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将其作为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并配备了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验室,学生在教师的不定时指导下,自主实践,不限学时(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上学期进行),完成至少3个不同类型(涉及教育电视制作、多媒体技术、远程教育等领域)的项目。课程以项目开发为主线,是面向学生教育技术专业实际设计与开发能力的综合大强度训练课程,以完成专业技能的全面、综合发展,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实现质的飞跃。

(2) 实施过程。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践课程中项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驱动任务,因此教学方式灵活,学生自主性大,参考国内外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施过程,确定了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践教学实施的主要过程见图5。

(3) 教学评价。教育技术项目开发实践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在评价机制上不能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的特点,完全贯彻以项目开发实践为主轴的原则,建立以结项成绩和平时成绩为主要参照的评价体系。

(4) 教学管理。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项目开发实践管理系统,实现对课程所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有效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了教学的实际需要,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通过该系统实现对项目开发实践课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极大地减轻管理工作量。

2.4 开展创新实践,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升华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与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这个高度提倡教育信息化的时代,如何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节奏,如何将教育中的技术这块阵地做强做大,关键问题在于创新[15]。因此,培养具备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技术人才是教育技术学科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

2.4.1 搭建创新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本专业以学分制社团为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间全天候开放的创新实验室,从大一学年开始,选拔并培养优秀学生在实验室工作,实行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模式,对实验室的项目进行规范化管理。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计划、创新创业项目,协助学校各学院、部门做好各类信息化工作。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创新实验平台,构建了师生共同参与科研的实践共同体。实践证明,这种培养模式是提高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2.4.2 通过创新实践带动专业实践,形成完整的实践体系

由于创新实验室的学生从大一学年开始进行选拔培养,参加各类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经过2年的实践和锻炼,成为各个方向的技术骨干,可以为大三下学期开始的本科生项目开发实践提供技术支持,在学生当中起到帮助、带动和促进作用。实践表明,这种独特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见图6),不仅能切实提高学生项目开发实践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学生间的帮助带动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图6 创新实践带动项目开发实践的实践体系图

3 结束语

教育技术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技术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人才规格、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全局来统一规划,构建一套能够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完善的立体化实践能力人才培养体系。从数届毕业生的培养结果来看,证明了天津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期望以上对于教育技术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同行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1] 徐福荫.教育技术学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研究[G].兰州:2008年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论坛,2008-10-18.

[2] 徐红彩.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就业: 现状、问题与建议[J]. 电化教育研究,2006(11):61-64.

[3] 王润兰,李孟建,王兰爽.实践·能力·创新:对教育技术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2):3-7.

[4] 徐福荫,黄慕雄,张学波,等.创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 39-41.

[5] 孙沛.对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核心能力的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 2007(6):34-36.

[6] 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5.

[7] 王 健,李玉斌,张海燕,等.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7-120.

[8] 陈立钢,李子运.从理论、技术和实践视角反思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与发展[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8-21.

[9] 衷克定.教育技术专业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与实践体系建设[J].现代教育技术, 2009(11):131-135.

[10] 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62-66.

[11] 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9):3-7.

[12] 黄阳,陈琳.凝聚智慧,四位一体,创新发展:徐州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读[J].现代教育技术,2010( 12):37-40.

[13] 王静.从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毕业生任职能力探讨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9):3-7.

[14] 王应解.以项目开发为导向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91-93.

[15] 李志河,黄云芳,蔺婷,等.我国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断层因素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2(8):47-50.

猜你喜欢

专业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